「紅色故事」朱德在永福的故事

「紅色故事」朱德在永福的故事

朱德在永福的故事

1929年,紅四軍由贛入閩,在長汀、龍巖等地接連克敵告捷。9月間,朱德軍長率兵乘勝挺進閩西南邊的漳平永福鄉,時間雖短,卻留下一折又一折動人的故事。

“紅軍不騙老百姓”

風塵僕僕的紅軍指戰員在福裡等村莊駐下,軍部設在街後的興隆堂。朱軍長腰掛短槍,腳穿草鞋,來到霞溪畔觀察地形。溪裡,不少戰士在洗澡、洗衣。

山前溪畔有位姓陳的老農民,因平時受反動宣傳影響,一見紅軍來了,嚇得從後門趕豬上山。不料,越急越出岔,豬被趕急了,偏偏竄到溪邊,踩著了紅軍戰士放在沙地上的衣服。紅軍見了有的叫,有的笑,立即上來幾個戰士幫助圍趕起豬來。那農民見這情景,誤以為紅軍要抓殺他的豬,一時氣急交加,不知所措。他本來患有高血壓病,經這一嚇,突然暈倒在地。朱軍長見到後趕忙跑了過來,一面叫戰士趕緊把老農民抬到軍部急救,一面叫戰士把豬趕回老農民的家裡去。

老農民在軍部經過急救,不多時甦醒了過來。他左瞧右看,眼睛睜得大大的,叫道:“我的豬,我的豬呢?”朱軍長對他說:“豬,趕回你家了。”這農民不信,沒好氣地說:“你騙人!”朱軍長解釋說:“你放心好了,紅軍不騙老百姓。”老農民疑慮

未消,瞪著朱軍長大聲說:“你們快放我回去!”朱軍長笑了,說:“我們沒抓你呀!你看——醫生、護士!”老農民如夢初醒,疑惑地看看醫生,瞅瞅護士,更出神地望著站在面前和藹的紅軍領導幹部。朱軍長含笑輕拍他的肩膀說:“老大爺,你可以回家了。”老農民起身邊走邊回頭觀望,到了門外即跑步而去。

一到家,他從豬寮找到院房,到處不見豬的蹤影。他又慌又氣,大聲笑罵道:“他們原來是騙我,天哪,殺了我的豬還騙我,不得好死呀!……”

鄰居聽到他的哭嚎聲,趕緊走來,對他說:“紅軍把豬趕回來還你,我們怕你不放心,又幫你把豬趕到山後藏起來了。”老農民這才恍然大悟,不禁悔恨地捶打自己:“哎呀!真該死,我錯怪了紅軍,我錯怪了紅軍,他們沒騙我,我向他們賠禮去!”說著轉身朝紅軍軍部走去。

原來他就是朱德

紅軍在永福宣傳發動群眾,號召工農參加工會、農會。到處呈現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17歲的陳宗禎是一位學徒期沒滿的理髮工,他在永福圩上開了間理髮店。朱軍長這天抽空來理髮。陳宗禎不認得他是朱德,沒理幾下就突然停下來埋怨地說:“你這人真怪,怎麼頭上有沙土!”朱軍長笑了笑說:“大概是打仗留下的吧!”陳宗禎不解地問:“那,打完仗為什麼不梳一梳洗一洗?”朱軍長帶笑回答說:“嗨,太忙呀!”陳宗禎為難地說:“像你這樣的頭難剃呀,我可是第一次碰到,是,是不是……”朱軍長未待他把話說完,便插嘴問道:“怎麼樣?”他說:“加工錢算吧!”朱軍長說:“行,行,加倍也行,不過你要給我理快一點,不然,浪費時間我不但不能給你加錢,還要扣錢,行嗎?”陳宗禎忙說:“行,行!”說著即速繼續理髮,可是他技術不熟練,工具又太舊,理起發來要麼老是把人家的頭擺來弄去,要麼老是挾頭髮。朱軍長被折騰得一再皺眉頭,但卻風趣地說:“像你這樣,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你可要知道,我以後還要理髮呀,當心點,不要把我的頭髮拔光了。”陳宗禎聽了說:“不是我不會理髮,是你的頭不好理呀!”朱軍長說:“年輕人,頭好不好理是一方面,可是不能那樣強調客觀呀,要虛心點。你聽過這麼一個傳說嗎——”陳宗禎覺得他的話很新鮮,便好奇地問:“什麼傳說?”朱軍長輕哼一聲說:“古時候,有個剃頭匠給人剃頭時把人家頭皮割破流血了,人家怨他粗心,他卻說:‘這是因為你的頭皮太薄了。’”

在店內的人聽後不由都笑了,陳宗禎也尷尬地笑了。朱軍長則很自然地轉開話題:“喂,我問你,你有報名參加工會嗎?”

“有呀,我報名啦!”年輕人脫口而出:“我參加的是學徒工會。”

“對,是該好好學,要學好革命思想,學好理髮工藝。”

不多時,朱軍長理完了發,看看錶,拿出錢真的要多付。陳宗禎沒接,感動地說:“不,不用多付啦。”

朱軍長把錢放在架子上,整整衣冠離開理髮店。這時,陳宗禎才發覺店外有好幾個手持駁殼槍的紅軍戰士在護衛著這個來理髮的人,並見他跨出門沒幾步,迎面走來的一位年輕紅軍女宣傳員嚴肅地向他立正敬禮。他點頭問她辛苦不辛苦,她回答說:“不,不辛苦!”他向她說了聲“抓緊修整”,便往別處去了。

這位紅軍女宣傳員滿頭大汗地走進理髮店,邊掀弄頭髮邊對陳宗禎說:“師傅,請幫我把頭髮剪短。”

“好!”陳宗禎驚奇地問,“喂,剛剛你向他敬禮,他問你辛苦不辛苦的是誰?”

“哈,你不認得他呀!”女宣傳員轉過頭崇敬地看著朱軍長的背影,小聲告訴陳宗禎說:“他是我們的朱軍長呀。”

“哇!原來他就是朱德。我……”陳宗禎激動得重重打自己的大腿,一時講不出話來。

“要為民眾著想”

朱德到永福的第二天,在石洪學校操場開大會,動員民眾起來建立蘇維埃政權。他說完話,大聲問大家敢不敢,擠在臺前一個青年第一個舉手大聲應道:“敢,我敢!”朱德即請他上臺,問他叫什麼名,他說:“陳志科。”

陳志科是西山人。他是一位手藝靈巧的木匠,不久前與堂兄陳錫容到龍巖做木拖鞋賣時認識了鄧子恢等人,從而知道好些革命道理和遠近農民暴動等情況,立志投身革命。

朱德瞭解了陳志科、陳錫容兄弟的情況後,覺得是可靠的。認為可請他們幫忙做些工作。

眼前的事情是這樣的,紅軍進永福時,陳國輝所部詹方珍營聞風退據李莊大古堡——長青樓。長青樓又名烏樓,是明代李桂林和他兒子用10餘年時間花了巨資建起的特種方形大土樓,此樓有4層樓那麼高,實為3層。第一層用方石砌起,牆厚而堅,有正門側門。樓周圍築有壕溝,門前沒有活動吊橋。尤為獨特的是門內牆中有7個臺階,上了臺階還有門,門都是厚硬木加釘了厚鐵皮的,即使門打開了,槍彈從門洞也打不到樓裡的人。樓內不僅有沿著天井的3層走廊,而且3層沿牆也都有走道。四周牆壁有鐵石結構的槍眼100多個。樓裡有倉庫,有廁所,天井上空布有鐵絲網。全樓可容納上千人,固守數月不致餓死,紅軍準備拿下這個據點,根據大樓的情況,原打算用火攻,於是每戶派柴一擔。

這天,開大會後,朱德叫陳志科兄弟做嚮導,走訪了好些農家,得悉李莊烏樓原是防匪用的,詹方珍所部強佔了該大樓,還有不少受矇騙而一時不明真相的民眾躲藏在裡面。若用火攻,那樓裡的老百姓怎麼辦?朱德特意徵求他們兄弟的意見。陳志科說:“最好設法通知百姓立即退出來,誰要是不退,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攻,火攻!”陳錫容卻說:“不行,不能火攻,躲進去的老百姓疑慮重重,一時不可能退出來,敵人又正把他們當人質作盾牌,更不會讓他們出來。若火攻,既會傷害民眾,又可惜了那幢大樓。”朱德聽了頻頻點頭說:“講得對,講得又道理,革命是為民眾的,要為民眾著想,眼前的情況,不能火攻,火攻的計劃現在取消。”

當晚,朱德召開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的會議,人們推舉陳志科兄弟當區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人。至於誰當正主席,人們在權衡時,朱德說:“志科兄弟表現不錯,但蘇維埃幹部要有勇有謀,最根本的是要處處替民眾著想。”

大家聽了覺得心裡軟哄哄的,一致推舉陳錫容為蘇維埃政府主席,陳志科為副主席。

“到時會要的”

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永福街“義興”小雜貨店的邱老闆在民眾大會上聽了朱軍長關於革命形勢和政策的宣傳後,即放心地回店開門營業。紅軍戰士來買東西的不少。朱軍長到街上觀察情況時也進店買了一盒火柴,照付了銅板。邱老闆不禁讚揚說:“紅軍真好!買賣公平……”

“這是我們的紀律……”朱軍長說話間突然被店內正散發著奇特清香的蘭花所吸引。他轉身走近花盆,指著花葉正茂的蘭花說:“這蘭花真罕見,太香太漂亮了!是哪裡買來的?”

邱老闆說:“這種素心蘭,在我們這裡普通人家都有,尤其寶山村的最出名。”

朱軍長立即感到興趣,問道:“為什麼?”

邱老闆說:“相傳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寶山李鄒春在朝廷當小官,時屆春節,他正苦於無物可進貢,適逢家鄉有位木匠到京給他帶了一盆永福寶山蘭花,他就把這盆蘭花作貢品了。第二年秋天,宮內娘娘分娩難產,皇帝苦悶地在御花園散步,聞到這盆蘭花的奇特清香,便叫宮女把花端到娘娘床頭,真奇,沒多久太子就降生了。皇帝大喜,查問了蘭花的由來後,即封李鄒春為進寶狀元,寶山蘭花也就出了名。”

“噢,原來是這樣。”朱軍長不禁俯首聞起蘭花來。

邱老闆見朱軍長這麼喜歡它,不由誠摯地問:“我把這盆素心蘭送給你,你要嗎!”

“要,太感謝你了。”朱軍長微笑著說:“這麼好的花,傳說又這麼有意思,肯送給我,怎麼會不要呢?不過現在不能要。”

“為什麼?”

“因為現在要到處打仗,”朱軍長充滿信心地說:“等革命成功後,到時會要的。”

真的,朱軍長的話實現了。33年後,即1962年間,朱德委員長特地派人到永福要了盆寶山素心蘭花,贈送給國外一位擔任議長的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