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成功出於偶然?看他對十大元帥的評價,讓你心服口服

2000多年前,劉邦置酒洛陽南宮,酒酣耳熱之際,問群臣,我何以能得天下,請眾愛卿言之。高起、王陵對曰,因勢利導,與天下同利。劉邦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毛主席的成功出於偶然?看他對十大元帥的評價,讓你心服口服

一、對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朱老總是舊社會過來的人,他第一次申請入黨,是向陳獨秀。陳獨秀說,你是舊軍隊的人,還需要磨練。之後,他去了德國。在德國,經周恩來介紹入黨。

朱德雖出身行伍,但沒有老底子。陳毅說,南昌起義的時候大家都不怎麼聽朱德的話,只是因為他年紀大,大家尊重他是個老同志,不當面頂撞罷了。南昌起義主力十一軍8個團,是葉挺的部隊;二十軍6個團,是賀龍的部隊。朱德所有不過軍官教育團3個連、南昌公安局2個保安隊,500人不到。

但是在南昌起義隊伍轉移的過程中,他卻率領4000人承擔起了殿後的任務。三河壩一役,打得極為慘烈,4000人打剩2000人。恰好這時,前方又傳來主力在潮汕失敗的消息,主要領導人周恩來等遠渡香港。戰士思想起伏很大。擅自離隊的很多。

毛主席的成功出於偶然?看他對十大元帥的評價,讓你心服口服

當部隊漫無目的走到江西天心圩的時候,最困難的局面出現了。時近寒冬,部隊衣食無著,因為沒有醫藥,傷病員得不到及時救治,哀聲遍野,整個部隊思想、組織極為混亂。就連師長這一級的幹部都開始溜號。

南昌起義時在軍、師設立了黨代表。在團、營、連設立了政治指導員。到天心圩這一制度基本癱瘓。所有師以上的黨代表都公開離隊。指導員中,就剩下一個團級指導員陳毅。領導都走完了,下面的團長、營長、連長就更不好控制了,整個部隊渙散如一灘爛泥,根本沒戰鬥力,而且隨時有散夥的危險。

這個時候,朱德站了出來。他在天心圩的高地上對著茫然不知所措的戰士們發表了一通演講。

他說:大革命是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1927年的中國革命就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失敗是暫時的,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俄國革命終於成功了。只要保存實力,只要意志不死,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你們要相信這一點,現在,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

毛主席的成功出於偶然?看他對十大元帥的評價,讓你心服口服

就這樣,經過朱德一番講話,剩餘的士兵再度統一了思想。朱德對部隊進行了改編,此時這支部隊僅剩800餘人。但是這剩下來的都是革命的火種。在臺下聆聽朱德講話的人中,後來出了一個橫掃東北戰場的林彪,出了一個橫掃華東戰場的粟裕。還出了成百上千個無比忠誠於黨和革命的共產主義戰士,有這樣一支隊伍,革命幸甚,中國幸甚。

最後,這800人還上了井岡山,對壯大井岡山的革命武裝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為中國革命保存了極為珍貴的火種,由此,朱老總功不可沒。毛主席對他的評價也恰如其分。(未完待續,下一期我們看看毛主席對彭德懷,彭老總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