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不怕死的日本兵爲何打不贏怕死的美國兵?

至藝


第一,“怕死與否”並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美國的戰爭潛力與綜合國力遠勝於日本,1941年日美開戰時,美國的鋼產量超過了日本10倍;當日本航母憑藉著“先發優勢”短暫稱霸西太平洋時,美國的造船廠正在像“下餃子”一樣批量生產著航母,即使日本在太平洋僥倖多打贏一兩場海戰,也改變不了由巨大的生產力劣勢造成的實力差距,你造一艘,美國造十艘,這說這仗怎麼打?在二戰前期,德日這些國家尚且可以通過提前總動員,提前進入戰時生產體制取得先發優勢,到了二戰中後期,當美國這樣的巨無霸開始發力,開始用流水線碾壓日本的作坊式工業時(相對美國而言),日本實際上就沒有機會了,綜合國力相差太遠了。


第二,日本兵不怕死這個沒有異議,單就軍人勇氣的角度值得肯定,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那種“豬突戰術”和白刃衝鋒有時候就是腦殘找死之舉,日本在硫磺島為什麼打得不錯,和慄林忠道中將對日軍的盲目衝鋒作出的嚴格限制有關,但打到後期,日軍還是按捺不住天性中不愛防守酷愛找死式衝鋒的衝動,讓美軍撈到了很多好處。


第三,用“怕死”來定義美軍也是不太客觀的。相比日軍,美軍士兵更惜命這是事實,在確信戰場無望的情況下,美軍的戰爭倫理也鼓勵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沒必要困獸猶鬥。但與此同時,美軍在二戰中的“英雄主義”行為多了去了,並且相比日本的“不怕死”多了更多的理性因素。比如,中途島戰役中美軍魚雷機中隊在缺乏戰鬥機掩護的狀態下決死一般的衝向日本航母;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士兵冒死將國旗插向硫磺島制高點,後來被拍成了著名的《父輩的旗幟》;再說了,當神風敢死隊對美國海軍發動自殺性攻擊時,美國人雖然說不上視死如歸,也沒有被嚇得陣腳大亂吧,你自殺你的,我打我的。


張明揚不說話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對手是誰?

美國兵打不過德國兵就投降,因為德國人對美國戰俘講人道,所以美國人也對德國戰俘講人道。

反觀美日之戰,美國兵被日本兵抓了,幾無生還可能,還要被虐殺,生不如死,還不如拼了,日本兵也一樣,被俘放回來也是死,還要連累家人,不如拼了。

兩個逼入絕境的對手,狹路相逢不僅要靠勇氣,還要看武器後勤,美國兵有打不完的彈藥,用不完的武器,吃不完的食物,而日本兵太窮了,彈藥要省著用,武器又不如對手,吃都成問題。

所以碰到身高馬大的美國兵,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兵,富到冒油的美國兵,日本兵只有死路一條,不如美國兵高大,不如美國兵武器,不如美國兵身體。

如果中國志願軍也學日軍殘忍變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中國也會輸,就因為志願軍人道,才打贏了!


心有遠芳


很多人在認識上有一個巨大誤區,認為美國只是錢多武器多;很少有人關注美國的軟實力,只舉一個例子,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數百萬兵員,數萬艘艦船,分佈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如何進行後勤保障?還不要說讓這麼多人進行戰鬥,就是解決這麼多人吃飯、喝水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組織管理能力,甚至把話說得大一點,即便是把相同數量的物資交給日本,它都無法合理高效地統籌分配! 當時的美國,年產光航母就上百艘,這背後需要多麼強大的組織調動能力?當時的美國不僅在自然科學上領先世界,它的管理科學也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美國參戰之後能迅速研製出超越日本的各種武器和裝備,其高效而多元的科研體制才是關鍵,他們在和平年代藏富於民,藏科技於民,到了戰時,這些蘊藏在民間的巨大財富、科技、管理科學就立刻轉變為戰鬥力!現代戰爭早就不再依賴個人的勇武,那是冷兵器時代。高度發達的社會文明才是強大戰力的基礎!


朱哥哥168425860


怕死與不怕死,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二戰進行到1941年12月,當蘇軍最高統帥部把戰略預備隊從遠東調往斯大林格勒,準備與納粹德軍鮑盧斯集團決一死戰的時候,蘇聯在外高加索以東廣大地區的兵力部署情況,可以說是一片空虛。然而,面對即將與德軍東西對進、甚至可以實現在莫斯科城下勝利會師的大好時機,龜縮在中國東北的近百萬日本關東軍卻遲疑不前,沉浸在1939年兵敗諾門罕的恐懼之中。這難道不是怕死的表現嗎?相反,美軍在二戰期間,儘管本土未受到侵犯,卻毅然出兵扭轉戰局。無論在北非、在歐洲,還是在滇緬戰場,美軍都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在諾曼底海灘,成千上萬的美國青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對此,我們還能認為美軍怕死嗎?



日本的不怕死,更多地表現在戰術層面。他們以武士道為精神支柱,在被敵方包圍的情況下,往往會表現出困獸猶鬥、魚死網破的鬥志。有時這種戰術上的不怕死,的確能夠起到一些作用。但最多隻能贏得局部的勝利,根本起不到挽救全局的作用。比如,1945年9月的虎頭要塞,一千多名日軍在明知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還裹挾著數百名無辜的日本墾荒團居民,在洞穴裡負隅頑抗。最後,全部被蘇軍用汽油燒死在洞裡。他們的死,除了為了所謂的效忠天皇以外,毫無意義。



美軍的不怕死,則表現在戰略層面。二戰期間,為了從戰略上圍困日軍,切斷維繫其戰爭的物資保障生命線,美軍對盤踞在東南亞諸島的日軍實施全面進攻。在氣候炎熱、瘧疾橫行的險惡環境中,美軍勞師遠征,不惜與以逸待勞的日軍逐島爭奪,最終達成了戰略目的。



日軍為什麼打不贏美軍?原因不在於誰怕死、誰不怕死,在於綜合實力的較量。二戰時期,戰爭拼的是鋼鐵。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鋼鐵生產製造能力,與戰爭配套的石油、橡膠、運輸等產業,也都是規模宏大、門類齊全,這些雄厚的戰爭實力,是美軍取勝的關鍵。


慕什塔戈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戰爭的勝負雖然存在諸多偶然性,但歸根到底取決於交戰雙方的綜合實力,而不是誰怕死,誰不怕死。



舉幾個數據。塞班島戰役,日軍總兵力4.3萬人 ,55艘艦艇,630架飛機。美軍6.7萬人,470艘艦艇和2000架飛機。硫磺島戰役,日軍2.3萬人,失去制海權,飛機30架。美軍7萬人 ,軍艦400艘,登陸艦500艘,飛機2000架。沖繩島戰役,日軍10萬人,除自殺性飛機外,海空權可以忽略不計。美軍24萬人 ,海空力量強大,壓倒性優勢。其餘火炮和各種彈藥補給,美軍均優於日軍。



在戰場上 ,你不怕死 ,你不怕死你死唄,反正子彈多的是,少不了要你命的那顆。但是你要是打著打著沒彈藥了,沒人了,沒糧食了,沒淡水了,這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美國兵怕死,打仗又不是送命去了,而是要敵人的命去了,怕死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去消滅敵人。



而且說惜命這個事,作為正常的人性來講,誰都怕死,不怕死是反人性的,反自然的,自然就是讓生物生存,只有恐懼死亡才能勇敢的生存。事實上,美國人沒什麼錯,是日本人的認識出現了偏差,與其說他們是不怕死,不如說他們恐懼盛行極端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社會更甚於恐懼死亡。如果他們在戰爭中活下來,將面對更殘酷的日本畸形社會認識的審判,還不如戰死沙場。



日本從綜合國力上和美國相差太多 ,這是他輸掉了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怕死不怕死,真不是事。


史書上冬眠的蛇


我來說說我個人的理解。

從二戰後期開始,它已經是一場技術戰爭了。所謂技術,既包括了戰略戰術,也包括了武器裝備的大幅進步。

日本之所以能在亞洲大陸縱橫馳騁勢如破竹,一個是因為它的武器比亞洲諸國先進,二個是因為它執行的戰略戰術正確。所以亞洲國家包括老牌的大英帝國等等都打不過它。


然而等到美國參戰的時候,美國的武器裝備已經全面領先與日本了。在搞到日本的零式戰機後,美國人迅速研究出了對付日本戰鬥機的武器和戰法。再者,美國與日本主要打的是海戰、空戰和以此為前提的奪島戰,基本沒什麼大規模大兵團的地面戰。

我們都知道,海軍空軍是技術兵種,海空戰是技術戰爭,士兵就是不怕死,你的飛機你的軍艦比對方落後你就是難逃一死。就算是你的軍艦很先進,但被對方的轟炸機盯上了依然還是逃不掉,大和艦就是個例子。況且美國官兵也不都是怕死鬼,英雄還是很多的。



好了,一旦掌握了制海權制空權,奪島戰就變成了圍毆。島上的日本兵再不怕死最後也是個死,硫磺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海空軍幫不上什麼忙,守島的日軍孤立無援,最終戰敗。整個太平洋戰爭大致都是如此。

島嶼被奪,海上運輸線被斷,日本沒了石油煤炭和鐵礦石,它的有生力量又被牽制在中國大陸,國運也就差不多走到了頭。

美國人還算是比較明智的,奪島戰的時候他們就領教了日軍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估計打到日本本土自己佔不了多大便宜,於是就丟了兩顆原子彈,並且威脅還要扔更多,然後日本投降了。

最後總結: 太平洋戰爭,美國勝在技術領先一步,海空戰爭,士兵怕不怕死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國家的工業能力和科學技術才是更重要的。


周志宏glee


決定戰爭勝負的首先是武器裝備,其次才是人,尤其是武器裝備數量,先進程度相距甚遠的情況下,這一點太平洋戰場展現的淋漓盡致。

太平洋戰場初期,日本確實佔到了很大的便宜,甚至一度霸佔了整個西太平洋,幾乎把把美國的勢力全部逐出西太平洋。


日本海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兩點,第一點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成功,由於美國太平洋艦隊遠離歐洲亞洲戰場,儘管各方面情報顯示日本可能對美國發動襲擊,但是美國方面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珍珠港事件當中美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2,403人陣亡,5艘戰艦被擊沉,3艘戰艦受損,3艘巡洋艦被擊沉,3艘驅逐艦被擊沉,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受損。

日本方面的損失極其輕微:29架飛機被擊落,55名飛行員陣亡,5艘袖珍潛艇被擊沉,9名潛艇乘員陣亡,1名潛艇乘員被俘。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與珍珠港事件同時發生的是,日本海軍出兵東南亞,迅速佔領東南亞地區。

美國海軍損失慘重,日本取得先機。

第二點,日本準備充分。日本挑起的戰爭,所以準備的更充分,而美國則不同,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才開始全面戰爭動員,全力生產武器裝備。

到了1943,甚至1944年,美國的生產能力碾壓日本,飛機最高年產量:美國96318,日本28180架,1943年艦艇產量(萬噸):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當太平洋島嶼上的日本士兵使用拉拴式步槍的時候,美軍士兵使用的是湯姆孫衝鋒槍。日本士兵再不怕死,也不可能擋得住美軍的狂轟濫炸。

只有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甚至持平的情況下,決定戰爭勝負的才是人。


視野新觀


這個就和不怕死且正義的中國兵,打不日本兵是一樣的道理。關鍵取決於武器裝備,國家整體軍事實力。美國兵靠什麼打仗?靠的不是不怕死,而是武器裝備。直至今日還是如此。

二戰時期,雖然日本軍隊在中國橫行,那是因為中國人的武器裝備差,所以日本可以步步為營。但相比於美軍,日本的武器裝備根本不堪一擊。一輛美軍軍車五頓重,一輛日軍坦克三頓重,在東南亞緬甸戰場上,一箇中國兵開著美國軍車把日本坦克撞翻了。可見,美國和日本武器裝備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並且,日本二戰時期由於本國物資匱乏,所以鋼鐵很稀缺,日本的坦克都是用鉚釘卯起來的,而美軍的坦克都是用厚鋼板焊接而成。所以,在二戰後期,日本和蘇聯用坦克對抗的時候,蘇聯坦克直接從日本坦克上壓過去這是常事,所以日本軍備在軍工大國面前真的不堪一擊。他也只能在中國炫耀一下武力。

日本雖然飛機很多,軍艦也不少,但年產量連美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就算軍機性能與美軍不相上下,但如果持久戰,拼消耗,那日本是絕對吃虧的。所以,最後日本才採用了本土保衛計劃,但還是抵不過美國的一顆原子彈。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海戰術已經過時了,強大軍工,科技興軍,才是世界軍事發展的唯一道路。只有擁有絕對的自衛實力,才能保衛自身國土安全。


鳳凰涅槃宋晨聲


美國兵怕死?你被地攤文和電視劇害的不淺,是誰告訴你美國兵怕死的,投降不等於怕死,事實上二戰美軍血戰至死的情況多的數不勝數,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是可以理解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難不成一定要像黃繼光邱少雲那樣才叫不怕死?是個人都希望能活命,但是二戰美軍也有愛國情懷,他們是軍人,能為國家獻出生命,且不談國家,就算是為了掩護戰友而死的美軍士兵已經十分多了。日軍虐待戰俘甚至屠殺戰俘已經是眾所周知,美軍當然不會投降,這個時候他們就是被逼急的野獸,與其憋屈的死在敵人手裡倒不如拼命,所以在士氣和不怕死上兩者沒有什麼區別。再加上美軍巨大的裝備優勢,日軍打不過美軍是正常的


某不知名的軍渣


理由只有一個,日本沒石油了,為什麼?因為美國不賣給他了!二戰期間日本80%的石油從美國進口,20%來自東南亞從英法手裡搶來的油田。日本拿下東三省後內部出現了意見分裂,一派認為應該北上西進打蘇聯和德國會軍,另一派認為應該南下打通東南亞建立路上石油運輸線路。其實日本很早就有能源危機意識,美國宣佈不再賣石油給日本時,日本的石油海運路線便常常受到美國海軍的阻擊。中國軍隊雖然沒有正面擊敗日軍,但成功地拖跨了日軍的戰略佈局。美國如果早點取消和日本的石油合約,哪有什麼南京大屠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