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

微影悼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搞清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这次动乱致使西晋亡国。此间,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进入中原,这些民族十分庞杂,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后人称之为五胡。五胡在今天的华北、西南、辽东等地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后来史学界取了其中十六个政权作为代表,称其为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大大体时间起于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大约止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前后大约一百余年。

五胡乱华是汉民族的一场巨大灾难,汉人或南逃或被屠戮,北方汉族百姓人口急剧减少,只剩400余万人,民族精神也几乎断层,说句不好听的话,当时几乎灭种。在这个期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健康(今南京)称帝,史称东晋,中原的士族大规模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这在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这也是江南地区文化发展极快的源头之一。

当时的知识分子和有钱人躲避灾难去了江南,而大批的老百姓却一直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蹂躏。甚至被当做牲口吃掉。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还非常野蛮,不仅没有文字,甚至还保留着吃人的野习,当时他们在富裕的中原大地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许多汉族百姓,其中以女性为多。这些游牧民族掳掠这些汉族女性的目的一是奸淫;二是充当军粮。他们将这些汉族女性视为两脚羊,晚上奸淫泄欲,白天宰杀吃掉。在那时羯人建立的后赵,只有羯人才是国民,其他人包括汉人都与牲畜无异,羯人可以随意宰杀烹食。这种大规模吃人在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闻所未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民国年间那些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载的“两脚羊”大餐,即肇始于羯族石虎这帮人吧?

何为“两脚羊”,说来甚惨,乃为“人肉”,汉家女纷纷成了随军两脚羊,边行边食,年轻妇女肉鲜味美,赛过羊肉,这一吃便吃了好几十万,羯族后为汉将冉闵所灭。这段历史笔者印像极深,原因是过于残忍,烹煮的方式太暴虐,人性泯灭。

说来也十分有趣,这些“肉品”在后世的朝代之中竟也细分品目: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意思是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材火;年轻的妇人味道佳,胜过羊肉;小童细皮嫩肉,煮来连骨头都一起烂熟了。读来真是骇然不已。

南宋有学士名曰庄季裕,他曾著作《鸡肋编》,其中不但将以上各肉品写的清清楚楚,还写了如何烹煮才美味。这个庄学士不知道是亲口品尝过还是亲手烹煮过,细细将其所写读罢之后,真真令人不寒而栗。

若说是食人这档子事儿,若要评选个第一,估计当属唐朝的黄巢。史栽黄巢杀人八百多万,这占了当时人口数的一半以上吧!而这些死去的无辜受害者,有多少是被送进磨坊捣成肉泥吃进兵士肚子里的,有说几十万,也有说上百万,具体多少,不得而知。

或许各位看官都认为这些事儿只发生在古代,却不想近代历史之中也多有存在。

且说英国历史上,克伦威尔公开斩首废王查理一世,围观者人山人海,兴奋等到刽子手甫一刀落,百姓纷趋前抢食查理一世血肉,最后竟连骨头与五脏也被分食。可悲查理一世最终竟留一全尸而不可得,这应是仇恨所致。

依稀看过一本著作,描写清末洪秀全作乱期间,来华帮助李鸿章训练淮军的英国人戈登,其回忆录曾记载大清国吃人的盛况,譬如安徽常熟一地就曾公开标示人肉价钱,男、女、老、幼肉品器官价钱各有不同。想必戈登看罢之后心里真的要咯噔了。

另有近代大文豪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于清末民初曾拜访中国多次,他在小说里就曾写道: 某县拿得一知名匪盗,临斩首之际,乡民手上都纂着一个馒头,甫一斩首,乡民纷纷冲向尸首,以手中的馒头沾血而食,争抢不到者,竟然嚎啕大哭,甚至有富商愿意花钱购买之。据说可以抵御眼疾与百病。而后这匪盗的肉被拿去做成肉包,竟十分抢手,重金而不可得。

历史上食人之事层出不穷,或于战乱,或于承平时期,或于暴君昏聩,尤以战乱的大幅杀戮为最。曾看过英国人拍摄的一套纪录,其中描述到:二战末期,日军或饥不择食或壮其胆量,竟也食人,除了吃白种人,甚至吃阵亡的同袍,大概都从臀部开始挖肉,再从大腿与手臂刮取,或煮,或烤、或生食。听闻他们在山东一带还挖取婴童眸子、肝供军官取食,行径令人发指,与禽兽何异?此等恶行,历史之上大概只有黄巢堪比拟吧!


大狮


五胡乱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指的是西晋时期众少数民族趁八王之乱入主中原,当时“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五个。这些少数民族陆续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存在了近百年,后来北方被前秦统一,呈现出南北朝之势,五胡乱华才逐渐结束。

而这段历史由于太过血腥,汉族几近灭族,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等。现在我们讲究各民族统一,如果着重提这段历史,容易引起民族纠纷,索性在历史书上就一笔带过。



那么五胡乱华时期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呢?羊不是有四条腿吗?怎么只有两只脚呢?实际上,“两脚羊”指的并不是羊,而是被当做食物吃的人。上面之所以说五胡乱华的历史太过血腥,其中有很大的成分就在于这个“两脚羊”。

《晋书·石虎传》中记载:(石)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古代一旦发生战乱,或者到朝代的后期,很容易发生饥荒,一旦发生饥荒了,人们总要吃东西啊,没粮食怎么办?那就只能吃树叶、树根,等到树都吃没了,就吃观音土,连观音土也没了怎么办?那就“易子而食”或者“乃自相食”,意思就是换着孩子吃,或者去吃别人。

据说五胡乱华的时候没有“两脚羊”这个词,但他们却做着跟这个词相同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吃人。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由于粮食草料短缺,于是就地抢劫,附近的居民被搜刮粮食,掠夺财宝,以及抢夺女人。



当时无论是已经嫁为人妇的中年女子,还是初经人事的少女,全都被这些少数民族抢去了。据说他们就称这些女人为“两脚羊”(待考证),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因是在他们眼里,这些女人毫无反抗能力,就像羊一样温驯,只不过她们用两只脚走路而已。

据说他们把这些女人抢去之后,夜里奸淫,白天由于食物短缺,就把抢来的女人杀了吃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骇人听闻,这些少数民族比起日寇入侵还要残忍,故此历史书上对这段历史一笔带过。


魏青衣


五胡乱华时的“两脚羊”指的是什么?

五胡乱华时期,两脚羊就是当做给北方少数民族当作肉食的女子。这些女子被当做军妓、军饷随军携带,天黑了陪睡,天亮了杀了吃。晋书之中记载着当时中原的汉家子弟几乎都被屠杀殆尽,士族十有八九都被杀了。很多高等动物是不会吃同类的,人和动物的差距很显然就是文化和思想。而一个连文字都没有民族因为缺少教化,保留着吃人的兽性。

羯族可以说是吃人恶魔了,两脚羊这个词就是拜他们所赐。石虎就是个杀人狂魔,他在城墙之上挂满了喊人的人头,并且将汉人的尸骨制作成“京观”,用来恐吓路过的汉人。他的儿子石遂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少年时候的他就喜欢将汉人女子的肉活生生割下来,然后和牛羊肉混在一起煮成汤。并且将这肉汤赏赐给部下吃,让他们猜测这是什么做的。耳濡目染父亲怎样杀人的他从小心理扭曲,喜欢将汉人的貌美女子的头砍下来当做工艺品,放在盘子中观赏。有意思的是,石遂还是个佛教信徒,到了他手上的汉女还要被他逼得去做尼姑。

鲜卑慕容氏同样臭名昭彰,公元304年,段部鲜卑族横扫中原,抢夺了无数财富,还抢走了数万少女。后来,他们将五万汉族少女当做军饷一个冬天就吃到只剩下8000人。幽州刺史王浚想要救下这八千少女,不让他们走惹怒了他们,他们就将八千少女当场杀死,尸体填满易水而使其断流。鲜卑族人有不带粮草带着战俘行军的习惯,如果战俘吃完了,他们就杀路人来吃,或者直接屠杀被占领的地区。

将汉人杀到近乎绝种确实是真实情况。如不是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汉人的血脉定是难以保存。这场浩劫之下,汉族人从两千万人缩减到了不足400万人,这个数据现在很多专家还是存在疑问的。当邺都被冉闵解放之时,从中解救的汉族女子有二十万人。所以到底有多少少女死在这些少数民族手上,我们根本无法知晓。

冉魏建立之后,冉闵为了报复大肆屠杀羯人,羯人数万男女老幼都在这场屠杀之中丧命。石虎的儿孙不是死在内讧争斗之中,就是被冉闵灭族。五胡之中的四胡受到了冉闵毁灭性的打击,然冉闵最终被慕容俊所俘虏。

慕容俊耻笑冉闵作为奴才竟敢称帝,冉闵反击他: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冉闵死后天下大旱,又逢雪灾,慕容俊怕了,不得不派人祭祀。至今听来,冉闵孤胆英雄应当为我们所有人所铭记。


木剑温不胜


提起这“两脚羊”,不得不说这是我大汉民族的一段血泪史。这是用血与累的惨痛代价换来的结论,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呀!

“两脚羊”,此“羊”非彼羊,并不是指真正的羊,而是指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五胡乱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奴役我汉人,并且以吃我汉人为乐,还美其名曰:“两脚羊”。我大汉民族陷入了黑暗,真是惨不忍睹。



这些残忍的胡人更是将其分类,将老瘦男子称为“饶把火”,就是肉太老,不好煮熟,比较费柴火;将年轻的女子称作“不羡羊”,也就是其肉与羊肉一样美味;而将小孩称作“和骨烂”,就是小孩的肉下锅煮熟,骨头和肉都熟透了。总之,他们将其统称为“两脚羊”。而这些残忍的胡人,最喜欢的还是年轻的汉家女,认为她们最为美味。

五胡乱时期,石虎就是一个典型的食人恶魔。据史书记载:这个石虎荒淫无道,见了美女就上。甚至他还贪婪尼姑庵中比丘尼的姿色,与其交亵而杀之。这还没完,他还将其与牛羊肉一起烹食,不仅自己吃,还赐给自己的属下,残忍至极。

到了唐末,还有一个爱吃人的大魔头就是黄巢。唐末,黄巢起义,他的军队在围困沉舟长达300多年。在这期间,由于黄巢军中缺粮,就把抓来的俘虏当作粮食来食用,一天之中被杀害的人以千百计。这场景想一下,就令人不寒而栗。



总之,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民不聊生,人不再是人,成为食物,沦为“两脚羊”。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所在,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密探零零发


“两脚羊”,顾名思义,也就是两只脚的羊。我们都知道,这羊都是四只脚,怎么会有两只脚的羊?

原来,在西晋末年,五胡祸乱中原之际,大肆屠杀中原的汉人,导致中原地区的汉人十不存一,剩余的汉人纷纷南渡江南。



不仅仅如此,以羯族石虎为首的一批人,还把汉人当作军粮吃掉,这就是所谓的两脚羊。据说石虎在行军过程中,会掳掠大量的汉人女子在军中,夜间供其淫乐,白天就杀了当食物。


石虎的长子石邃更是有个特殊的癖好,他喜欢奸淫寺庙中年轻貌美的尼姑,奸淫之后便杀了跟着牛羊肉一起煮熟,然后赐给身边的人吃,要他们猜测这是什么肉!(此事记载于《晋书·石虎传》)

石虎石邃绝对不是孤例,在战争时期,人吃人这事并不少见。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由于年年战乱,土地没人耕种,没有粮食吃。黄巢就命人自己士兵把捉来的俘虏当成食物给吃了,一天之内就吃了数千人,连骨头都吃了 。


《旧唐书》中对于这个事情是这么记载的:

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更变态的是,宋朝有一个叫做庄绰人编了一本叫做《鸡肋编》的书,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各种类型人的口感:

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又老又瘦的男子需要多烧点柴火才能煮的烂;年轻女子比较鲜嫩,连羊肉都比不上;小孩子最细嫩,连骨头都不用吐。

别看这书中描写的轻描淡写,但仔细想一想,令人不寒而栗。人吃人已经够恐怖了,竟然还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简直是人性的泯灭!


胡史乱翔


古代战乱频发,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当时由于西晋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导致了国力迅速衰弱,于是众多关外的游牧民族相继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部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胡乱华。

这些关外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带后,保留了原始的部落组织形式,而且也没有学会汉人的耕种技术,所以生产力非常落后,根本无法生产需要食用的粮食。于是大量的胡人掳掠北方汉人子弟,将他们作为“军粮”关押起来宰杀烹食,尤其是汉族女子。而这些食人的恶魔将便将汉族子弟称为了“两脚羊”。



野史传闻

“五胡”之中以慕容鲜卑族和羯族人最为残暴凶狠。八王之乱时期,慕容鲜卑趁机劫掠中原,除了掳掠了大量的财富之外,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女子。慕容鲜卑族的军队带着这些女子行军,晚上肆意奸污凌辱,白天便将这些女子宰杀烹食。后来只剩下八千人时,被汉族将领发现,命令慕容鲜卑人将她们释放。结果慕容鲜卑族竟然将这些汉族女子全部杀死,投入到了河北易水之内。

后赵政权的建立者羯族人对比鲜卑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行军从不带军粮,而是驱赶汉族子弟随军。也因此在羯族人的军中称这些等待被烹食的汉族子弟为“两脚羊”。



正史记载

《晋书·石虎传》中记载石虎生性残暴,而且荒淫无度,经常在酒后或者半夜出入于别人的宅院之中,淫辱别人的妻子。而且他看到宫中有姿色的尼姑便会奸污,之后将其杀掉,把尼姑的肉和牛羊肉混合在一起煮熟,让周围的人猜这是什么肉。

还有《资治通鉴》也记载冉闵取代羯族人的后赵政权后,将羯族人囚禁的汉族子女部分释放。然而当冉闵被擒之后,邺城被慕容鲜卑人围困,在城中粮草用尽后,这些士兵竟然将后赵宫中留下的部分女子全部吃掉。

“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



吃人这种事情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除了五胡乱华时期,历史上很多动乱年代或者是灾荒发生时都会有吃人现象发生。

《旧唐书》中记载,黄巢的军队被围困陈州之时,由于城中粮草耗尽,黄巢便命令士兵将俘虏当做粮食宰杀烹食。

再有清朝光绪时期发生的丁戊奇荒,由于清政府鼓励种植鸦片,导致了粮食大面积减少,而1877年雨水降低导致了旱灾发生。《申报》就记载当时人们无以为食,竟然发生了人吃人的惨状。



除了中国之外,外国也是如此,最早来到西伯利亚的俄国人都是被沙俄流放的罪犯,他们在西伯利亚时没有食物,也是靠着人吃人活下了一部分。也因此清朝人称这些沙俄人为罗刹鬼,形容他们吃人肉。


我是越关


说起“两脚羊”的历史,那真是揭开了传统社会之下一段黑暗的历史。

不过,我首先想说的是,五胡乱华时代还没有“两脚羊”这个词语。

“两脚羊”的说法五胡乱华时期并没有,为后人杜撰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其实是源于此前网上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五胡食人录》,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烧杀淫掠,甚至将老百姓抓来吃掉。这篇文章里面说羯人直接将掳掠的汉族女子称做“双脚羊”。我不知道这个作者是从哪看来的资料,把“两脚羊”写成了“双脚羊”。

其实,第一次提到“双脚羊”这个词的是北宋末年的一本笔记,叫做《鸡肋编》,作者是庄绰。

这本书里面写了一句很有名的一段话:“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这段话最后一句比较残忍和血腥,老瘦男子为什么叫“饶把火”,可能是男人的肉比较糙,因此必须加大火力,多添柴火。女性和小孩的肉比较好吃,“两脚羊”可能就是说如同羊肉一样鲜美(北方少数民族爱食羊肉,故如此说),小孩的肉比较鲜嫩,可能一烧就烂了。

或许是那个时候吃人太普遍,《水浒传》里面就有好几处写卖人肉包子。

古代那些吃人的故事:血腥残忍,触目惊心

其实,在北宋之前,虽然没有“两脚羊”这个称呼,但是人吃人的惨剧却史不绝书。

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将领苻登在外出打仗的时候,就从来不带粮草,而是以敌人的尸体为食。唐代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被困在广陵,就命令军士将老百姓抓到集市上,像屠杀猪马牛羊那样,杀掉他们。

隋朝末年的迦楼罗王朱粲,更是杀人和吃人成风。他曾经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就让人抓捕妇女而儿童,然后杀掉分给部队士兵吃。

魏晋八王之乱期间,慕容鲜卑劫掠中原,抓走了数万汉族少女,每晚士兵们奸淫之外,就将其不断杀掉。

元朝末年,因为民不聊生,吃人肉也层出不穷。当时的人认为,最好吃的是小孩的肉,其次是女性的肉,最难吃的是男人的肉。对于烹煮人肉的方法也很多,有的直接用钎子插上烤,有的则像杀猪一样先用开水烫掉身上的苦皮,然后烹炒。有的则直接煮好,腌制起来,作为行军干粮……(手段太残忍,就不多说了)。

可见,中国人吃人的历史有多么源远流长,也多么毛骨悚然。我劝那些天天想穿越,喜欢看穿越剧的人,还是今天的社会更美好啊!


兮兮说事儿


关于“两脚羊”称谓,在古代时有出现,迄今为止发现关于两脚羊最早的记载是在宋代庄绰《鸡肋篇》里说到。靖康之难后,金人猖獗,宋朝本身内乱不断,频繁的征战导致食物极度匮乏,人吃人的现象十分普遍。于是关于活人就有了个称谓,“两脚羊”。这个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宋代的王公贵族最喜欢吃的肉就是羊肉,羊肉也被人认为是最鲜美的肉类,价格很贵,有个官员打油诗里还写道:“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不要说寻常百姓,就是一般的小官也吃不起。这时候把人比做两脚羊,实在是既心酸又充满调侃。



当然了,吃人的问题早就存在了,绝不是宋朝才出现的问题。其中大诗人白居易有名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那时候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但也不是最乱的时代,但是人吃人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而历来被认为最黑暗最愚昧的五胡乱华时代,人吃人就更是常见了。在那个时代,吃人都是赤裸裸的存在,根本没有什么人还去造出“两脚羊”一个看起来很文雅含蓄的词来表达。这个时期比宋代早了个八九百年,入侵者之庞杂,朝代更迭之迅速,战乱之频繁,实在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西晋本来就是在曹魏基础上建立的,名不正言不顺的,再加上之前三国混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可以说,西晋是一个极其赢弱的王朝,就是这么弱的一个王朝又爆发了八王之乱,可谓是屋漏偏逢连绵雨,晋朝残留的元气基本被消耗殆尽。这个天下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中原晋弱,于是北方的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代表的等蛮族开始活跃起来。可是这些族类不像后世的元蒙满清什么的那么强大,没有办法建立统一强大的政权,只能互相争斗,不停的改朝换代,从氐族李雄称王成都开始,开启了五胡十六国的战程,而实际上出现的政权远远不止十六个。

东汉末年,从张角起义开始,一直到三国混战时期,死的人不计其数,好不容易后期有所恢复,又赶上了五胡十六国,想想之前单单汉族就厮杀的十分猛烈,何况又又很多异族参与进来,又是一次全民大屠杀。

长年累月的打仗,哪里来的粮食供给呢,传统粮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人肉就成了一种主要的补充。比如说十六国里有个前秦,这算比较出名的一个小国了,里面有个皇帝叫符登,他领兵打仗的时候就跟士兵们说,你们要拼命杀敌啊,打了胜仗晚上有肉吃。这肉是什么肉,就是敌人的肉身啊。前秦如此,其他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后赵国皇帝的石虎更加变态,他喜欢找漂亮尼姑来,先奸后杀然后吃肉,还分给群臣共享。这战争吃人到还是可以理解,毕竟让大家活下去才是首要的,专门找漂亮女尼来吃那真是禽兽不如了。

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持续了有一百多年历史,跟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年征战大不一样,这个时期思想文化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更多的是愚昧残暴的互相厮杀,可以说是失去的一百年。从那几个皇帝可以看出来,那个时期吃人实在是件平常事,用不着遮遮掩掩,哪里还用什么“两脚羊”之类的去做含蓄表达啊。


一览众河小


首先,五胡乱华时期没有“两脚羊”这种说法。另外,我搜集了很多资料,这一时期并没有关于胡族食人的记载,倒是八王之乱时期河间王手下大将张方两次抢掠洛阳,并将抢来的宫女杀掉后混合牛马肉当做军粮的记录。还有一次是就是冉闵死后,鲜卑军队围困邺城,“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冉闵杀胡后,邺城内留下的应该都是汉人,那这些宫女是被谁吃掉的?还有一个问题,前燕的建立者慕容家族从司马懿时代就依附于中原王朝,到慕容廆时期被封为辽东公。永嘉之乱后,不少中原汉人投奔辽东,依附于慕容廆,因为名义这里上还是晋朝土地,所以慕容廆也像东晋一样设置了侨郡,安置中原移民。慕容廆的后代慕容皝在341年被东晋朝廷封为燕王,350年冉闵称帝后,慕容鲜卑入塞作战,352年消灭了冉闵政权,入主中原,慕容儁称帝,才与东晋正式分庭抗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