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龙虎山,确实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从寿宁县城到龙虎山只需要二十分钟的车程。初夏来这里,实是正当时。下得车来,首先让你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的大水潭,四周植物脆绿、枝繁叶茂。置身其中,风清气爽,让人感到炎炎烈日下的无比惬意。抬眼四望,蔚蓝的天空下,静美的茶园连绵而长。有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寿宁龙虎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1959年创办的龙虎山茶场是一个国有农垦企业。在这里,茶叶泰斗张天福先生度过了9个春秋,上世纪70年代,张天福来到龙虎山“五七”茶场从事生产劳动。他带领职工和知识青年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指导职工改进制茶工艺,使龙虎山茶场的茶叶单产、质量、售价名列当时宁德地区第一位。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我在寿宁头尾9年,寿宁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回忆在寿宁的日子,张老深情地说,“我当年发现寿宁茶叶品质很好,但却制作不出好茶叶,就思考着如何提高寿宁的茶叶制作技术问题。”在张天福的精心努力下,当年寿宁培养出一批制茶能手,并引进了“54式揉茶机”设备,极大地提高工效,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缘分,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人因一句话而相知,有人因一个眼神而心有灵犀,而严良英与张天福的旷世师生情却是因为一杯茶。严良英回忆说,当年,她是龙虎山农场的知青,有一天,几个知青在一起喝茶,茶是张天福老师刚制出来的。过了几天,张天福老师又请知青们到他的茶叶评审室喝茶,一群知青高兴地围坐在一起,张老师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三杯茶。良英喝到第二杯的时候,对张老师说,张老师,这泡茶我五天前喝过。张老师一听,高兴地大笑起来,就你了,来跟我学茶叶评审吧。原来,张老师一直有个愿望:为寿宁培养年轻一代的茶叶评审专家。就这样,一杯茶将两位的师徒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的九年时间里,张老师手把手地教她,从收茶青、杀青、揉捻到焙干,张老师都严格要求。严良英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一丝不苟地学着。每当张老评茶时,桌上会先一字摆好乌龙茶与红、绿茶的标准评审杯具各10套,每套杯具都有编号,哪一号茶做得不好,马上叫茶工们修正。有一次,张老师喝出一泡茶有烟味,叫来制茶师了解,制茶师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晚上,打瞌睡了,过火了。张老师随即把那批茶叶弃放了。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良英说,与茶接触久了,张老师身上有着浓浓的茶质,简单、执着、淡定而高雅。当时,张老师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下放到这深山里劳动,但他没有颓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真种茶、用心制茶、精心审茶。处深山之中,食物缺乏,业余生活十分单调,但因张老师的带动,欢笑声不断。当时张老已六十多岁了,但洗冷水澡,晨起锻炼,他比年轻人还能坚持。相处久了,大家和张老称兄道弟,十分融洽。有一次,一调皮知青,故意拿了同一品茶,泡了五杯,对张老师说,张老师,你帮我评审一下,哪一品茶好。喝了五杯,张老师对他说,这里只有一品茶,你小子是考我呀。小伙子惊叹不已,大叫“神人,神人。”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良英回忆说,张老对茶叶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天都要上茶山巡视几次。他的身上从来都带着一把剪刀,看到不平整的地方,都一一剪平。他跟良英说,我走过很多地方,寿宁茶叶的品质是最好的,这里山高雾多,所产茶叶带有自然的香味。提高制作工艺,保持茶叶的自然香味,就是我们这些茶师的职责。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如今,当年的小知青严良英也已年过半百,回想起与张老学茶的岁月,她充满了感动和感恩。她深情地说,看张老评审茶叶,就像是看精彩的茶道表演,是一种美的享受。望、感、闻、尝,在张老那里,每一道程序都如同朝圣般神圣。热水的温度、三泡茶浸泡的时间,他都严格计算,不差一秒。张老评茶不光用眼、手、口,还用心和整个的精气神,那是一种近乎入禅的境界。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在龙虎山茶厂,我们参观了张老当年工作的评审室,那里摆放着他用过的和他发明的制茶工具。很多工具我们是第一次见到,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展厅的工作人员忙着一一介绍。从这些年代久远的带着沧桑的工具,我们看到了一代茶仙的努力和他对中国茶文化的杰出贡献。弃医从农,志在茶,张天福一生与茶为伍,一生以茶为乐。张天福深入研究中外茶道、茶礼,集古今茶文化之大成,1996年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他说: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以此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还把4字饮茶礼仪升华到为人处世之道,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高尚品格和处世哲学,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尤为宝贵。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寿宁种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我想,那些历经千百年仍然郁郁郁葱葱的茶林,就是勤劳质朴的民众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深厚文化的最好见证。绵延巍峨的洞宫山脉,高山群峙,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各种植物繁荣茂盛蓬勃生长。那些层层茶园、梯田,是寿宁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独特景观,茶文化和梯田文化构筑了寿宁民众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存生态的文明大厦。而龙虎山茶山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的缩影。风声云影,龙虎山无处不是茶精灵的歌声。“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趣。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陆龟蒙在他的诗中,将茶视为灵草,我想不止是因为茶香入口,更是因为茶性入心,茶质入神。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此刻,我想与龙虎山的茶园对话,大美无声,天地静逸。一辈子与茶为友,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品茶,品味,品人生,泡在茶水里的岁月,历久弥新,更令人怀念。龙虎山茶绿年年,张老的茶情不了。沿着绵绵千里青绿的茶园走向全国的寿宁高山茶品牌,是对这片土地和张老最深情的报答。而我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静静地守着云雾升腾,守着眼前满目青绿的美好,然后,轻轻地咀嚼,慢慢地品味。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寿宁这座山是因茶而名,因人而灵


图片摄影:卓仕尉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