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三國中有這樣的一幕,馬謖被諸葛亮殺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把街亭給丟了,由此可見街亭的重要性。這件事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街亭失守,是第一次北伐的轉折點。沒有了街亭,諸葛亮大軍的後方就沒有了屏障,導致了腹背受敵,諸葛亮不得不放棄繼續北伐,倉庫退兵,以至於後來為了明正軍法,把心愛的馬謖給殺了。但實際上,如果馬謖不失街亭,北伐同樣無法取得成功,這其中的原因很多。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蜀漢初年,蜀國人口20萬戶,約90萬人,東吳人口60萬戶,約300萬人,曹魏人口66萬戶,約450萬人,。由此看來蜀國人口只有魏國人口的五分一,據人口可以推算蜀魏之間的兵力差距。諸葛亮北伐,孤軍深入,因為兵力的原因,並不能對攻陷的城池分兵去佔領,一旦分兵,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兵力分散,非常容易被優勢兵力的曹魏吃掉。當時的曹魏可不傻,朝中能人輩出,比如司馬懿,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以司馬懿之能,必然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可以說這一次的北伐戰爭更像是賭博,想要一直贏下去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在自己實力不夠的情況下更是艱難。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其次諸葛亮北伐,並不是為了要進攻曹魏,一統三國,而是為了以攻代守。諸葛亮自己也明白,以蜀國的國力,斷不能戰勝魏國,倒是蜀國隨時都有被魏國的進攻的可能性。因此諸葛亮乾脆來個先發制人,自己主動進攻,以壯聲勢,讓曹魏疲於應付,無暇進攻。所有我們看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小勝即退,並不深入就是這個道理。作為最高統帥的諸葛亮都沒有這個想法,整個蜀國想要滅魏基本上不可能。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最後當時天下三分格局已成,魏蜀吳三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三國之中並沒有哪一方可以吞併其他兩國。這一點魏蜀吳三國的領導人都非常清楚,所有你看三國前期大家都打得不可開交,其實都是以試探性進攻為主。三國之只要有一方佔到了優勢,其餘兩國肯定會聯手對抗,畢竟那時三國的領導人都不傻,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別看現在蜀和吳在聯手,但是真遇到蜀要把魏給滅了的時候,吳肯定是要和魏聯手的,這樣就是誰都滅不了誰。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三國中的蜀國就是一個悲情國家,關羽把荊州給丟了,劉備死在了東吳,劉禪才淺。整個蜀國的國力早在北伐之前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到了諸葛掌權的時候接到了更多是一個爛攤子。作為弱勢方,諸葛能主動發起戰爭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別提要打贏戰爭了。不利因素太多了,比如三方高地被推,一人守水晶,除非對面四人掛機,就是光靠超級兵,也夠你一人打半天的,更別提反攻對面了。

即便街亭不丟,北伐也不可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