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防护能力来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法国极端路线的主战坦克

牺牲防护能力来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法国极端路线的主战坦克

AMX-30主战坦克

在二战后,法国为了振兴自己的军队,重拾欧洲强国的地位,在各方面都开展了自主研发的进程,在陆军装甲车辆方面,法国军方决定发展三种新型装甲车辆,分别是AMX-13轻型坦克、AMX-50重型坦克以及“潘哈德”EBR-75装甲车。虽然有着高低搭配的美好愿望,但AMX-50重型坦克只停留在了样车阶段,那么法国就只剩下AMX-13轻型坦克可用,这对于想要在战后一展身手的法国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乎法国自然会大力发展更新一型的主战坦克,以满足当时陆军的需要,也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AMX-30主战坦克。

牺牲防护能力来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法国极端路线的主战坦克

AMX-30主战坦克四向视图

AMX-30主战坦克的研制,是从1956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设计新一代欧洲标准主战坦克开始的,虽说是联合发展,但实际上确实法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发展自己的样车,之后对样车性能进行评估择优录取。不过这种联合研制由于涉及各方不同的利益,往往都会出各种各样的幺蛾子,这个欧洲新型坦克的项目也没能例外,最终法国和联邦德国没能够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最终研制出了“豹”1主战坦克,而法国则是研制出了AMX-30主战坦克,至于意大利,最后还是选择了他的“老战友”德国的“豹”1。

我们首先通过一些基本数据来了解AMX-30主战坦克:

  • 尺寸:9.5*3.1*2.8米
  • 全重:36吨
  • 乘员:4人
  •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 最大行程:650千米
  • 武器:1门105毫米线膛炮、1门20毫米机关炮、1挺7.62毫米机枪
  • 装甲厚度:15~80毫米

其实AMX-30主战坦克的设计思想非常鲜明,那就是重视火力和机动性而牺牲了防护能力。这和法国在二战时期坦克设计只重视防护而忽视火力和机动性正好相反,想来也是因为在二战时法国坦克被德国坦克暴揍而留下的阴影吧,才导致了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设计思想。

牺牲防护能力来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法国极端路线的主战坦克

AMX-30主战坦克

AMX-30主战坦克的装甲水平确实不怎么样,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仅为80毫米,侧方和后方更是只有35和30毫米。且不说同时期的T-54/55坦克、T-62坦克能够轻易击穿AMX-30的装甲,只要稍微口径大一点的火炮都会对AMX-30造成威胁。而牺牲装甲所换来的确实是AMX-30较好的机动性能,72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推动其公路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5千米/小时,并且最大行程有650公里 。法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更高的机动性能够用于躲避可能的打击,比提高装甲被动防御更能够提高生存能力,不过在中东占战争中的实践证明,AMX-30薄弱的装甲防护能力会影响其作战能力的发挥。

相比于不那么令人满意的防护设计,AMX-30主战坦克装备的CN-105-F1式105毫米火炮可以说是不乏亮点。首先105毫米的口径在威力上就有了足够的保障,而且其炮管长度为56倍口径,更是保证了AMX-30火力足够强大。在外观上这门105毫米炮很有特点,它既没有炮口制退器也没有抽气装置,不过为了防止炮管因温度变化而弯曲,其在外装有镁合金隔热护套,所以炮管看上去比一般的105毫米炮更为粗壮。在火控系统方面,AMX-30装备了大量的光学火控仪器,拥有昼夜作战能力,同时火炮还配备有电液双向式稳定系统,就算是在行进中也可以有较高的命中率。威力强劲的火炮搭配上不错的火控系统,算是将设计思想中重视火力这一项落实了。

牺牲防护能力来加强火力和机动性 法国极端路线的主战坦克

AMX-30HS装甲架桥车

虽然AMX-30的外观不再奇葩,有了威风凛凛的坦克模样,但是其重火力和机动性而轻防护能力的设计思想却使AMX-30在战场实战的表现打了折扣。所以以主战坦克的标准来评判,AMX-30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坦克果然还是要足够坚不可摧才符合人们心中的坦克形象。倒是由于AMX-30的底盘性能不错,在此底盘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诸如装甲抢救车、架桥车、罗兰德导弹发射车等众多的变型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