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一篇文章了解40年稅制改革

聆聽時代進步的足音

40年稅制改革回眸


稅制變遷,見證國家進步。

稅收立法提速、增值稅稅率下調、個稅改革向綜合計稅邁出歷史性第一步……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稅制改革以攻堅之勢不斷向縱深挺進。

聆聽時代的足音,稅收收入從1978年的500多億元到去年突破14萬億元,數字跨越的背後是激昂改革鼓點下的歷史跨越。

利改稅、分稅制,稅收制度建設迎來春天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北京稅務博物館內,一張張照片和稅票記錄著時光。

工商業稅、貨物稅、鹽稅、關稅、印花稅、遺產稅、交易稅、屠宰稅、房產稅、地產稅、使用牌照稅、牧業稅……改革開放前,國家稅收體系的初步建立,為新中國迅速恢復生產和開展建設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財政稅收在國民經濟中的調節作用受到重視。

198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獲人大通過,稅制改革以適應對外開放需要、建立涉外稅收制度為突破口向前推進。而1983年到1984年的先後兩次“利改稅”,則把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以稅收的形式固定下來,引領中國稅制改革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歷史性的一刻定格在1994年,那一年,分稅制的引入開啟國稅地稅分設的歷史,我國對工商稅制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體系,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個人所得稅制,撤併和開徵了一些地方稅種。

這次改革後,我國工商稅制由之前的32個稅種合併為18個,稅制大大簡化,結構趨於合理。新稅制從體制上取消了隨意減免稅,為企業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專家表示,1994年開啟的稅制改革,標誌著我國稅收制度從過去服務計劃經濟體制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歷史跨越,初步實現了“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的改革目標。

告別農業稅,稅收槓桿發力為市場添活力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中國農業博物館,河北靈壽縣農民王三妮製作的“告別田賦鼎”記錄了一個延續2600年制度的終結。

2005年12月29日,中央向全國農民宣佈取消農業稅,終結了2600餘年來農民種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

種地免賦,是王三妮的夢想,也是全國所有農民的千年夢想。免了農業稅後,國家開始發放農業補貼,億萬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以前跑到各家各戶徵公糧、收稅費,幾乎跑斷腿磨破嘴皮,人人愁眉苦臉。現在上級撥款扶持農業的項目越來越多,大家都是眉開眼笑地來領錢。”在山東省無棣縣小吳家碼頭村擔任了20年會計的吳元山,說起這些年從繳納農業稅到出臺各種農業扶持政策的變化,深有感慨。

上世紀末,我國農村稅費負擔依然較重,有些甚至嚴重影響到農戶的生產生活安排。這種情況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得到了徹底改變。2000年,中國在安徽省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從此逐步擴大改革試點範圍。農業稅的取消,開啟了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的新階段。中央連年以“三農”為主題發佈一號文件,一系列惠農政策陸續出臺,給農民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從取消農業稅,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到推進成品油稅費改革;從不斷上調個稅“起徵點”到消費稅的不斷調整,稅收憑藉其越來越強的槓桿調節作用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奮進新時代:稅改攻堅助力高質量發展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2016年5月1日零點,溫州商人陳生在北京民族飯店開具了全國首張增值稅專用發票,成為增值稅試點在全國各地各行業全面推開的歷史見證。

這一天起,實施了66年的營業稅告別中國稅收舞臺。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價說,中國全面實施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的政策,完成了20年來規模最大、最漫長的一次稅制改革。

進入新時代,以營改增為代表的新一輪稅制改革,邁出了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跨越。

從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率先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試點,5年多來我國逐步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我國實施營改增改革已累計減稅2.1萬億元。

如今,增值稅改革正向著更深遠的目標繼續推進:今年5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三檔變兩檔,重點降低了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未來稅率水平還將繼續調整,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增添新動能。

不僅如此,力度空前的個稅改革正在推進中。新修訂個稅法的實施細則和百姓關注的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更大幅度為中低收入群體減負的同時,這一改革正加速推進我國個稅制度向綜合計稅邁進。

菸葉稅法、船舶噸稅法今年7月1日起實施,契稅法、資源稅法、消費稅法、印花稅法等草案抓緊起草中;推進國地稅機構合併、加快健全地方稅體系、房地產稅法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新一輪稅制改革以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主線,向深水區不斷深入。

“稅收能力是構建國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表示,中國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無疑將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熱點|一篇文章瞭解40年稅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