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還債背後的故事

替父還債背後的故事

“夏法官的努力讓我深深地感動,我父親欠的債務我替他還!”3月27日,被執行人姚某的兒子帶著16萬元現金到邵陽市大祥區人民法院,將姚某十多年前欠的債務一次性全部還清。

替父還債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事情還得從十六年前說起:曾某與姚某原是好朋友,2001年兩人合夥開辦養殖場,但因在經營管理上兩人意見不一致,造成養殖場嚴重虧損,導致兩人矛盾也越來越大,最終分夥。雙方分夥後,飼料供應商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曾某、姚某支付所欠飼料款,然而判決後,姚某離開了邵陽,名下又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因此法院強制扣劃了曾某的銀行存款190000元用於償還兩人開辦養殖場所欠的飼料款。曾某於是行使追償權將姚某訴訟至法院,經大祥區人民法院審理查明:因姚某在養殖場退夥後未及時支付飼料款,致使曾某作為原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了連帶責任,在其承擔了135996元的虧損後,又多付了190000元。故判決:姚某返還曾某190000元。

2016年,曾某向大祥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但由於姚某名下並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的,且下落不明,案件一時陷入僵局。承辦法官夏新藉助網絡系統查詢到被執行人的手機號碼,通話後得知姚某在開辦養殖場失敗後一直身體不好,現被兒子接到雲南養病。

“這筆錢我是不會還的,隨便你們怎麼辦。”當執行法官要求姚某及時履行法院生效判決,姚某就明確拒絕。他表示當時因身體原因沒有親自參與處理糾紛,並且他現在確實沒有能力償還債務,自己也不打算回邵陽。

對這樣一位年過六十,身處雲南外地且名下無可供執行財產的被執行人,執行法官沒有放棄,在多次與姚某聯繫中,他了解到姚某的兒子在雲南生意做得很好,對姚某也很孝順,覺得這是一個突破口,隨即與姚某兒子取得了聯繫。

“我們都是做子女的人,長輩生活愉快開心就是我們最大的孝順。如果自己的父親辛勤工作大半輩子,晚年卻被當成老賴對待,做子女的於心何忍?”夏新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與姚某的兒子的交談,小姚也將自己在生意場上遇到的法律難題向夏新法官請教,夏新法官運用法律知識耐心地幫他解答。針對姚某認為自己遠在外地,可以規避執行的想法,夏新法官也通過一次次的通話,嚴肅又不失誠懇地釋明法律規定,打消他的錯誤想法。終於法官真誠的態度打動了小姚,他答應在清明回老家掃墓期間,帶父親一起來法院協商。

考慮到申請人曾某在外地打工只有週末有時間,承辦法官決定將調解工作放在週末加班進行。然而在調解之初,兩位當事人一見面就開始相互責怪,讓調解工作陷入僵局,考慮到兩位當事人年齡大,身體狀況差,雙方情緒又都很激動,夏新法官安排“背對背”的方式進行調解,又借力姚某的兒子,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終於經歷了四個多小時的調解工作,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執行協議,由姚某的兒子代姚某一次性支付16萬元,曾某自願放棄其它權利。至此,這場糾纏了十五年、前後經歷了五份法院判決的糾紛,終於在年輕的夏新法官手裡順利執行完畢,成為大祥區人民法院化解執行難的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