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在相聲界,壽字輩、寶字輩高人層出不窮,而且大多數老藝人在舊社會都有過撂明地的經歷,殘酷的生活壓力使得他們不得不在藝術上極力追求精進,唯有如此才能在園子裡圓上來粘子,觀眾聽完還能心甘情願的打賞。

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在寶字輩相聲藝人中有這麼一位老先生,他是純文盲,從藝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然而,他卻口頭創作了眾多讓“相聲大師”們爭相表演的經典作品。他在同輩的相聲藝人中似乎是名不見經傳的一位,但馬三立提到他讚不絕口,侯寶林提到他欽佩有嘉。田立禾、馬志明等平輩藝人都曾向他虛心問藝。他就是相聲老藝人劉奎珍。

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現如今的相聲觀眾聽過劉奎珍這個名字的已經寥寥無幾,但不得不說在天津相聲發展史上,他的藝術成就是不可抹殺的。劉奎珍師從焦少海,大師哥是名揚四海的趙佩茹。早年他曾給馬三爺捧哏,後因某些原因裂穴。不過兩位一直是散買賣不散交情,私下仍舊交好。馬三爺比劉奎珍還小兩歲,但由於輩分高,因此每次去拜望馬三爺時,劉奎珍都會畢恭畢敬的叫一聲三叔。馬三立也給馬志明立下過一個規矩,雖然少馬與劉奎珍是平輩,但見面要稱呼他劉大爺。由此也不難看出,馬三立對這位老藝人十分重視。

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劉奎珍的口頭創作能力有多強,舉個小例子就能說明。眾位應該聽很多老先生都使過《畫扇面》這塊活吧?這個段子的創作和首演就出自劉奎珍先生。“美人改張飛,張飛改松樹怪石,松樹改黑扇面寫金字”(各藝人版本略有不同)在一番接一番遞進中藏著包袱,用最通俗樸實的語言刻畫出一個不懂裝懂、露巧藏拙的人物形象,讓人不得不佩服創作者的智慧。《畫扇面》作為“活保人”的段子也被很多同行拿來競相使用。在看到同行們都用這個包袱時,聰慧的劉奎珍馬上舉一反三的創作了《做大褂》,“大褂改小褂,小褂改坎肩,坎肩改兜兜,最後補了襪子”結構上與《畫扇面》可謂如出轍,卻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樣這個改編版的作品也受到了同行藝人的青睞,北京的少郭爺郭全寶和劉寶瑞老二位當年就使過這段《做大褂》並且將錄音資料留存於世。

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劉奎珍的相聲造詣可以用功力深厚來形容,然而遺憾的是他沒能把自己滿身的好能耐傳承下去。在“相聲家譜”中劉奎珍這一支沒有傳人,原本劉先生曾給一個相聲門晚輩開過蒙,他就是曾任天津文聯黨組書記的孫福海。內行觀眾都知道,孫福海門戶上論是楊少奎先生的弟子,是丁文元、劉文亨、劉文貞等人的師弟,但他的開蒙恩師卻是劉奎珍。

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都對他讚不絕口,堪稱“文盲秀才”!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三爺在修訂《相聲師承關係總表》時把孫福海歸在了楊少奎這一支。劉奎珍得知後找到馬三爺說:“我劉奎珍一生藝門無後,就這麼一個徒弟,將他改給我吧”馬三爺也理解他的心情,隨即答應了他。沒過幾年,當得知劉寶瑞的徒弟殷文碩將再次整理“家譜”時,馬三爺遂通知他,將孫福海的師承門戶轉到劉奎珍門下。不過很可惜,殷文碩還沒整理完就英年早逝,後續出版時都是以之前馬三爺整理的版本為依據,所以最終這個徒弟還是沒能歸到劉奎珍先生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