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之後台灣人自主抗日反對侵略,面對強大日寇彰顯民族精神

唐景崧、陳季同、丘逢甲,這一個個大清國的進士、臺灣民主國的締造者, 都像大清朝廷一樣扔下臺灣不要了。現在,就看臺灣那些不通經書的土著生 番的了! 一個個臺灣義士站了出來,為了保衛家園,臺灣民眾組織起各種義 軍,利用複雜的地形,與敵人周旋。誓死抗日,其精神可歌可泣。

馬關條約之後臺灣人自主抗日反對侵略,面對強大日寇彰顯民族精神

佔據臺北後,日軍向南推進。山高路險,癘疫流行,還不斷遭到沿途義軍 的伏擊,損兵折將推進緩慢。6月22日,日軍攻陷新竹,知縣及帶兵提督逃 跑,但新竹城外到處是義軍,新竹的日軍反處在義軍的包圍之中。新竹是形 勝之地,據而有之可直搗臺中、臺南,以至佔領全島。為阻止日軍,各路義軍 聯盟爭奪新竹,儘管沒有成功,卻讓日軍受到重創。

日軍由新竹南下,將攻臺中。臺灣知府黎景嵩,召集轄境臺灣、彰化、雲 林、苗栗四縣官紳,籌劃戰守,開設了籌防局,組織起“新楚軍”,任命副將楊 載云為統領。

8月8日,日軍近衛師團分兵左翼隊、右翼隊向尖筆山前沿地區進攻。 日本海軍吉野、秋津洲二艦駛近海岸,開炮助攻。義軍雖頑強抵抗,但寡不敵 眾,且非正規軍隊,武器簡陋,無力抵擋日軍的攻擊,被迫後撤。

8月9日,日軍步兵的三個聯隊,在三艘軍艦的配合下,分別向尖筆山主 峰和新楚軍大本營所在地頭份莊進攻。新楚軍統領楊載雲力戰不退,直至陣 亡。堅守尖筆山的抗日義軍也失利撤出。日軍佔領了尖筆山和頭份莊。

抗日義軍南撤到苗栗縣。日軍乘勢南窺苗栗。臺灣知府黎景嵩,向臺南 守將黑旗軍統領劉永福呼救。劉永福派兵來援。

馬關條約之後臺灣人自主抗日反對侵略,面對強大日寇彰顯民族精神

8月13日,日軍攻苗栗。抗日武裝終未能阻擋日軍前進的步伐,南撤至 大甲鎮。苗栗知縣李銓見大勢已去,內渡逃回大陸。

14日,日軍開進苗栗。日軍還要南進,下一步必須攻佔臺灣府城彰化, 若攻彰化,必須先涉過大甲鎮後路的大甲溪。此時,駐守大甲鎮的是剛從苗 慄退回的黑旗軍部將吳彭年。

8月22日,吳彭年佈陣於大甲溪,伏擊了興高采烈準備渡河的日軍。

馬關條約之後臺灣人自主抗日反對侵略,面對強大日寇彰顯民族精神

次曰,日軍來攻,渡過大甲溪,兵鋒指向臺中。經過一晝夜的激戰,臺中 陷落。臺中西南便是臺灣府城彰化,日軍若能攻取,臺灣中部的戰鬥就解決了,再去掃蕩臺南,臺灣全島就可落人囊中。

此時,彰化城內有各路義軍和劉永福的黑旗軍共計三千六百多人。他們 在彰化城東的八卦山佈防。八卦山是彰化城外的制高點,勢如天然屏障,八 卦山不失,彰化城不破。

8月27日夜,日軍分三路,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八卦山。

次日晨五點三十分,日軍發起進攻。鏖戰中,多名義軍將領和黑旗軍將 領吳彭年陣亡。守軍殘部突圍而出。日軍遂佔八卦山,繼而從東、南、北三門 人城。臺灣知府黎景嵩,從海路逃至臺南。彰化城陷敵。

整個臺灣盡落日寇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