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我認為《我不是藥神》的偉大之處在於,開創了大眾電影探討社會議題的先河。它用一個喜劇的殼子,通過幾個小人物的命運,面向億萬觀眾探討了“看病難”這個當今社會的大問題。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西坡

在票房和口碑雙炸裂的點映之後,《我不是藥神》提前到了7月5日上映。截至目前,累計票房已經達到2億多。貓眼預測票房28.5億。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的豆瓣打分達到了9.0。鑑於已有超過10萬人打分,這個評分應該是比較穩固的了。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豆瓣評分9.0曾是國產電影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只屬於《活著》《鬼子來了》這些史前傳說。《我不是藥神》創造了歷史,但我相信它還將創造更多的奇蹟。讓子彈飛一會兒。

1

此前經常有人說,豆瓣網友對國產電影苛刻。2016年底,還有媒體發文批判豆瓣,稱“惡評引導觀眾拒看國產電影”。

前段時間,《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畢志飛更是不得了,控訴所謂的“豆瓣系”迫害他。因為《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豆瓣贏得了一般爛片難以企及的2.1分。這個2.1分還在,後來豆瓣還起訴了畢志飛,稱其惡意誹謗汙衊,嚴重侵犯了豆瓣的名譽權。

畢志飛和豆瓣的恩怨有法院來管,我們搬上小板凳看戲就是了。我押豆瓣贏,反正輸了我也不會上天台。

以我個人的經驗,在豆瓣、貓眼、淘票票、格瓦拉等眾多平臺裡邊,豆瓣是最可信的。不僅更真實,而且更有區分度,能一眼看出來一部電影是好片還是爛片。

縱然豆瓣網友對國產電影稍嫌苛刻,恨其不爭的成分也很大。很多人都盼著有一部足夠出色的國產電影,放心地做一個無腦吹。

《我不是藥神》就是這樣一部人人期待的國產電影。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9.0的評分太高了嗎?我不覺得。因為這壓根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個打分是觀眾給的,不是誰操縱的。沒有誰會傻到給這樣一部好電影刷分。有實力考全省前十的人,會在高考中作弊嗎?我猜會有槓精舉出《天才槍手》打我臉。

鑑於有一些“姿勢分子”已經迫不及待地表示“吹得太厲害了,我要打個1星平衡平衡”,我覺得還是可以說一說《我不是藥神》值不值9分的問題。偽命題說的人多了,就成了真命題。無理由質疑普羅大眾的鑑賞水平,是我們社會一種常見的病症。

我是前天(7月3日——編者注)晚上看的電影,回到家激動之下寫了一篇《去看吧!》,發在自己的公號。我寫道:

這是一部完全無愧“偉大”二字的電影。

這是一部早就應該出現的中國電影。

這是一部能夠給中國電影洗刷恥辱的電影,或者說是一部會讓某些中國電影更加恥辱的電影。

這是一部把21世紀的上海拍出1990年代小縣城即視感的電影。

但這個破舊的、灰暗的、髒亂的上海,比所有電影裡那些流光溢彩的上海都迷人。因為它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電影《我不是藥神》劇照

由於我誇得太赤裸裸,有朋友說“這不是你風格”,還有朋友商榷:“這是一個好看的電影,但夠不上偉大”。只要同意這電影好看,就有對話基礎了,偉大與否,是個人主觀判斷。當然,足夠多的主觀判斷也會形成一種客觀事物,可以稱為時代精神。

2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認為《我不是藥神》稱得上偉大。

首先來說一下不便細說的審查因素。我點到為止,請你心領神會。看到“十里長街送藥神”那個鏡頭,我心裡的《我不是藥神》就結束了。後面的那幾分鐘和屏幕上的那些字,你就當成國情教育來理解就行了。

所有創作者都是戴著鐐銬跳舞的選手,我們評判選手時,應該選擇合適的標準。標準過高,沒人能達到,那麼除了滿足空虛的道德優越感,沒什麼意義。標準過低,則會不思進取,甚至自甘墮落。這個合適的標準確實不好把握。但是人人心中有桿秤,一部作品是盡力拓展了天空,還是在淤泥裡自得其樂,不難判斷。

我認為,《我不是藥神》的創作者心中有天空也有大海,他們理應贏得尊重。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討論一件不存在的東西太難了,打住。

有人說,《我不是藥神》把製藥公司塑造成了反派,不公平。實際上,製藥公司為了開發新藥,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所以只能定高價。我認為,向公眾普及這項常識是必要的,但藝術作品這麼處理沒有太大問題。

電影的作用是喚起公眾對看病難的關注和討論,進入現實層面之後,電影這個引子就可以放下了。誰都不要入戲太深,我相信現在的觀眾也不像有些人推測的那麼頭腦簡單。我看到一些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士已經接過了接力棒,很好。讓電影的歸電影,公共政策的歸公共政策。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電影《我不是藥神》劇照

不繞圈子了,我認為《我不是藥神》的偉大之處在於,開創了大眾電影探討社會議題的先河。它用一個喜劇的殼子,通過幾個小人物的命運,面向億萬觀眾探討了“看病難”這個當今社會的大問題。

3

同樣探討一個社會議題,一篇文章、一個講座與一個電影其能量是不同,當然其社會分工也是不同的,不能厚此薄彼。但是大眾電影的能量還沒有被充分意識到。

注意我的用語,大眾電影。批判社會的國產電影當然不差這一個,有些電影可能比《我不是藥神》思想更深刻,甚至藝術水平更高。但《我不是藥神》自有其歷史位置,因為它不是小眾片、文藝片,而是大眾片,不出意外會成為國民大片。一個是狙擊槍,一個是大炮。不是說狙擊槍不好,是說大炮難得。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電影《我不是藥神》劇照

一個票房幾十億的國民大片,探討一個嚴肅的社會議題。這場景你們見過嗎?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要活著,犯了什麼罪”、“命就是錢”、“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這些臺詞出現在多數觀眾用電腦觀看的小眾電影裡,和出現在全國各地幾萬塊銀幕上,其影響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些影評人分不清不同電影的定位、類型、功用,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會鬧出讓花木蘭跟繡娘比繡花功夫的笑話。

有人也許會說,《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是個意外。說這話的都是門外漢。剛開始瞭解到這部電影的大概情節,我以為又是一部叫好不叫座或者叫大好卻叫小座的小眾電影。但看完之後我知道,這片子從一開始就是奔著爆款去的,人物、故事、節奏都是商業大片的定位。

《我不是藥神》爆紅以後,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

電影《我不是藥神》海報

商業不等於輕浮,商業更不排斥深刻。商業大片也可以有情懷,有情懷的電影也可以掙大錢。由此開拓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以為掙大錢的都是爛片,這才是對電影的誤讀,也是對觀眾的誤讀。只有尊重觀眾的電影才能掙大錢,這不是預言,而是正在成真的現實。這幾年的國產賣座電影,包括飽受爭議的《戰狼2》在內,都在特定方面踏踏實實地做了努力,做出了突破,不是花架子。《我不是藥神》又點開了一塊新地圖。

《我不是藥神》未必能改變什麼,但如果中國電影沿著這條路走,我們離一部能夠改變中國社會的電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