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不走寻常路,教师教学才出众|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旁听学校同仁的课程,分析评判后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改进教学方式,这是校内司空见惯的做法。但有时候,相比处于同等位置的同仁,大学生可能会对老师的教学给出不同的意见,让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成果得到更好的体现。关于这一点,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就组建了学生观察团进入课堂旁听教师授课,组织学生单独进行教师评价。

马科斯·E.加西亚-奥杰达是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生物学副教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加西亚-奥杰达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过主动学习法的教学技巧,甚至还从学校的教与学中心请来一支不同寻常的教学观察团,评判自己在普通微生物学课堂上的教学表现。

学生观察团进教室

这支观察团的特别之处在于成员都是学生,包括3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在加西亚-奥杰达上课之前,观察团成员鱼贯进入教室。教室根据主动学习法量身打造,讲台在教室正中间,90余名学生按10人一组围坐在讲台周围的长方形大桌旁边,观察团则2人一组坐在教室边缘,观察课堂教学过程。

高塔姆·帕纳卡是观察团成员之一,课桌上是他的笔记本电脑,一张电子表格赫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表分五列,用于记录加西亚-奥杰达的上课情况。第一列记载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多少,其余各列则是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

当然,观察团成员会预先决定各自的观察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4名成员都经过了课堂观察技巧的培训,能采用一套完整的字母代码表示具体教学行为。加西亚-奥杰达在讲课时会来往于各个长桌之间,时而与某组成员进行简短沟通,时而召集全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于是帕纳卡在表格上写下了“MG”二字,表明“授课教师在教室内四处走动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课程过半,加西亚-奥杰达在屏幕上展示了某种正离子穿越细胞膜的示意图,并通过提问、鼓励学生回答等方式引出了与图例穿越方式有差异的某种元素。在帕纳卡的观察表上则出现了“授课教授创造的轻松氛围能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这样的评语。

最终,课程结束之后,观察团会将表格内容汇总并出具详细的课程报告,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比例、教师和学生在各环节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改进建议等。

倾听学生的声音

学生观察团的成立源于学校开展的学生评价教学项目(Students Assess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以下简称“Satal”)的兴起。传统的学生评价通常发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判。学生评价本来是教师了解学生感受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有效时机,但实际情况常常截然相反,教师并不十分信服学生的评判,认为学生的看法多与教学无关或者提出的建议与做法是教师自己无法掌控的。

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学生评价常因教师的性别、魅力不同而有所偏颇,不够客观公正。另一方面,由于评价是在课程完结之后进行,即使所提意见得到了任课教师的采纳,对学生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亡羊补牢的作用,因而学生很难仔细思考,认真对待。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课程与教师是全方位了解教学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评价的结果常常和教师的升迁任免有直接关系。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希望提高学生评价的质量,为教师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学生反馈。

学校尊重学生的声音和观点,深信学生提出的意见对改进教学是有价值的。而学生观察团因其角色优势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困惑,表达学生的看法,还能结合自己在各门课的学习经验,为教师恰当融合不同课程的交叉内容出谋划策。

基于这一信念,学校通过教与学中心于2009年启动了Satal项目。经过数年发展,学生观察团人数从最开始的5人增长到如今的12人。中心不仅认真挑选有意参与Satal项目的学生,并且会持续提供培训,特别是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焦点小组的实施方法和运用技巧。

训练有素的观察团成员能全面收集课堂活动的各项数据,从而出具翔实可信的课堂报告。这些报告作为间接例证与包括课件、考试成绩在内的直接例证相结合,全方位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同辈交流更顺畅

除了前文所述的课堂观察外,组织学生进行访谈是Satal项目提供的另一项评价服务。在应用数学助理教授诺艾米·佩特拉的数值分析课堂上,在佩特拉不在场的情况下,Satal项目成员布里安娜·瓦斯克斯和帕纳卡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访谈,获悉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瓦斯克斯和帕纳卡通过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什么有助于你的课堂学习?”“你认为授课教师怎样调整可以提升你的学习成效?”“你认为自己怎么做可以加强学习?”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以获得有效的学生意见。

访谈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帕纳卡把问题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然后,帕纳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让学生记录讨论结果。在这一阶段,有的小组争先恐后表达各自的看法,而有的小组则十分安静,低头注视自己写的内容。这时候,瓦斯克斯和帕纳卡在教室内四处走动,帮助过于沉默的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讨论的好处在于能给予学生时间对自己的看法进行思考,在讨论中逐渐整理思路,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瓦斯克斯和帕纳卡引导所有学生发表意见并进行表决。特别是话题转到教师可以作出哪些改变时,帕纳卡把诸如“希望教师能多举出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例子”之类的建议依次输入投影屏幕,再由学生举手表决是否同意这些提议。

这种收集学生反馈的流程是Satal项目精心设计的,其精髓在于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上,以及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非从众而行,人云亦云。此外,学生在与朋辈交流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更容易打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想法。这也是Satal项目的一大优势。

双向反馈解疑惑

在学生访谈结束后的第二天,Satal项目负责人阿德里亚娜·西尼奥里尼与帕纳卡、瓦斯克斯、助理教授佩特拉会面,一起梳理访谈结果。在此过程中,西尼奥里尼等人会结合在其他课程反馈中获得的经验,逐个解释学生反馈的关键原因,并与佩特拉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佩特拉或者进行相应改变,或者向学生解释某种做法的原因。“有时候,教师只要跟学生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仅仅表达自己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就足以消除学生的疑惑。”西尼奥里尼这样说道。

学生访谈是教师获悉学生想法的有效通道,而该通道不仅仅为学生提出疑问寻求答案提供了途径,教师也可以向Satal人员提出困扰教学的难题,在和学生的访谈中得到解决的办法。

譬如,长期以来,数值分析课程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甚理想,于是佩特拉向帕纳卡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希望他们在与学生访谈的过程中寻找具体原因,得出有效的应对办法。访谈结果表明,课后作业很难,学生由于有畏难情绪迟迟不愿开始做作业,最终导致作业质量不佳或未能完成。

与此同时,学生对佩特拉的建议包括增加办公室时间。这样一来,经过沟通,佩特拉决定在每周二下午课后增加一个小时的办公室时间。而当天正好是布置作业的日子,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就能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在不降低问题难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况下,解决了师生双方的问题。

学生访谈以及学生观察团进课堂等行动的结果大多暴露了教学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矛盾,通常,这些问题或矛盾都能通过或大或小的教学改变得以改善,而这些改变又能在Satal项目的评价活动中得以验证。久而久之,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下,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改进、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 Supiano, Beckie. "What Professors Can Learn From Their Students". The Chronicleof Higher Education. November 19, 2017. Web.

[2] 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网站

“评委”不走寻常路,教师教学才出众|案例
“评委”不走寻常路,教师教学才出众|案例

作者 | 麦可思 范春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