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边教边学

教学,即老师教,学生学。再精确一点,老师要用心教,学生须努力学。教和学,相辅相成。老师用心教了,学生不努力学,则效果不明显;反之,学生努力学了,老师不用心教,也会事倍功半。教和学,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那么,从“教”的角度,提醒我们每天进步一点:

1. 端正职业态度

多数时候,我们做的只不过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眼睛里只盯着工资,对付着被安排的活。回想起曾经年少轻狂,满怀梦想,要在这个行业大展拳脚。无奈,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结了婚、生了娃,只能顾自己的小家了。逐渐地,也就失去了那份最初对这份职业的激情与执着。生活,蚕食了我们的职业感。

郭德纲对徒弟们说过:能力不够,我有办法;态度不行,我一点辙都没有。太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是不想做。我们通常会对极其普通的日常失去耐心,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举个例子,你能看着自己孩子不吃饭,而不去管他吗?绝对不会!你会想方设法让他吃饭。需要相同的态度,对待学生。

2. 情感价值渗透

教学生,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本身,这一外在简单行为,更多时候还要适时疏通学生心理,这一内在复杂过程。不是说老师教,学生就一定听,这只是个理想化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心理产生阻塞,老师教的知识根本进不去。所以,老师教知识的过程中,也包括怎么能让学生听你的、顺从你。

当学生心理遇到障碍时,老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坦诚的沟通。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困难。追根溯源,给学生理清,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学习?为什么最近状态不好?学习过程中,节奏、步调是否正常?怎么消除考试之前的紧张、焦虑?

3. 语言要简洁有效

简洁,即切莫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地讲。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我们要关心受教育者,课堂内容一定要和学生的需求紧密相关。只讲跟课程有关的话,请勿大谈特谈自己的经历。个人经历只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辅助自己讲解。不要总以你自己为中心,你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不要炫耀,更不要编造。

有效,即表达要有逻辑。头脑清晰,表达清楚,学生更容易理解。根据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说话和写作都遵循着“总—分”结构,如:尽量不要说“这道题答得挺好的!”,而要说“这道题答得很好!好在:1… 2… 3…”。避免只使用一些笼统、宽泛的概括性词语,应该给予充分的说话依据。

4. 活动要灵活变换

神经学家发现:任何讲演性质的内容,经过10分钟左右,人的大脑都会疲劳、注意力会不集中。通常,一堂课会持续约1个小时,怎么能期待学生老老实实坐着听。所以,讲十几分钟左右,适当插入一些互动,如音视频图,反问思考,角色互换,示范模仿等,尽可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5. 善用例子和类比

例子和类比,会使枯燥的东西生动、有趣化。老师讲课的时候,多数都是向学生传递新的信息。学生在接受新信息的时候,不可避免出现听不懂、不理解的现象。举例,就能把相对陌生的知识用学生已熟知的概念形象地说明。类比是可以找到共性的,如学英语和练杂技,都讲究刻苦努力,没有捷径。

6. 幽默贯穿始终

幽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幽默不等于讲段子,为了幽默而刻意幽默。因为每个人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大体上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给恰当的人听。幽默感,是个别人的一种能力,强求不来。但确实,适当的幽默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是个挺复杂的活儿,讲究分寸、火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教学分不出谁好谁坏。再大名气的老师,也有讨厌他的学生;即使普通的老师,亦会有学生喜欢他。做好自己,更要关注学生,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