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來看,宜信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案例」

“从这一点来看,宜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案例”

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AR、VR、AI……近年來,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在推動現有生活方式不斷升級的同時,也對各個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乃至顛覆,並引發諸多企業領導者的擔憂。普華永道2016全球CEO年度調研顯示,61%的CEO表示,他們對自己所在行業的科技革新速度感到擔憂、茫然,甚至沮喪。

洶湧的科技浪潮也正在改變著商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一系列變革和挑戰之下,未來的商業會呈現怎樣的模式?企業和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又該從何處著手探索新科技,擁抱變化,降低失敗風險?10月26日,在宜信財富全程特約的世界級企業管理獎項“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午宴上,世界知名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倫敦商學院知名教授Florin Vasvari以及倫敦商學院斯隆學者柯良鴻,圍繞上述焦點話題答疑解惑,為在場的宜信財富小黑卡用戶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盛宴。

將新技術有效融入管理,三件事需儘早佈局

作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拉姆·查蘭是多家全球500強企業的董事會常客、企業教練,曾深度參與通用電氣(GE)、杜邦、諾華製藥、塔塔集團、湯姆森集團企業管理諮詢和研究,不僅是傑克·韋爾奇最為推崇的諮詢大師,也有著“當代德魯克”盛譽。

新科技頻出,創新和顛覆無處不在的年代,企業如何將新技術有效融入管理,推動企業順勢而為?“當我們討論科技,並不只是專注於創造一項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已有技術創造性的運用於客戶服務。”對此,查蘭開宗明義,給出“藥方”。

“从这一点来看,宜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案例”

查蘭進一步指出,隨著數字時代和智能技術的出現,人和機器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更多巨大的機會展現出來。為此,企業管理者需要及早佈局三件事:

首先是讓公司全體成員對智能技術有足夠的認知和學習。“美國很多大企業都強制性要求所有員工對智能技術有一定了解,並不是說我們都要學編程成為程序員,也不需要學算法,而是從業務角度去想問題,思考這樣的技術一旦使用,最終能給用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

其次是理順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設計。“管理模式當中一個硬件的部分就是你的組織架構,很多時候我們的組織架構設計、組織層級、條塊分割是不利於企業快速靈活做決策和調整的,你要重新思考怎樣組織好企業各個資源,從而使員工更好更快捷的服務用戶。”

第三是利用新技術為員工賦能。“對領導者而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產,通過數字技術,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員工當成一個獨特個體,像對待用戶一樣對待他們,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是組織持續創新的保證。”

查蘭同時提醒,並非只有最新研發出來的才屬於新技術,很多陳年待發掘的先進技術使用得當,也會成為引領潮流的科技利器。

數字化轉型已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選擇的今天,依然有一些傳統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備感茫然。查蘭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企業管理者對於不確定性的恐懼,導致自我變革的決心不夠強烈。“當風險和機會並存的時候,要看到更廣闊的格局,管理者面對未來,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意志。此外,不少企業家高估了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投入,這也是導致他們面對數字化轉型時猶豫不決的一個原因。”查蘭結合輔導中國企業轉型實踐的經驗指出,成本比較低,風險比較小的方式也能夠做出很好的成效,無需對數字化轉型的風險投入想得過於可怕。

查蘭建議,包括企業家和管理者在內的每一個人要學會對自己的成長負責,踐行“終生學習”的理念,讓自己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始終能夠從容應對。

不被顛覆的秘訣:做一家大的“小”公司

新科技時代,企業該如何變革,從而不被顛覆?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結合宜信成立12來的實踐心得,以及宜信多年來在為企業家與創業者服務中的經驗總結,與在場嘉賓進行了分享。

“从这一点来看,宜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案例”

唐寧表示,宜信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持“做一家大的小公司”的理念,這是宜信取得卓越成就,始終做到行業引領的秘訣。“宜信創業之初,組織很小,我們‘Think big’,胸懷遠大夢想;隨著組織的不斷壯大,我們反而開始‘Think small’,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仍然兼具靈活度,永葆小公司小組織的優勢和初心——扁平、高效、靈活,就像一頭會跳舞的大象。”

如何讓組織扁平化?唐寧以宜信堅持了十年之久的CEO座談會為例指出,大公司依然可以讓組織扁平而透明。“隨著規模變大,特別是國際化,文化會被稀釋,需要特別關注。宜信每月最後一個週五的下午四點到六點,是我們的CEO座談會時間,我和同事們談談公司的戰略、行業的發展,全球的同事都可以線上參與進來,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堅持真理既不在我這裡,也不在你那裡,而在你我碰撞之間,鼓勵不同意見。大家深度互動、有效溝通,大幅降低學習的成本。”

唐寧還分享了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講,企業和組織被顛覆是必然,只是看是被自我顛覆還是被別人顛覆。因此,企業和組織要勇於自我革新,例如宜信就是每五年重塑一次,從而讓組織長出新的‘肌肉’,煥發出新的生機和能力,這是自我顛覆成功的重要標誌。”

唐寧同時介紹了宜信在重塑和能力建設方面的“三步走”戰略,即:明確B點,基本正確的路徑,堅定而靈活的執行。“對於體量如大象般的公司而言,這看似簡單的三個步驟,如果能夠做到,就能把公司這隻‘大象’有效裝進自我革新的‘冰箱’裡。”

重塑的秘訣又是什麼?唐寧揭開謎底。“我們必須基於消費者未來的需求,而非現在的需求,來培養新的能力,發現未來的種子,這無疑是一種適應能力,而這將是企業在不斷變化的數字世界生存和繁榮的關鍵。以客戶未來的需求為中心,才能讓我們在新時代抓住新機遇,利用新科技、新管理贏在未來,不被顛覆。”

積極擁抱變化,這裡有個“了不起的商業案例

本次午宴還有另外兩位重量級嘉賓,其中一位是倫敦商學院知名教授,知名業界教科書《國際私募股權投資》作者Florin Vasvari先生。有感於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的能力建設以及對新經濟的有力支持,Florin Vasvari不遠萬里從英國來到宜信進行案例調研;另一位是集知名創新與戰略專家、教育工作者、創業者和投資人等身份於一身的,倫敦商學院斯隆學者、未來新視界教育科技聯合創始人CTO柯良鴻先生。兩位嘉賓站在國際化的視野和角度上,為現場的小黑卡客戶們帶來了極具啟發的觀點。

Florin Vasvari教授指出,在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由於創業公司特別是擁有新技術的初創公司很難獲得銀行融資,風投私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非常大。

他同時表示,通過對宜信的實地走訪和研究可以發現,在另類資產和長期投資崛起的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新科技的助力,包括另類資產配置等在內的財富管理也正變得愈發美好,在使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稀缺、優質的投資機會的同時,所享受到的服務和交流也更為優質和便捷。“從這一點來看,宜信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案例。”

Florin Vasvari教授還提出了再學習的重要性。“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落伍了,如果你還計劃本科學幾年,再讀幾年研究生,然後依靠這樣的所謂學歷過一輩子,這種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趨勢了。現在在倫敦商學院有越來越多的四五十歲的學生,他們是公眾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依然選擇回到學校不斷的完善、充實、重塑自我。所以在新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的建議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下決心投入再教育和再培訓之中。”

“轉型焦慮”是近年來不少企業家和創業者經常談及的話題,其中尤以新技術引發的數字化轉型為代表,令不少人感覺千頭萬緒乃至茫然。對此,曾多次為微軟、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國際巨頭創建過顛覆性創新業務,併為諸多獨角獸和快速成長公司提供諮詢、孵化以及上市服務的柯良鴻有著獨到見解。

“事實上,每代人都有轉型的痛苦,也都面臨著轉型的機遇。人工智能也好,大數據或者其他新技術比如VR/AR也好,其實沒有什麼好怕的,到底把轉型和潛在的顛覆看做是痛苦還是機遇,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具備主動應變的心態。”柯良鴻表示。

柯良鴻以微軟公司為例指出,這家巨無霸在20年前已經預見到“雲”的重要性,並早早為此行動起來,招聘像他這種開創性人才成立新部門,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技術與業務模式的研發創新,但由於這種源自內部的轉型當時會對主營業務帶來負面影響,加上技術需要慢慢完善,因此放慢了追隨機遇的腳步。直到亞馬遜AWS的強勢崛起,微軟才猛然覺醒,下決心轉型。

“競爭對手往往會從一個你無法預見的角度來顛覆你,如何不被顛覆?這要求企業和管理者具備優秀的創新創業的能力建設,還要有很強的敏捷和反應能力,來根據行業特點積極調整,將被動應付改為主動應對。”柯良鴻指出,無論是大機構管理者還是創業者,都需要一方面自身非常好學,甚至如飢似渴的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另外要能夠去獲得最頂級的人才建立頂級團隊,從而積極擁抱變化。

如果您對宜信財富感興趣

歡迎掃碼諮詢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文 | 牧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