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還沒有從詠哥離開的悲傷中走出來,今天又驚聞一代武俠小說泰山北斗金庸先生故去的消息,不由得不讓人傷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那無數的經典形象,可以說是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打開網絡,各地官媒和自媒體開始刊發緬懷老先生的文章,甚至有無恥小編,炮製一篇《武俠泰斗金庸去世,曾經暗戀女明星還被老婆背叛》,算得上是喪盡天良,吃相難看。金庸先生的生平典故,我已不想再去贅述,在這靜謐的夜裡,我只追憶自己閱讀老先生作品的那些時光,來感恩先生用如椽大筆八斗之才,陪伴我們成長過的少年時光。

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我看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是《鹿鼎記》。那是在小學時候,村裡有戶人家辦婚事還是喪事,記不準確了。在別人家的廚房裡,柴火堆中搜尋到半部小說,正是《鹿鼎記》。看得津津有味,幾乎忘了吃飯。到最後甚至悄悄帶回了自己家中。現在想起十分慚愧,但一想到估計本來是被用來生火的廢書,心裡的內疚之情才稍稍舒緩了一些。

而我接觸到的第二部金庸小說,是在電視機裡熱播的《射鵰英雄傳》。自己家裡沒有電視機,開播的時候,就會幾個小夥伴聚在鄰居家裡,從郭靖的降龍十八掌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一直看到電視機裡閃爍出雪花來。那時候的影視沒有現在神乎其神的特技,但演員的演技極為紮實,黃日華的郭靖,幾分呆萌幾分笨拙,一如我們少年的樣子。而最後成長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在我們心中種下一個武俠夢。翁美玲的黃蓉幾分刁蠻幾分俏皮,讓我們感覺完美的女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看見楊康就咬牙切齒,看見老頑童就忍不住哈哈大笑。那真是一個十分美好的童年。

直到後來我看過小說文本的《射鵰英雄傳》,才知道再出色的演員再優秀的演技,也演繹不出小說的十分之一精彩來。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心中,也就會一千個完美的郭靖和蓉兒。後來多次翻拍的射鵰,都飽受詬病,想來該是這個原因吧。

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而到了初中時,看到的金庸作品就更多了。校門口的租書點生意十分火爆,每每從與飯票進行競爭後,擠出點錢來,就慌不迭地跑去租書。拿到手裡的小說,都是被學生們翻閱了很多遍的,依然如獲至寶。因為每天都會有五毛到一塊的租金壓力,也就悄悄地掩藏上課時的書本下進行偷閱,有時老師走過身邊都感覺不到,自然是難逃被沒收的命運。但也總不記心,反而樂此不疲沉浸其中。每一個讀金庸的孩子,都會有一定的心理陰影,那就是在懵懂時期,根本就不知道金庸先生已經封筆。那些天馬行空的續寫之類,什麼“金庸新”“全庸”“金康”“金庸力”等等,那些仿冒的《九陰九陽》《風流老頑童》《紅淚簫琴》《蛟龍驚蛇錄》《大俠風清揚》,大搖大擺地擺放在租書攤上,可以說荼毒少年無數。那時候的課外閱讀真的是自發的盲目的,雖說亂看一氣,也有幾分少年人的快樂。如果你在那個時期看過金庸的作品,“金庸新”著我猜你也看過,躺槍的請默默舉手,留言紀念。

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遠離了中學時代,大學裡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學校裡來,站上了三尺講臺。才發現在講臺之上,可以把學生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方明白自己當初是多麼幼稚。當了老師後,自然也會遇到學生在課堂上看課外小說的情況,沒收回來卻另外大失所望,都是些玄幻修仙之類的,而少了金庸先生筆下,一招一式交代的格外清晰,人物姓名充滿厚重的文化氣息,人物性格鮮明生動,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都是我們永遠的記憶。偶爾看到個別學生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仔細打量,滿是我少年時的影子,心裡非常欣慰。人不中二枉少年,看看金庸武俠經典,有何不可?

事實上,金庸的武俠作品,已經走入了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來。想一想也是,教育並不是老師們說什麼學生就做什麼,而是在老師們的引領下,學生漸漸養成成熟完善的性格來。暢想一下吧,當學生懂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時,他就會是愛國的。當學生懂得楊過斷臂之後的堅韌自強時,他就會看淡人生中的挫折。當學生看懂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時,他就會在內心保存一份善良。當學生懂得令狐沖的自在灑脫時,他就會懂得尊重他人俠義心腸。當學生看懂韋小寶的玩世不恭時,他就會懂得就算是生活苟且也要保留做人的底線。學生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性格,我們的教育又怎麼會不成功呢?

金庸去世,我們一起來追憶那些武俠陪伴我們的時光

金庸大俠面對書迷和記者的出招臨危不亂,妙招迭出。

金庸老先生去世了,享年94歲。凡有華人處,必有讀金庸之人。曾經看過電視裡金庸先生的訪談影像,那真是一個儒雅博識,低調謙和的一個人。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無法避免。想來老先生早已看淡生死。若是金庸先生泉下有知,自然不會勸導他人過分悲傷,過好自己的生活,那就是對老先生最好的緬懷。當我們感念這樣一位曾給我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先生時,不如多讀讀老人家的作品吧,那些為人處世的精妙道義,早已蘊含在字裡行間。而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不如也啟封一下自己閱讀金庸先生作品的記憶,作為對金庸先生最好的紀念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