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推1500款新品,152歲的雀巢爲何更焦慮了

雀巢,已經152歲了。這個全球化的超級食品飲料公司,在雄霸全球食品行業多年後卻變得腳步蹣跚了。在其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中國,被千禧一代消費者拋棄的恐懼感,像幽靈一樣追隨著雀巢。

千禧年之後,雀巢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中年危機”。以2015年為分水嶺,雀巢的淨利潤每年都在下滑,危機在2017年達到了頂峰,這一年雀巢淨利潤是71.83億瑞士法郎,這個數字甚至不及2014年144.56億元瑞士法郎的一半。業績狂瀉的雀巢甚至在今年遭到了激進投資者的“逼宮”。

於是,一場因業績下滑倒逼的策略調整在雀巢全球市場展開,過去一年,雀巢在全球狂推1500款新品。在中國,雀巢也開啟了一場“中國式”推新,其核心思想是,數量上翻倍,速度上加快,以應對喜新厭舊的中國消費者。

文丨夏無夢

年推1500款新品,152歲的雀巢為何更焦慮了


1、“中國式”推新

為了減緩“中年危機”,加速推新是雀巢的第一個策略。畢竟,在對價格敏感的食品飲料行業,提價策略已經越來越不好用了,可新品或是能維繫其利潤增長的好方法。

中國人最為熟悉的“焦慮”二字,推動著雀巢投身於一場場新品加速戰。

過去的一年時間裡,雀巢在中國推出了68款新品,這個數字是去年推新數量的整整一倍。一定程度上,中國市場正一步步淪為雀巢加速創新的實驗場。

據快消君瞭解,雀巢近日做了一場“雀巢中國創新日”活動,展示了其今年在華推出的多款創新項目。其中,不少產品都是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瞄準的也大多是市場空白。

年推1500款新品,152歲的雀巢為何更焦慮了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產品:MuscleHunt肌獵)


然而,一年68款新品,也僅是雀巢在中國加速推新品的開始。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甚至表示,雀巢在中國還有上百個創新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這興許是雀巢獨有的“中國速度”。相對而言,中國的消費者更難討好,他們善變且喜新厭舊。

大公司轉身往往需要花很長時間,雀巢摸索數年似乎找到了“捷徑”——成立創新孵化器團隊,根據雀巢的定位,該孵化器主要是尋找雀巢業務的“空白領域”,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定向研發新品。

這個孵化團隊是今年年初才成立的,目的是本地主導和決策,從而大大縮短了推出新品的時長。

以往,雀巢推出一款新品大約需要2-3年時間,而現在通過孵化器只需6-8個月。除了大幅縮短時間,內部的孵化團隊更為本土化,可以快速做決定,避開了跨國公司與總部溝通的繁瑣程序。

一名跨國食品公司高管對快消君表示,一般在推新品上,需要總部同事的參與,這不僅僅意味著時差,還有文化差異,這些難以逾越的鴻溝往往容易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繼美國之後,中國是雀巢第二個特設孵化器加速創新的市場,也充分顯示了中國市場非同一般的地位。

2、瞄準“人民幣玩家”

快消君注意到,雀巢去年在中國推出的新產品中,的確有一些煥然一新的產品,其顏值和內涵都“在線”的產品均不像雀巢出品,此處可自行腦補徐福記和銀鷺產品的畫面。

被雀巢“重點標記”的三款新品均出自雀巢中國今年年初設立的孵化器小組,這三款產品是健康即飲湯品“幸善”、個性化健康零食“自然食客”,以及運動健身即飲高蛋白質水“MuscleHunt肌獵”。這三個被寄予厚望的品牌分別出自太太樂、徐福記、銀鷺,而這三個品牌都是被雀巢收購的中國本土食品品牌。

年推1500款新品,152歲的雀巢為何更焦慮了


雀巢中國孵化器團隊最新推出的三個品牌

為了節省渠道的鋪貨時間,這些產品將選擇先走電商渠道,避開耗時較久的傳統渠道。

儘管因為拼多多的上市和牛欄山二鍋頭的熱賣,引發了一場消費降級還是消費升級的全民大討論。雀巢卻無疑是堅定的消費升級擁護者,這三款產品瞄準的目標消費者可都是“人民幣玩家”。

3、“搶救”淨利潤

在中國市場一口氣推出68款新產品,到底能產生多少個爆款產品仍是未知。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上,食品行業的新品存活率極低。業內人士給出的數據是,95%的新品都會失敗,這是常態。

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雀巢銷售額增速開始放緩,利潤率也降到行業平均水平;2014年-2017年雀巢公司同期營收總計分別是918.65億瑞士法郎、890.83億瑞士法郎、897.86億瑞士法郎、901.21億瑞士法郎,而淨利潤分別為144.56億瑞士法郎、90.66億瑞士法郎、85.31億瑞士法郎、71.83億瑞士法郎。

在營收相對穩定狀態下,淨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無疑讓雀巢十分尷尬。換言之,新品不足以解決雀巢當下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去年一年全球推出1500種新產品的當下。

為了改善業績,雀巢一改從內部提拔的慣例,空降了一位新CEO馬克·施奈德,這位2017年1月1日正式履新的首席執行官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分別圍繞著咖啡、寵物護理、嬰幼兒營養和水的核心業務進行。

改革可謂大刀闊斧,投資人卻依然心急如焚。今年7月,雀巢甚至遭到了投資人的施壓,擁有雀巢1.25%的股份的知名對沖基金公司Third Point掌門人已經按耐不住向雀巢管理層“開炮”,這封言辭激烈的公開信提到了過去一年雀巢的糟糕業績,並對雀巢管理層的轉型行動速度極其不滿意,“我們呼籲的是緊急行動,而不是漸進改良。”

為了“自救”,雀巢也是拼了。比如,其在智能領域的業務拓展。

2017年,在國內的智能音箱領域開啟了“百箱大戰”的同時,雀巢也趁勢殺入智能音箱市場,推出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第一款個創新體驗產品雀巢小AI,儘管這款產品看起來像是加了食譜的京東智能音箱的定製版,還是引起業界不小的震動。


年推1500款新品,152歲的雀巢為何更焦慮了


儘管競爭慘烈,但雀巢的智能音箱還是活了下來,甚至推出了第二代。第二代產品內置語音購物功能、對話語言也更為口語化,此舉也充分暴露了雀巢提前佈局雲購物領域的野心。

“緊急自救”也好,“中年危機”也罷,如果1500款新品、68款新品已經沒能挽救雀巢淨利潤下滑的頹勢,那雀巢是該好好想想下一步該如何走了。

-END-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186270535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