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西域怎么就伊斯兰化了?

众所周知,西域诸国曾是佛国世界,早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就由天竺传入西域,魏晋南北朝直到唐朝前期,史料记载的西域主要的36国,如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莎车、疏勒、车师、大宛、安息、大月氏等,都曾在佛教的滋养下,前后长达六七百年。那西域地区后来怎么就伊斯兰化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佛学界与文化界,我们也在此探讨一下。

西域诸国佛教盛况

西域是天竺佛教输出最重要的一站,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最大的枢纽站。我们从相关史料中来回顾下佛教在西域的历史盛况。

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弘扬,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魏书·西域传》记载:于阗家家门前都筑起小塔,最小的高二丈多,还有不计其数的大小寺院。据后人考证,当时和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寺院达四千余所,小塔数超过五千,著名寺院有14座。而佛教另一中心龟兹国,仅城内就有佛塔寺庙千余座。可见佛教在西域的空前盛况,称得上全民信佛。即使到了玄奘赴印度取经时,龟兹境内的寺庙依然有百余所。

佛国西域怎么就伊斯兰化了?

龟兹壁画

那佛教是怎么衰败最终被伊斯兰取代的呢?依小编愚见,有下面几个主要原因。

一、西域无强国,政权与民族更替频繁

在古代,宗教思想往往是政权的附庸,政权强则所推宗教强。西域诸国林立,缺乏一个长期稳固的强大政权,虽然各小国都信奉佛教,但四战之地,国破家亡,佛教焉能存乎?比如龟兹就被前秦大将军吕光所灭,佛教寺庙等各种设施陷于战火不说,人们所崇拜敬仰的高僧鸠摩罗什就被掠走,当然好在中原政权对佛教思想敬仰有加,这才让鸠摩罗什发挥了更大的价值,为后来佛教在中原地区发扬光大立下不世之功。

汉帝国至唐帝国时期,包括中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王朝的势力是能够触及到西域地区的,再加之中原王朝的推崇,佛教在西域得以兴盛发展。但到了唐朝后期,中原王朝战略收缩,无暇经营西域,西域佛教传播枢纽站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唐末至宋元明清,西域一带经历了回鹘、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等

佛国西域怎么就伊斯兰化了?

曾经的西域诸国

二、西部伊斯兰的冲击,当权者推行伊斯兰

从唐帝国恒罗斯一战高仙芝败北后,唐王朝由于内乱逐渐衰败,而阿拉伯帝国正好崛起,持续了六百余年的统治,而中亚地区的长期处于伊斯兰的势力范围。伊斯兰文化开启了东进势头日盛。

蒙古帝国统治西域后,刚开始对宗教一视同仁,此时佛教尚有一线生机。但到了西域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秃黑鲁帖木儿汗时,情势急转,改变了这一政策,秃黑鲁帖木儿汗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西域地区第一位加入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并强行推行伊斯兰教,打压佛教。其子黑的儿火者汗继承汗位后,继续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并发动各种“圣战”。

此时,佛教据点就只剩新疆哈密。当明朝军队退出哈密后,佛教势力更是急剧衰落。到16世纪初,佛教势力已基本退出了哈密。至此,伊斯兰经过600多年的铁碗儿传播,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新疆彻底伊斯兰化。

佛国西域怎么就伊斯兰化了?

黑的儿火者汗

三、中原王朝未能深度经营

佛教在西域兴盛的时期正好处于汉唐两大强势中原王朝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深度经营,提供了强力保障,佛教得以快速发展。此后,中原王朝势力收缩,西域诸国逐渐被其他势力取代,而新的政权又不是佛教的忠实粉丝,相反成了伊斯兰教的马前卒。

大明帝国时,西域又不在帝国的势力范围,鞭长莫及。到了大清,虽然新疆纳入帝国版图,但也未能深入经营,何况此时的新疆地区,伊斯兰化已经持续了五六百年之久了,积重难返。

佛国西域怎么就伊斯兰化了?

明帝国版图

对比汉唐,之后的宋元明清都没有深度经营过西域,严格地说也没有能力经营西域了。这才给伊斯兰文化东进提供了战略机遇。

这就是历史的命运吧!但好在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不以民族或宗教立国,而是以中华文明立国,所以形成了儒释道交相辉映的文化思想格局。中华文化便是最大的信仰,其他都是浮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