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去世,你怎麼看?

陽光明媚好風光


今天早晨,被一條新聞刷屏。

李詠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主持,陪伴著我們長大。13年央視離職,淡出熒幕,今突聞癌症離世噩耗,真的不敢相信那麼一個給人帶來快樂的人就這樣突然離開。

對於一個有身份地位經濟能力的人來說,每年的健康體檢肯定少不了,但仍然逃不脫疾病的魔爪。癌症使我們都害怕。健康才是唯一。

怎樣才能做到疾病預防或早期篩查

目前我們疾病預防主要有健康體檢、疫苗、定向疾病普查等方式。

最常見得疾病預防就是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現代醫學的血液、影像學等來檢測可能存在的疾病風險。

常規的體檢中心一般會檢測,血常規、二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沉CRP、傳染病、胸片、心電圖、彩超等。比較全面的還查腫瘤標記物,甚至有些直接做PET-CT等。常規的一般1-2年一次全面的體檢。這是國內目前常規體情況。

中國早期癌發現率不到20%,通過這種正常體檢發現率更加不足,而且還存在很多漏診。

從體檢人次來看, 2015 年我國參加健康體檢人次約為 3.8 億,相較 2009 年的 2.3 億人次增長了 65.2%。雖然我國參加健康體檢的人數比例持續增長,但佔總人口的比例仍然不高, 2015 年國內的體檢覆蓋率不到 30%,與德國、美國、日本 97%、72%、 72%的體檢覆蓋率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疾病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由健康-亞健康-疾病的過程。我們常常做的血液檢查,他只能判斷是否有疾病,但對於還沒有完全形成疾病,但已經存在風險的情況判斷是存在侷限性的。因為只有達到質變過程,血液檢測才會出現明顯異常。但一旦血液檢測有明顯異常時,也說明這個疾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當腫瘤細胞已經在血液中形成,我們根本不能發現它,不能感知它,只有腫瘤真正形成包塊結節我們才能在X片上發現它。這也是現代醫學的侷限性。研究更多的往往是疾病本身。

而且現在的體檢機構更多的只能提供一個結果。對於有輕度異常的體檢報告只能提供大概的指導建議,沒有應用到實處的干預方案。

在醫院臨床中,對於一些輕度異常、又不達到臨床意義的血液指標,根本不會引起醫生們的重視,更多隻是提醒和建議複診。而對於無明顯檢驗學異常的又可能存在早期腫瘤的更是束手無策。

臨床中也會碰到很多有明顯主訴症狀,但檢測正常的情況。目前的侷限的醫療知識無法充分解釋。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預防疾病呢?

一、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改變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是產生疾病的重要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未來健康的重要性,開始自我健康管理。現在各種的智能醫療設備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到每一個人,隨時可以監測我們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的做出調整干預。運動健身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提高自我的健康管理意識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

二、健康管理措施的革新

我們都知道生病了要看醫生吃藥。可是要做健康管理究竟該怎麼做了?

健康飲食、安全運動、戒菸限酒,這些我們都知道,可是具體該怎樣去健康飲食。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條件不一樣,每個人體內的營養元素含量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健康飲食也會不一樣。當然個人是很難獲得這樣的數據的,也很難弄清楚這些數據背後的邏輯。這就需要藉助於一些醫療機構。我們已經開始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企圖摸索出一條全新的健康管理方案。

三、醫療技術的提高

1、檢測方式和水平的提高

檢驗方式和水平的提高是醫療發展和群眾需求的必然結果。基因檢測與羊水穿刺檢測是兩種不同時代不同技術的產前篩查方式。技術的提高必然帶來檢測的便利和減低誤診率。

2、新型檢測手段的誕生

常規體檢並不能提高疾病的檢出率,並不僅僅是因為設備不夠先進、醫療技術不夠專業,而是在於現今大健康醫療下,需要藉助更多的新的檢測技術,比如基因檢測、腸道微生物檢測、分子診斷以及一些其他前沿的檢測技術。新的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明顯提高疾病的預防。

四、國家政策主導

2016年國家提出“大健康”概念,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健康中國2030》更是規劃健康未來。從國家層面開始注重健康管理,無論是從群眾健康醫療,還是工作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等,全面啟動大環境下的健康管理。個人的健康與大環境密切相關,大環境又時刻影響著每一個人。

五、大數據和精準醫療

互聯網與醫療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大量數據的產生,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深度挖掘這些數據對我們健康產生的影響。通過這些數據來指導我們如何進行健康管理、診斷治療。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大數據下又需要重視精準醫療(個人數據)。每一個人天生的基因不同,身體的微生物種群不同,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環境不同,我們需要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醫療公司在做這樣的事情。未來數年,我相信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技術應用到疾病預防、大健康管理上面。


易大夫的百寶箱


太突然,真希望這是一個假消息。

(李詠妻子哈文微博)

可是,有時候事情就是如此殘忍,毫無徵兆,猝不及防。希望我們在惋惜悼念滿腹才華的主持人李詠時,也要警醒自己注意身體,健康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癌症”是所有人都恐懼的病,它無聲無息地進入人的身體,它又悄無聲息帶走了一個人的生命,不要覺得癌症離我們很遙遠,正值壯年遽然離世的例子已經足夠多了,我們不得不對它提高警惕。

在中國,癌症”患者的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每年因為癌症去世的人也是與日俱增,這跟中國環境現狀和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是分不開的。很多地方大氣汙染嚴重,增加了人們患上癌症的幾率。再加上不注重對自己身體的保養,作息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都有可能讓癌症靠近。

就算有資金去美國等發達國家進行抗癌治療,但身體能否吃得消各種化療、放療、靶向藥等,癌細胞是否會乖乖地等著被殺滅;更不用說沒有治療資金該怎麼辦,眾籌還是等死,都不是最佳選擇。

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些常見癌症的預防措施,畢竟比起治癌,防癌更簡單也更高效。

1.肝癌

早期信號:肝區域疼痛,表現為位置在右腹部上方、右肋部,經常出現刺痛、脹痛、按壓痛或隱痛;肝癌導致的乏力和疲倦相較於其它腫瘤疾病更為嚴重,即使休息躺下足夠長的時間,也無法緩解乏力、疲倦症狀;在沒有刻意控制體重的情況下,身體突然莫名消瘦等症狀。

高危人群:乙肝患者、長期進食黴變糧食者、長期嗜煙嗜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

預防措施:戒菸戒酒、注意飲食、定期體檢、發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腹脹、飲食不振等,需及時就醫。

2.胃癌

早期信號:上腹部出現飽脹不適、上腹部疼痛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潛血陽性或黑便等症狀。

高危人群: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病史者、有胃癌家族史者、橡膠工人、煤炭工人、過度肥胖者等。

預防措施:少吃煙燻食物,高鹽、煙燻食物會胃粘膜上皮細胞產生致癌物質,在飲食上一定要規律,不吃太快、太燙的食物,嚴禁暴飲暴食;在飲食習慣上儘量採用分筷制,不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創造機會;限制飲酒、多吃蔬菜水果等。

3.肺癌

早期信號:一個人長時間的咳嗽,吃藥打針一直不見好,反覆咳嗽,咳出的痰裡含有血絲,吸急促,身體發出的這些警告都很有可能預示著一個人患上了肺癌。

高危人群:長期吸菸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肺部疾病患者、體內接受過量放射線照射者、長時間接觸煤煙或者煙者、礦工等。

預防措施:禁止和控制吸菸、愛護生活環境、多食蔬菜水果、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胸痛、胸悶、氣短等症狀,需及時就醫。

4.鼻咽癌

早期信號:有的小孩經常性的流鼻血時不時還會耳鳴,家長不要把這個當成小問題,要重視這個問題,及早去醫院做檢查,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鼻咽癌的身體預警 。鼻咽癌通常還會出現偏頭痛、面部表情僵硬、麻痺的症狀。

高危人群:生活和工作中經常要接觸到一些油煙、化學毒物者、吸菸飲酒者、有鼻咽癌家族病史者、頸部淋巴結腫大者。

預防措施:預防感冒、保持鼻咽及咽喉衛士、避免病毒感染、儘量避免吸入有害煙霧、鼻涕帶血、不明原因頸部淋巴結腫大、中耳積液要及時就醫。

5.食管癌

早期信號:一個人長時間的感覺到吃東西的時候吞嚥困難,有一種摩擦食道的感覺,並且胸口處可能會感覺到有一種灼熱、刺痛的感覺,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那麼就很有可能是患了食管癌,及時去醫院檢查。

高危人群:有消化系統疾病者、食管炎患者、有食管癌家族病史者、缺乏維生素攝入者等。

預防措施:不吃發黴食物、少吃醃製食物、不抽菸喝酒、飲食規律、小心魚刺等刺傷食管壁。

6.結腸、直腸癌

早期信號:早期症狀不明顯,隨著癌腫的增大而表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狀。

高危人群:有消化道病症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患者、有結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者、患腸道疾病、膽囊炎等相關慢性疾病人群等。

預防措施:多吃高纖維食物、多鍛鍊身體、定期體檢、大便突然增多或者減少、腹瀉、大便不規則等都需要引起注意,儘早就醫。


很多人常常覺得癌症是老年病,的確,大多數癌症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至,例如皮膚癌、肺癌、結直腸癌等。但是,根據最新的統計,癌症已經顯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20歲至39歲群體患癌的人數有所上升。

當然,並非所有癌症都那麼可怕,其實很多癌症並不致命,而且醫藥治療水平一直子在進步,只要早期發現,儘快治療,遵從醫囑,定期複查,患者有很大的機會獲得跟平常人相同的壽命,完全治癒或者帶瘤生存並不是空談。但是從生病到治癒甚至痊癒的整個過程,需要巨大的付出多少家庭能扛起,疾病已經成為家庭財政的黑洞,足以讓數年辛苦攢下的銀子化為烏有。

人生在世,安全與保障需放在首位,趁早購買保險,為自己規劃人身保障,轉移風險也是當務之急。這裡給大家推薦中信銀行和中民積分寶聯手打造的信用卡,每次刷卡都會免費獲得並累計自己的保額,刷多少保多少,最高300萬保額!刷信用卡的同時為自己免費攢了一份保險(意外+防癌),而且通過中民積分寶網購能得到購物款20倍的保險保障。如果你實在不想專門去買一份保險,那就辦一張信用卡吧,刷刷卡就能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願大家愛護身體,珍惜當下,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好好對待!


中民保險網


人生老病死,正常現象。李詠於他鄉去世,應該是關心他的人最大的遺憾。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既然治癒無望,為什麼不在最後時該回歸故土?這是我聽到李詠不幸去世消息後,心中最大疑惑?

出國定居也好,出國治病也罷,都很好理解,人各有志,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難有一致。但,客留他鄉,對一個病人來說是否過於殘忍了點?

人生無常,生命脆弱,生離死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普通民眾也好,名人富豪也罷,生老病死,難逃此劫。不幹壞事,不缺德,生命相等!無論貧窮富有。

名人去世讓人惜嘆,平民去世同樣令人悲痛。如果名人去世萬人悲痛,四川某地公交車的30條生命隨車墜橋事件更應該需要網絡大V們發文關注,遺憾的是,今天的網絡媒體被私人事件屏蔽了公共事件。

私人喪事與公共事件的不幸,不是國人的最大悲傷,真正的悲哀是活著的人的時下心態。萬民共悼時,還有公交車墜橋事件。


文字已輸入


李詠去世,我只想說:天妒英才。

李詠是帶給觀眾歡聲笑語的主持人,他一直留在觀眾的回憶裡。

這次因病去世,不少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沉痛心情:

從沒聽說詠哥生病的消息,走的太突然,他還是幸運52的那位帶給大家快樂的詠哥,是一代人的記憶,詠哥走好!

哈導,願你堅強!詠哥,一路走好!(思緒頓時回到2012馬年、我第一次登上春晚大家日夜奮戰時的情景,如今已成永遠回憶。)願人生的每一天都如花盛放,從此再無“遺憾”二字。感恩所有!

從《幸運52》到《非常6+1》,這些作品家喻戶曉,成了經典中的經典,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他一直用自己的兢兢業業來回報觀眾,他一生最愛的就是主持,也從沒辜負過主持人的身份。

朋友圈裡也有很多人表示不可思議:李詠去世,你別跟我開玩笑了好嗎?

為什麼這麼難以置信呢?

因為李詠才五十歲啊,印象中的他,健步如飛,聲亮如鍾,往臺上一站,氣場十足,男神級別的人物啊。

怎麼人說走就走呢,這個噩耗,對人打擊太大了。

80後,90後一直看著李詠主持的節目,那種熟悉感和親切感撲面而來,正是這樣,觀眾對於李詠的去世,才會唏噓不已。

世事無常,章子怡、馮遠征、林志穎、李玉剛、蔣欣、孫茜、汪小菲、李銳、遲帥等明星也轉發消息悼念李詠。

可見,李詠在娛樂圈,人緣一直很好,他的為人處事一直都是口碑載道的。

從13年從央視辭職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在這五年的時間裡,李詠把更多的時間化在了陪妻子和女兒身上,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李詠給觀眾留下了愛,也給至親的人滿滿的回憶。

可惜生命短暫,病痛無情,希望天堂再無病痛,希望李詠在天堂依然發光、發熱……



壹條電影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約惠美人計】,歡迎搜索關注哦!


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今天(29日)上午9點31分,李詠妻子哈文發文: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微博上很多網友都表示無法相信,印象中的李詠總是留著長卷發,偶爾邪魅壞笑,在熒屏上邊主持邊開著玩笑。

不久前李詠還因為換了髮型上過熱搜,剪了短髮的他有妻女相陪,看起來精神也不錯,可不到一年的功夫,李詠還沒有等到自己的“幸運52”,就在五十歲時永遠離開了大家。

主持人李詠,願您一路走好!

紅極10年,浮沉悲歡

和央視傳統字正腔圓的主持人不一樣,李詠髮型蓬鬆,經常穿著修身的印花西裝,主持節目從來站不直,臉上永遠笑意盈盈,左看右看都有點像個“異類”。

就連他的父親也曾很頭疼地問他,“你就不能跟羅京學一學嗎?”

這種“異類”的批評,伴隨了李詠在央視的22年,哪怕有一百個領導都表達過對於他髮型的不滿,但他依然有著自己的堅持。

而這份堅持所帶來的新鮮感,也為他帶來了其他主持人羨慕不已的“觀眾緣”。

雖然是科班出身,但是李詠的主持風格卻是自成一派,他不喜歡背臺詞,在主持《非常6+1》和《幸運52》的時候,總是先定幾個方向,然後在舞臺上即興發揮,就連他自己也說,“在臺上從來就沒有站直過。”

因為出格的表現,他曾經被領導嚴厲批評,可正是這種不一樣,讓當時一位央視的領導眼前一亮,為他量身打造了《幸運52》。

節目出現之後,觀眾也覺得新鮮,“原來這樣的也能做主持人,還挺有意思”。

出名之後,他成為被春晚舞臺所看好的“新鮮血液”,2002年開始,李詠斷續主持了10屆春晚。

這個讓他感到害怕的舞臺,成為他改變的開始。

散漫慣了的他,面對這樣重要的場合,無法再去即興發揮,他和其他主持人一樣,備稿對詞,就連做夢也是“春晚腔”,他從讓人眼前一亮,漸漸變得和其他人一樣。

2011年3月改版開播的《向幸福出發》是李詠在央視主持的最後一檔節目。

在這檔“寄情於歌,寓情於心”的節目中,李詠常常收起笑容,語調低沉,訪問前來節目點歌的人,聽他們講背後勵志又略帶悲情的故事。

節目連續三年獲得央視“年度品牌欄目”稱號。2013年,李詠還是離開了央視,“我想改變,再不改變就沒意思了。”

被人問起自己的選擇,他說,“我覺得工作調動是最正常不過了……我是個散漫、不守紀律的人……我現在是極力捍衛週六日假期的,而越是不停循環狀態的話越不能保證有節假日,就沒有了很多自由。”

後來的他,陸陸續續的出現在一些綜藝節目中,卻再難回到當年的輝煌。

2017年2月5日,李詠與孫堅、羅希合作主持美食傳情真人秀《熟悉的味道第二季》。

2017年12月2日,他與謝楠、雅琴一同主持“2018愛奇藝尖叫之夜”,這也是他在大眾面前最後的公開活動。

伉儷情深,永失所愛

2009年時,李詠出了一本自傳書,還起了一個在眾人眼裡非常“軸”的書名——《詠遠有李》。

書中有朋友用“五宗最”評價他:最尖刻,最袒露,最逗樂,最恣肆,最柔情,這也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雖然外表看起來是花花公子,但李詠內裡卻是十足的謙謙君子,更是一位戀家的“宅男”。

李詠和妻子哈文結識於校園,一起上課的時候,李詠對哈文一見鍾情。

年輕時的哈文和李詠

年輕的李詠鼓起勇氣表白,問哈文“你心目中的男朋友長啥樣?”

“至少一米八吧!”

一句話把李詠噎住了,不過幸好自己還算滿足眼前女孩找對象的身高底線,算是扳回一城。

但表白之後,哈文卻不再理他了,回頭一問,原來是女孩家裡不同意,李詠也不服輸,用一朵野花繼續表明心意,留住哈文,二人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兩人見家長時,哈文的父親一直不同意,還曾吩咐辦事處主任:“趕緊給我女兒物色個男朋友,必須是穆斯林,研究生!”

可李詠一直沒放棄,搞不定父親就先搞定奶奶,終於用誠心得到了哈文家人的認可。

大學畢業之後,兩人不在同一地工作,飽受相思之苦。

孤身一人在西藏的李詠,用每天一封信來傾訴對愛人的思念,一年之期一到,就立刻飛奔回愛人身邊,二人對視半晌,用時間再次確定了彼此的心意。

很快,兩人就結婚了,不再分開,在二人世界的第十個年頭,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一家三口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結婚數十年,期間也有爭吵,但每次吵架,都是李詠早早妥協,甚至說“男人向自己心愛的女人認錯是一種美德。”

他還給自己的美德想了個寓意深遠的說法:成熟的稻子總彎腰,我彎腰,因為我成熟。我怕她,是因為我愛她。

存在於科學概念裡的愛情,保鮮期不超過36天,但在李詠和哈文這裡,愛情無限期,就像是塑料的花兒一樣,花期永恆。

二人在一起時,遭受了很多非議,有段時間,哈文事業的發展超過了李詠,李詠也背上了“吃軟飯”的嫌疑。

他也曾經自嘲自己“一開始別人都這麼介紹她,說這位導演是李詠的媳婦。具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別人都說,這位主持人是哈文的老公。能給名女人做老公的男人都不是一般男人。”

可那又怎樣呢,他們的愛情沒有因為爭議減少半分,作為彼此的初戀,一起攜手走過了26年,微博上發佈的動態,總是眉眼帶笑,幸福美滿。

李詠生前的的最後一條微博,發佈於去年感恩節,感謝了妻女及所有人,而妻子哈文的微博,也從2017年4、5月開始,堅持每天早上發一聲“早安”。

當時的網友還只以為她是在向大家問好,現在看來,那應該是她在記錄與愛人相守的每一天。

無數個“早安”背後,這位妻子,掩藏了多少悲傷的痕跡,僅僅是平平淡淡的兩個字,如今回頭來看,溫暖卻又心酸。

那個曾經傻乎乎送了自己99朵玫瑰,因為思念而備受煎熬的不老少年,已經被病魔折磨的不像樣子……

此時心中縱有千般不捨,卻也只能像是坐在海邊看著潮水漸漸散去,知道它必然離開,卻總想著送一程,再送一程……

看慣了雞毛蒜皮的生活,看慣了勞燕分飛的現實,對於平淡生活裡的深情不離,只能愈加豔羨。

“我怕她,是因為我愛她”,這是李詠最刻骨的承諾。

“永失所愛”,這是哈文最深情的緬懷。

只緣人在風中,聚散都不由我,願天堂沒有病痛,願詠哥一路走好!


逆襲pai


被確診患此重疾取決於1、不急不躁的安穩心態;2、手術治療必需。至於放化療、靶向治療,人者人仁、智者見智,不好說,藥物多大作用,這個專家哪個名醫,自己決定,花個十二百萬或幾萬十萬,能活多久?3、靜下心來,條件精力身體力行,到處走走、看看。不要去人太多喧鬧之地,避免傳染性疾病.降低你免疫力;4、本身己患重疾,所有的事要學會放棄,除非你是周總理那樣有軍國大事。為什麼宋美齡能在患病情況下高壽,她經歷太多,也學會放棄;5、不要認為明天就是末曰,海吃,各種補品,保健品,窮盡。那些天天一根、或天天那根的東西補得無用細胞瘋漲,"飢餓療法"也許有用。最關鍵心急浮躁,荼飯不思、長夜難眠,就一般正常人也會拖垮,何至患此重疾之人。對它說來,能戰勝的,是你的自信、平和和笑對人生的心態,而非藥物和無止境的痛苦治療。既是老天負於你,也要坦然接受面對。


巴甫羅夫


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規律,一個節目主持人的病故,沒有必要這樣過度宣揚。現在,中國之大悲就是:英雄犧牲了,宣傳輿論沒有幾個文字來弘揚英雄的事蹟。一個小小的藝人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各種輿論鋪天蓋地予的報道,好似是他爹孃死了一樣。輿論宣傳工作的思想到了該肅整的時候了,如果,再不加強對宣傳輿論導向的監督和指導,那麼,對正義的力量的宣傳就會被淡化,國人的民族精神就會被丟失。


悟到無悔


真的很想借李詠的離世這則新聞,談談我對網絡媒體的看法。

1,李詠離世前,許多網絡媒體以“名人國籍”說事,網民也一邊倒得聲討,包括李詠在內,說他們掙中國錢,享外國福,要求封殺。

我不禁想問,這是網絡媒體的愛國精神提現嗎?

2,李詠離世後,有網絡媒體自我檢討,“我們錯怪他了”,因為,李詠移民美國是為了治病。

這類網絡媒體少,似乎不是網民的交點。我在思考,網絡輿論自由,錯誤的輿論為什麼很少有網民自己的檢討?

3,李詠離世後,有網絡媒體致哀,同時,牽扯早前離世的諸如羅京等名人的死亡。

網絡媒體本身就是網民,什麼腦洞都有,什麼八卦都能牽連。

我一直認為,中國網絡媒體和網絡自媒體有很大部分不成熟,沒有責任感,他們除了娛樂就是八卦,為了吸引眼球甚至可以造謠。

網絡媒體需要註冊有政府部門監督,自媒體呢,大多是自由言論,無約束,無嚮導,只為流量。

我認為,中國網絡實名制非常有必要,而且現在的力度還是不夠。

我認為,中國網絡媒體和自媒體需要有責任感,需要正確引導網民輿論,尤其自媒體,否則禁言自媒體。

當然,我不是全面否認自媒體,像有些自媒體網絡舉報,是應該鼓勵的,這正是上述某些自媒體所缺乏的責任感。





軌跡176761978


10月29日新京報報道,中國央視著名主持人,鐵嘴李詠因患癌17個月後,於10月25日在美國去世,享年50歲。

前段時間網上傳播,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攜夫人央視大導演哈文移居美國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說他們在中國輕鬆掙錢,到美國享福,嘴上說愛國,行動上卻不愛國,到美國消費,支援美國的建設。

我個人認為,李詠是患了絕症,和夫人哈文移居美國,是因為美國在治療癌症的醫學設備和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自掏腰包出國,自掏腰包治絕症,為國家省下了不少的開支,對這一點來說,我感到欽佩。

同時,我又為李詠感到不值,美國治療癌症的醫術世界一流,也就延長了17個月的生命,還不如想開點,人總是要死的,就是死也不離開故土,也不會落下晚節不保的名聲。

總之,李詠在中國再怎麼滴也是公眾人物,中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逝者為大,願他一路走好吧。


老蔣閒言


有時覺得世間最恐怖的一個詞是世事無常,你以為今天是這樣,明天又是那樣,沒錯,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但你永遠也想象不到突然發生的某件事情就會在你的心裡泛起波浪,甚至使你崩潰,它可能跟你很遙遠,也可能很近,但它如海邊的小波浪,打到邊上又打回海上,那浪越來越大,勢頭越來越猛,直接衝向海上航行的帆船,帆船還沒來的及反應,就已經受到那已經更大的浪的衝擊,立刻呈現翻倒之勢,變得不堪一擊,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發生,卻無力改變,任憑它一點一點,越來越重地擊打你的心靈

李詠作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也是一個優秀的文化傳播者,他給很多人帶去歡聲笑語,主持的春晚也給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幾乎沒有什麼負面新聞,因此得到的幾乎也都是好評,所以對他突然的逝去的消息,無論和他有關的還是無關的,和他接觸過的還是沒接觸過的,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好像昨天他還在電視裡和觀眾開心地聊天、互動,今天就去了另一個世界,但事實擺在那裡,更多人也只能沉痛地悼念他,對他的離去感到心痛,他安靜地和這個世界道別,一切都是那麼平靜……

生命短暫而美好,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除了錢,除了名,除了利,能夠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