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談新實體經濟:電商和非電商的界限正在模糊

贾康谈新实体经济:电商和非电商的界限正在模糊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

“《新實體經濟》新書發佈會”於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出席並演講。

賈康調研發現,電商和非電商、互聯網經濟和非互聯網經濟的界限正在模糊,雙方滲透融合進一步加強。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一定都是線上線下合在一起以後,把潛力和活力釋放出來以後,使有別於金融的實體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以下為演講實錄:

賈康:謝謝葛院長,大家好!很榮幸,借這個機會談一些自己對於廣宇院長《新實體經濟》這本專著的讀後感。

選題上,顯然我們今天要交流研討的新書,它是在中國創新發展中間聚焦前沿上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我們新供給研究群體裡,大家已經感受到廣宇院長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拼搏在一線的成功企業家,同時他又是一個學者型的企業家。在創業創新過程中他有別人一般達不到的這樣一種綜合的對於創新前沿的體驗,而他很好的藉助於他不斷學習形成的學養,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綜合在一起,形成了這本專著,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我想在自己讀後感角度上,談一點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另一個覺得在新供給研究方向上值得提到的、以後值得深入挖掘的代表性的問題。

首先,在基本概念上,我非常認同喬衛兵總編輯已做的非常好的提綱挈領的闡釋。實體經濟是大家都接受的概念,但是嚴格的定義有必要進一步推敲。以我的理解,廣義的實體經濟,就是有別於大家所說的金融的所有經濟成分,但是也有狹義的把實體經濟更多聚焦於製造業的界定,在這種狹義的定義上,有人就說房地產業的發展衝擊了實體經濟,但按廣義的理解,房地產業和其他的製造業,都可以歸於實體經濟的概念。和實體經濟對應的另外一個概念,就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並不是簡單的貶義詞。在馬克思研究整個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過程中,他首先使用的主要是對於有價證券的有針對性的虛擬資本的概念,這種股票、證券在經濟生活中的出現,有它的積極意義,但是它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實體經濟明顯有差異,馬克思所討論的虛擬資本可引出虛擬經濟概念,在後來一般的經濟問題討論中,大家比較好接受的概念上,不妨把它擴大到整個金融——金融的概念如果認為是虛擬的,和它對應的非金融的部分,就都是實體的。而且廣宇院長這本書,在新實體經濟方面非常重要的概念的把握,實際上我理解就是把互聯網+這一新技術革命推到前沿的概念,融合到在線上線下結合這種現在越來越有生命力的實體經濟發展上。在這一種視角上,我們也非常有必要把握住像馬雲等等這樣的企業家現在已經積極使用的新實體經濟概念。

我個人調研中,認識到其實現在的發展趨勢,是電商和非電商、互聯網經濟和非互聯網經濟的界限正在模糊,實際上就表現在雙方的滲透和融合,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一定都是線上線下合在一起以後,把潛力和活力釋放出來以後,使有別於金融的實體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金融無論多麼重要,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而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線上線下、互聯網+和+互聯網滲透融合的共贏,這是我想談的一點感想。

剛才已提到另外一個我們非常值得進一步做深入理論探討的任務,這裡面有一個我自己這一段時間思維中和有些場合已提到的一個觀察點。我們在新供給經濟學的認識框架下,特別強調要把原來的經濟學界主流認識、普遍認同的完全競爭假設,升級為非完全競爭的2.0版——完全競爭假設很有啟發性,它簡化了很多其他枝脈,就把經濟運行設想為一個完全競爭的場景,這個場景下我們對經濟規律的認識,可以一下定位到對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認識,但是很遺憾,停留在這樣一個假設條件下,並不能適應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衝擊以後帶來的現實挑戰,我們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在這方面推到的前沿,就是必須如實地再把這個理論假設之下我們認識到的一些經濟規律,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圖景是非完全競爭,不光中國這樣不夠成熟的市場經濟,就算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仍然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觀察到,它是非完全競爭的場景。理論服務於實踐,就必須把這種更復雜的挑戰性的問題,把非完全競爭前提下這樣的經濟運行機制,作為我們把假設條件升級以後的研究對象。

需求管理可以更好地解釋在完全競爭假設下結構是怎麼樣得到優化的。到了升級的2.0版的情況下,需求管理明顯的侷限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更要強調理性的供給管理,更要強調供給側結構優化機制的複雜性。這個機制複雜性可以概括為有效市場加上有為和有限的政府。在這個視角下討論新實體經濟,有一個在實際生活中非常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特徵:過去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競爭會造成寡頭壟斷,壟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早有美國和其他市場經濟已經形成的反壟斷法、反托拉斯法。我80年代到美國做訪問學者,於所在的匹茲堡要接通電話,電話公司告訴我,他們的前身就是著名的AT&T,但是按照美國反壟斷法,強制把它拆分了,只能侷限於它的長途業務,而且它的長途業務還必須設置競爭對手。區域性的電話公司,都脫開它原來的AT&T母體,這是反壟斷法下強制做的。

但是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美國的亞馬遜,中國阿里、騰訊等等,卻沒有碰到這種以反壟斷法去拆分它的壓力,道理何在?顯然已明確地形成了寡頭壟斷,新實體經濟發展裡這也會形成,而且可能形成的速率更高,這樣的寡頭壟斷怎麼認識?我有這麼一個探討性看法。在美國,在中國,決策層實際上都認為現在不能簡單援引反壟斷法對他們做拆分,是注意到這種新的實體經濟帶來的壟斷競爭後面,跟著的不是簡單排斥中小微企業,反而會帶出一大群中小微企業得到創新創業發展空間的發展環境。在中國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做過調查,阿里在平臺上體現的“電商平臺”的這樣一個創新穩住了以後,帶出來的,是中國的窮鄉僻壤、生產力發達程度很低的區域,可以跨越式地形成淘寶村,甚至在很多地方(貴州等)都把它作為精準扶貧的一個加速器。這些農村區域的社會成員,經過政府有意支持的一些相對簡易的培訓之後,就進入創業創新的實際場地,就可以在淘寶網的連接之下,跟著解決他們脫貧和發展致富的一個支持條件問題。這帶來的,就是新經濟在線上線下結合的情況下,應認識到這種壟斷競爭並不是簡單排除中小微企業,而是有了在新經濟時代、信息時代帶出一大群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的新的特徵。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在實踐中應上升到理論層面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這個壟斷競爭特點的寡頭壟斷局面,已經形成以後要注意的上述這種實際的連帶關係,在我們說的非完全競爭假設之下,新供給經濟學要理論聯繫實際地加以闡發。這裡面它可能有新的一些挑戰性的壟斷因素帶來的負面效應的問題,但你無法否定,已經在實踐中感受到的,美國也好,中國也好,管理層遲遲不出手而繼續觀察發展的帶出中小微企業共贏發展的可能性,至少實踐中這已經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這是非常值得在新實體經濟概念下,我們在新供給已經特別認可的非完全競爭假設下要做的理論聯繫實際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借這個機會談這樣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再次祝賀廣宇這本很有份量的《新實體經濟》的專著問世,之後會得到讀者對書中信息的更好把握和廣泛參與的討論,大家應共同努力推進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新實體經濟的發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