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爲看到了事實,其實……

當下正是信息充冗的時代。網絡精彩紛呈,家長的媒介素養不可或缺。

尤其自媒體、微信群的增加,對於教育的不同見解像地毯式轟炸般覆蓋,讓父母不知道聽誰的好。更有甚者,有些“專家”、媒體文章的過度解讀,促使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過度治療,病症不僅沒好,有些反而加重。十分糾結,萬般焦慮!

本該沉穩的家長,如今卻是比孩子更加“玻璃心”。父母的這份玻璃心,除了外在的客觀因素,對於網絡言論和文章接收的信息不加以篩選、甄別,進而盲從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換言之,這類家長的“媒介素養”非常缺乏。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面對教育這個被媒體廣泛關注的話題,不僅僅是孩子,對父母媒介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覷。父母的媒介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孩子在媒介和信息方面的辨識能力。

我們常會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卻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我們常常會迷離於媒介所構建出的擬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擬態社會不完全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拷貝,而是經過刻意篩選的真實,甚至“非真實”;我們應學會理性地辨別信息的真偽,不盲目相信媒介所報道的信息,不被意見熱點盲目“帶著走”。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十幾年前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潔博士,就一直致力於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當年我在中少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工作時,曾和同事一起參與這項課題。張博士告訴我們:媒介素養是指在人們面對不同媒體中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記憶深刻當年她告訴我們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真實故事,很好地解釋瞭如何正確看待媒介的信息。

請大家看看下面這幅作品“The vultureand the little girl(禿鷲與小女孩)”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這是一幅攝影作品,拍攝者為南非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1994年獲選普利策新聞獎,這是美國新聞界最高獎,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然而在得獎四個月後,卡特卻自殺身亡了。

這幅相片表現了令人震驚的場景: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在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趴在地上。而就在不遠處,蹲著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地盯著地上那個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凱文·卡特搶拍下這一鏡頭。1993年3月26日,美國《紐約時報》首家刊登了凱文·卡特的這幅照片。

與此同時,來自各方的批評也不絕於耳,甚至是在凱文·卡特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之後。人們紛紛質問,照片是否是擺拍?如果不是,那麼身在現場的凱文·卡特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去救那個小女孩?就連凱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責他,說他當時應當放下照相機去幫助小女孩。

事實上,凱文·卡特從一開始便處於劇烈的內心矛盾和痛苦之中。救濟中心就在近旁發放食物,孩子正在去救濟中心的路上。他只是出於記者的職業素養在追求“精彩”的鏡頭,而裁剪了真實的救助情況。事實上,他在搶拍完之後,實在不願再看下去那個極端對立、極其冷酷的場面,馬上便把禿鷹轟走。

凱文·卡特之死是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公德之間尖銳衝突的結果。媒介的不完整性,誘導了觀眾,引起大眾的不滿。凱文·卡特因為無法忍受外界公眾指責、自己內心的道德困惑和越來越大的精神壓力,在獲得大獎僅四個月後即選擇了自我終結。

凱文·卡特的死亡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深的思索。作為記者,他捕捉苦難,身臨故事現場,屢屢出入生死之境,因為大家對於相片拍攝場景的質疑使他遭受了極大的折磨。這個故事對於我們來說,不正是學會如何甄別媒介信息的極好案例嗎?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試想,當父母面對孩子帶來的消息,自己的觀察和媒體的宣傳不對等的時候,如果不能理性地剝絲抽繭來獲取真實的現狀,又怎麼能保證自己不會像那張照片的讀者,不會去苛責孩子和自己呢?我們必須培養甄別篩選的能力,讓父母消除“玻璃心”,從而練就一個好心態。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以為看到了事實,其實……

大量的信息產生了太多的焦慮源,而從眾心理是常見的人性弱點,當一種概念、形式一出現,受到很大關注,傳播極快,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選擇相信。而我們並不知道這種概念和形式是否是當前的真實,是否適合自己的現實。

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這種從眾心理,瞭解其害處,克服人性的弱點。無論何種原因,成年人都不應該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父母而言,對流行的信息進行再三分析,結合自身家庭的特點,才能為孩子的成長選擇最優路徑。

其次,要做好知識和常識積累。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育學原理。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瞭解自己能力心態和需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同時,要深入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不同於“別人家的優秀孩子”的現狀和特點,從而根據他們自身的長處“獨闢蹊徑”。

最後,要學會應對負面媒介信息導致的負面心理影響。對孩子某個偶然的錯誤進行過度的解讀,不僅對孩子的自尊是一種傷害,同時你的焦慮和沮喪隨之也傳染給了孩子。

親子關係會大大受到影響,而有些影響和代價直到多年以後才會一一顯現。父母自身需要練就硬本領,懂得媒介素養,懂得將有效信息為自己和孩子所用,將自己的玻璃心幻化成玻璃鋼,才能成為孩子心理生活上堅實的依靠,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消除焦慮和急功近利的心態,正確地面對媒體和別人的討論,是每個父母實施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