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短時間內最大獲利,成爲大多數企業品牌營銷的目標

市場營銷戰略是企業市場營銷部門根據戰略規劃,在綜合考慮外部市場機會及內部資源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目標市場,選擇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並予以有效實施和控制的過程 。下面分析小市場和未被關注的市場品牌營銷。

如何在短時間內最大獲利,成為大多數企業品牌營銷的目標

澳餅乾企業雅樂思的未被關注奢侈型市場為什麼沒有稍微好點的口味和品質的產品呢?

未被關注的市場

美國金寶湯公司(CampbellSoup)所屬的澳大利亞餅乾生產企業雅樂思(Arnott’s)年前決定在中國大力開展業務。雅樂思最有名的是它的“TimTams”巧克力餅乾。該公司宣稱它在澳大利亞已獲得65%的市場份額,“家庭普及率”幾乎達100%。雅樂思針對中國一線城市的市場研究發現: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型”商品很感興趣。有的食品並不僅僅用來滿足充飢這一基本需要,而是用來滿足社會-經濟方面的願望。這類食品的日益流行,體現了中國消費者的這一喜好。

同時,消費者對餅乾口味的使用是沒有太大的地區差異的,因此一個品牌的產品可以在全國銷售。而目前中國市場上份額最大的品牌營銷僅6%的市場佔有率,可以說是個大有機會的市場。另外,整個中國市場的人均餅乾消費量僅1公斤,而英國是9公斤,澳大利亞和美國分別是7公斤和7.9公斤。撇開農村人口不算,整個中國城市消費者的使用量也低於歐洲國家的水平,是個潛力很大的市場。既然這個類型的食品市場存在,為什麼沒有廠家注意到呢?“奢侈型食品市場”的描述嚴謹地說,這種“奢侈型食品市場”需要分成兩個層次。

初級層面的人群只是對品質有更高的要求,口味更挑剔。這個人群的數量很龐大,只是一群願意花錢享受品質的消費者的生活行為。她們對口味的要求比較高,很多人在偶然購買了一次海外產同品牌的產品後,疑惑說同樣品牌海外產的口味遠遠好過國內市場。而她們被迫在國內以同樣或者更高的價錢購買品質差得多的產品。她們的家庭月收入通常在4000元~6000元左右,每個月用於食品上的花費在1200元~2000元左右,固定去餐廳品嚐新菜餚,很樂於嘗試新產品,並且有轉換成固定消費習慣的可能,只要口味真的好,她們很樂於花錢。這樣的人群和家庭,在我們身邊到處可見。

而另外一類人,可能數量上有限,但在消費能力上一個頂五個。是那種有消費能力同時又精通享受的人群。無論自用還是送禮,都很捨得消費。她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可能細節到咖啡杯都要骨瓷的,定期去久光百貨地下超市裡掃60多元一瓶的“蜂蜜紅棗茶”。因為定期出國旅行的關係,她們比較熟悉海外的食品品牌,並能夠準確的挑選最有口感的產品帶回家。因為她們的關係,上海有些供應自制高檔點心餅乾的店家長盛不衰。另外,這群人對媒介的影響力很大,是時尚的製造者,是消費行為的帶領者。

她們不是喜歡送重禮的人,可是隻要出手,就一定會令人驚喜。喜歡花很多錢買一件小玩意兒,哪怕一盒餅乾也不例外。她們對品牌的理解能力很強,喜歡和品牌建立密切的情感聯繫。當一個品牌趨於普及時,她們就會轉向另一個品牌。“專業品質的基礎上具有藝術的,與眾不同的”形象是她們需要的情感。對市場研究活動來說,她們是非常具有價值的訪問對象,尤其在高檔奢侈型食品上。可惜這些人很多在企業市場部、媒介、廣告機構工作,不能接受研究訪問。或者因為工作繁忙,因為個性特立獨行的關係,不容易訪問到。有時候,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因為這個人群數量少,她們的行為和聲音沒有被企業注意到,一直要到她們帶領的潮流波及30%的大眾層面,企業才開始動手進入這個市場。因此這群人通常被迫忍受一個不屬於她們的食品市場,到處蒐羅一星半點屬於她們的饕餮。相對整個中國的平均消費能力,她們的意識和行為超前得多了些。這種現象在洗髮水和牙膏市場也有發生。當潘婷替代飄柔成為一線城市的大眾品牌的時候,很多消費者在問:“除了卡詩以外,我還有其他選擇嗎?潘婷已經不再有它貴族和個性的一面。”如果多些不以大銷量為目的的企業,奢侈型食品就有發展空間。

小眾也是市場

其實,以中國一線城市的人數和消費能力,一些“奢侈型食品”完全有市場。只是在商言商,開公司就是要賺錢,哪個市場利潤高,哪個市場份額大,就先做這塊了。而品質、口味作為競爭武器,只要不在平均線以下,就可以了。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經濟發展迅速,主要消費力量集中在中檔消費價位的國家,市場大,到處都能賺錢,消費者對質量口味這類基本素質的要求,反而變成一種奢望。如何在短時間內最大獲利,成為大多數企業的目標。

有個朋友在BBS上說:“最近我們和歐洲的一些小型公司打交道比較多,感受更明顯,這些公司從來沒有宏偉的商業計劃,從來不想進入世界500強;他們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固守在自己的領域,以對待藝術品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生產的產品;他們賣價很高,銷量不大,並對現代市場營銷的各種方法半通不通,然而無論市場如何變幻,他們總是能夠找到自己一席之地。因為,市場上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質量和其他一些與產品本質更相關的因素,而愛著他們。”所謂的“奢侈型食品”並非暴發戶燒錢的產品,而是一些享受生活的消費者對精緻食物的基本追求。

文章來源:素材公社http://www.tooope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