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煤炭消費不影響我國實現“減碳”目標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煤炭消费不影响我国实现“减碳”目标

日前,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最新進展。針對近期有質疑認為,我國煤電裝機容量仍在增多、煤礦產量也在增加,導致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增加等觀點,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回應,煤炭消費和煤電裝機量逐步減少是大趨勢,不會影響我國“減碳”目標的實現。

李高指出,通過採取煤炭消費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我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已從快速增長過渡到增速降低的水平,接近進入平臺期。2017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約46%,超過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3.8%,有望完成2020年佔比15%的目標。結合我國煤炭消費現狀,李高進一步表示,我國總體政策方向和政策力度沒有任何變化,將進一步強化對煤炭消費的管控,把政策重心集中到更好地發展非化石能源上來。“煤炭消費和煤電裝機量逐步減少是大趨勢,應該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不會影響我們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任務。”

李高同時表示,2005-2017年,我國煤炭消費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從72%降到60%,這個量對很多國家來講難以想象,顯示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煤炭消費的決心。“但我們也要客觀認識到,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結構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某種程度上也會受經濟形勢影響,即便有一些反覆也是正常的,就像經濟發展中的波動一樣。”

李高對此強調,下一步還需在資金、技術創新等方面採取更加有效的行動。特別要考慮成本有效性,為實現把全球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進一步部署、研究“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需要付出什麼成本、能否篩選出符合成本有效性的措施以及我們還不具備哪些能力”。

記者另從會上了解到,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之一,全國碳市場建設也取得一定進展。截至今年8月,北京、天津等七個試點地區累計成交2.6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60億元人民幣,試點市場範圍內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實現“雙下降”。被視為碳市場建設和運行基礎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目前已形成條例草案,包括市場交易管理辦法、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等在內的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已有比較成熟的方案。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計劃通過試算工作對指南進行驗證。

“在完成相關的技術準備、建設好基礎設施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測試,對整個系統和市場交易各個環節進行檢驗,看看我們的體系是不是穩定可靠,在此基礎上才會過渡到實際交易。從地方試點實際情況和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全國碳市場從開始啟動到實現交易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對全國碳市場自去年12月啟動以來尚未完成一筆交易、沒有實質性進展等疑問,李高這樣回答。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