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易綱、郭樹清、劉士余罕見同時亮劍挽救股市信心 穩預期保民企促經濟活力|資本市場

刘鹤、易纲、郭树清、刘士余罕见同时亮剑挽救股市信心 稳预期保民企促经济活力|资本市场

刘鹤、易纲、郭树清、刘士余罕见同时亮剑挽救股市信心 稳预期保民企促经济活力|资本市场

10月18日上證綜指跌破2500點,創2015年中股市異常波動之後的新低。上市公司民營大股東股權質押頻頻觸及平倉線導致“踩踏”風險再襲,市場信心幾近崩潰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19日同日接受媒體專訪,就穩定股市預期發聲,並宣佈多重利好舉措。

劉鶴副總理表示,促進股市健康發展一定要有針對性地推出新的改革舉措,一行兩會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都在研究出臺新的改革舉措,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穩定市場方面,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本市場進行投資,要求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的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二是在市場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推進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勵市場長期資金來源方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四是在促進國企改革和民企發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推動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業龍頭民營企業進行產業兼併重組,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以及股權融資支持計劃等;五是在擴大開放方面,繼續全方位擴大開放。

易綱行長表示,央行正研究繼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一是推動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通過信用風險緩釋為部分發債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帶動民營企業整體融資恢復;二是推進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出現資金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三是央行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結構調整功能,支持商業銀行擴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郭樹清主席表示,銀保監會近期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按照“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關要求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二是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地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採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三是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劉士餘主席更是宣佈了六大穩定市場信心和三大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舉措。在提振市場信心方面,一是即將出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允許過渡期內相關產品滾動續作,以承接未到期資產。過渡期結束後,確實難以完成整改的產品,可在獲得證監會認可後,採取適當措施妥善處理,確保業務活動有效接續,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二是儘快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相關修法草案已經按照立法程序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高效率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依法合規回購股份。三是繼續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已經推出併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即將按行業實行“分道制”審核,對高新技術行業優先適用。豐富併購重組支付工具,提高審核效率,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依託併購重組做優做大做強。四是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各類基金、合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資管產品分別或聯合組織新的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五是鼓勵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參與非公開發行、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方式,購買已上市公司股票,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六是繼續全方位擴大開放,支持外資資管機構在境內設立法人機構,從事包括股票等權益型資產在內的資管業務。

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證監會將從制度和工具等多方面加強創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增強創業板的包容性,提升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推進新三板發行與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對掛牌企業的融資服務功能;二是鼓勵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機構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募集資金,發起設立主要投資於民營企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債券投資基金,積極參與民營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三是探索運用成熟的信用增進工具,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解決發債難的問題。支持中小型民營企業發行高收益債券、私募債券和其他專項債務工具。

可見,三位領導都將關注的重點之一放在紓解民營企業股權融資風險之上。股權質押尤其可以說是2015年散戶槓桿入市後的又一次槓桿資金入市,而這次加槓桿的主體,則為上市公司民營大股東。槓桿資金一旦遇到市場波動,則會加劇市場波動,處理不好,尤其是遇到多股連續超跌之際,則會進而演化為“股價下跌——槓桿投資者爆倉——投資者信心受挫——進而加劇股價下跌”的惡性循環。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0月18日,股票市場質押股數為6372.51億股, 市場質押股數佔總股本9.94%,市場質押市值為44386.32億元,不足市場總市值的1/10;大股東質押股數6000.12億股, 大股東質押股數佔所持股份比6.7%,大股東未平倉總市值9074.63億元, 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市值29359.07億元。觸及平倉的市值佔據了市場質押市值的接近7成,但僅佔市場總市值的6%左右,因此,其總體風險可控。

且當前股市估值明顯處於u歷史較低水平,其劇烈波動與較為穩定的經濟基本面形成鮮明反差。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249億元,同比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3%,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1個百分點。

可見,市場信心的垮塌,更多源自於全球金融市場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增強,從一開始就對中國股市帶來多重巨大利空衝擊;且國內經濟轉型與化解債務風險並存的“去槓桿”壓力下,為防範金融風險,規範資管行業發展而出臺的資管新規以及其後續細則的頒佈和落實中,“回表”效應導致的流動性趨緊以及其輿論影響效應也影響市場信心嚴重受挫。

劉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出現了明顯的波動和下滑,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國家央行加息後,全球股市都開始波動,有所下滑,美國的股市也出現明顯回調,目前這個過程還在繼續。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也造成了影響。

“但坦率地說,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目前中美正在接觸。”劉鶴表示,二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必然對股市帶來影響。三是市場預期發生變化,未來經濟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者行為。

“投資者很關心民營經濟發展、產權保護等問題。此外,最近幾天也存在一些市場的技術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過程中出現了被動減倉的現象。”劉鶴表示,其實近期國際投資機構對於中國股市的評估和國內專業機構的市場分析來看,從全球資產配置來看,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可以說,股市的調整和出清,正為股市長期健康發展創造出好的投資機會。

從上述數據和分析來看,當前民營企業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雖然不是資本市場全局風險,但是在股市持續下跌之際,傷及的是全體民營企業。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政策高層的高度注意。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民營企業隊伍的逐漸壯大,對我國GDP的貢獻已經佔據半壁江山。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比超過50%。且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稅源,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的50%以上,也是經濟尋求新動能過程中,很多小而精的創新和促進經濟活力的主要陣地。

因此,四位政策頂層設計者的及時表態,尤其是對於民營企業的相關舉措的宣佈,是在經濟下行、資本市場動盪加劇時期,給予民營企業在全球風險頻發的金融市場波動的關鍵時期的有力支持。

而針對前期多家上市公司為化解民企大股東股權質押平倉風險,轉讓股份引入國企戰投,引發“國進民退”的議論,劉鶴也給出了明確的回答:“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最近,一些前期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助民營企業度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劉鶴表示,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民營企業經營狀況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反過來,如果國有企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劉鶴表示:“我們還鼓勵具備條件的、比較好的民營企業在產業重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同行業的一些有競爭潛力但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企和民企在實體經濟領域已經形成了較好的合作模式。且在本輪金融市場波動中,國企對於民企的紓困,或者也探索出了一條“混改”與資本合作之道,雖然是否不會損傷市場效率還有待討論,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促進國企與民企之間的合作都有待討論。但不得不說,此舉是現實情況下穩定市場信心的最好途徑。

據初步統計,今年來地方國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案例已超過20起。而近日曝光的深圳和北京等地國資平臺,以百億元人民幣級的規模批量支持民企上市公司,成為國資平臺援助的新模式。

率先力挺並出手馳援上市公司的是深圳。14日,深圳市國資數百億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消息刷屏資本圈,出手化解轄區內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質押危機,打響A股流動性保衛戰第一槍。數百億“風險共濟”資金就位,債券、股權兩方面入手,首批馳援企業超過20家,效果立竿見影。15日,北訊集團、英唐智控、美芝股份等十幾只深圳本地概念股強勢漲停。

深圳幫助上市公司的“拆彈行動”一出,備受市場期待的其他一線城市迅速跟上。“北京證監局、海淀區政府商討股票質押風險化解之策,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首期20億元完成募資”、“廣東順德醞釀支持本地上市公司方案”,杭州也已發聲接力,利好不斷擴散。海淀區發起設立100億基金,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目前,國企的銀行信貸渠道仍然暢通,且依然是貸款優質客戶,有很強溢價權,因此這隻“國家隊”成為目前手中資金最充裕的企業群體。從國企選擇性收購個別民企上市公司控股權來看,當務之急可以化解上市公司民營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風險,且國企“借錢炒股”也或許是藉助國企信用來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一種方式,但直接投資的模式太過單一,因此我們看到高層宣佈多項舉措,包括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的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等方式,以尋求國資和民資在共度危機且更長期的有效合作。

且我們更加明確地看到,在金融市場過度波動的過程中,國企正在起到穩定器的積極作用。當前的股票市場中,信心彌足珍貴,國資在效率上不及民企,但其規模體量大、國家信用背書等優勢,在保護投資者信心方面,已經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穩定市場預期之後,股市建設方能穩中有進。而改革依然要繼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深化一步,改革的陣痛是我們依然要勇敢面對和積極應對的事情。但如何防止一遇到波動就信心全無的恐懼,還需要提振市場投資者的信心。

這就需要市場投資者深刻理解四位政策制定者喊話的意義,並非一時維穩,而是深刻地分析了目前市場面對的挑戰、出臺舉措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規律都有更明確地認識,深入瞭解當前的中國經濟金融面對的全球形勢和自身產業結構變化。因此,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最根本的是要讓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關注點回歸在經濟基本面與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上,成為抵禦股票市場波動的“錨”。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刘鹤、易纲、郭树清、刘士余罕见同时亮剑挽救股市信心 稳预期保民企促经济活力|资本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