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幼子爲何與他反目成仇?胡適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妻子江冬秀

說起胡適,每一個學文學的人最先想起的肯定是他寫的《文學改良芻議》,就是在這本書中胡適提出了白話文的主張,對我國後來的文學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胡適曾經還擔任駐美大使,在美國期間四處宣傳演講,為二戰期間美國向日本開戰起到了一定的貢獻,但就是這樣一個接近完美的聖人,卻跟自己的幼子胡思杜反目成仇,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胡適幼子為何與他反目成仇?胡適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妻子江冬秀

胡思杜是胡適最小的兒子,取名思杜是表明“思念杜威”之意,胡思杜雖然是胡適的兒子,但是卻並不像自己父親一樣喜歡讀書,正好相反,胡思杜生性好玩,喜歡結交好朋友,性格也屬於比較活潑的那種,在美國換了兩所大學,讀了八年書,可最後還是沒能順利畢業,沒辦法, 胡適只好讓胡思杜來北京工作,當時很多大學因為胡適的名聲想要挖胡思杜過去教書,以便和胡適搞好關係,但是胡適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幾斤幾兩,於是紛紛拒絕了這些邀請,只讓胡思杜去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

胡適幼子為何與他反目成仇?胡適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妻子江冬秀

但是胡思杜的價值觀和思想慢慢發生了變化,開始跟胡適背道而馳,1948年12月,胡適夫婦乘飛機去往南京,但是胡思杜卻沒有與之隨行。1950年,胡思杜更是發表《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在香港著名的《大公報》上,這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震動。胡適也看到了這篇文章,但是卻沒有多說什麼,只說“小兒此文是奉命發表”的,儘管如此還是能看出胡適對兒子胡思杜是很失望的,因為他將胡思杜的文章剪下來放在了自己9月27日的日記上。

胡適幼子為何與他反目成仇?胡適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妻子江冬秀

胡思杜與父親胡適之間關係的惡化跟胡適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胡適對自己的兒子並沒有實際的關係,因為自己年少時父親早逝,是母親將自己養育成人,所以胡適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並沒有概念,導致父子二人愈行愈遠。

但是胡適並不自知,在他晚年的時候曾經對秘書說過這樣一段話:娶太太一定要娶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地方有缺點,但對自己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胡適這段話明顯是把孩子沒有教育好的責任全都推給了自己的妻子江冬秀,因為江冬秀就是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舊式小腳女人。而且當時胡思杜年少之時就曾經表明自己想要學政治學,可是江冬秀知曉後卻很反對,她認為學了政治就一定要當狗官,最後胡思杜只能順著家裡人的意思學文史,結果讀了八年都沒能順利畢業。

胡適幼子為何與他反目成仇?胡適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妻子江冬秀

胡思杜1957年不堪屈辱自殺身亡,而胡適是1962年去世,直到他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幼子已經去世四年了,說是悲劇一點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