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如何對待逃兵?八字概括他的帶兵特點!

蔣介石如何對待逃兵?八字概括他的帶兵特點!

"為將之道在恩威並施,寬猛相濟“。這是中國傳統的治兵方略,帶兵秘訣,蔣介石當然心領神會,身體力行,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下,以及對待不同的人,也時常變換著形象,變換著手段。

在黃埔軍校曾有慈母、嚴父之說,但角色卻是變化的,有的人回憶慈母是指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嚴父是指蔣介石。因為前者溫和慈祥,口角春風,對學生體貼關心,而後者卻冷峭嚴峻,輕易不讓人接近,所以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嚴肅有餘,隨和不足。

但也有人對上述說法不以為然,他們承認黃埔軍校有慈母嚴父之說,但嚴父指的是鄧演達,慈母應該是蔣介石,因為鄧演達嫉惡如仇,不苟言笑,學生稍犯錯誤絕不輕易放過,治軍帶兵極嚴,而蔣介石則善於施恩向學生買好,因此很收買了一批人心,其實以上說法並不矛盾,何時該慈?何時該嚴?何時春風滿面,何時冷若冰霜,他自己心裡很有分寸。

蔣介石如何對待逃兵?八字概括他的帶兵特點!

1924年11月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剛剛結束,廣州政府又在醞釀新的軍事行動,因為在平叛時已經發現陳廉伯與陳炯明勾結的證據,所以廣州方面一致認為必須清理後院,實行東征,討伐陳炯明統一廣東,然後才能實現北伐大業的成功。蔣介石的黃埔學生軍也被列入了東征戰鬥序列,一天他剛與粵軍、滇軍、桂軍諸位首領許崇智,李濟深,劉震寰,楊希閩等商討完作戰計劃,心裡煩悶的很,原來除黃埔軍外,粵軍滇軍桂軍都出現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逃兵。許崇智向兼任任廣東省省長的廖仲愷伸開五指要軍餉:沒有錢怎麼打仗,我的兵都要跑光了。廣州的財政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劉震寰、楊希閩手中,他們不以為然:粵軍是本地人,有錢就能拴住他們的心,我們滇桂軍,奶奶的,有錢也照樣把腿開溜呢,說句笑話,睡覺時,我都讓人把他們衣服攏了,免得他們開小差。

蔣介石聽了直搖頭:哎,沒錢不行,有錢也不行,如果這種逃兵現象蔓延到黃埔怎麼辦?帶著一腦門的心思回到黃埔導演,已經有人送來駐防在外的黃埔教導團第一營營長沈應時的親筆信,沈應時在信中告訴他逃兵現象在他的第一營已經偶有出現,據說是因為餉銀太低,現專門請示應對方法。

“娘希匹,還沒打就張口要錢,難道忘了我們是革命軍嗎?”蔣介石大怒,早在訓練學員時他就不停的談論這個問題:你們要曉得軍餉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可以吃香,旁人不能吃香,這種地方都要明白才好。百姓的錢是他們的勞動得來的,所以我們餉銀就是百姓的汗水,我們吃軍餉就痛吸百姓的汗水一樣,這軍餉的名聲不僅只限於錢財,凡是從政府和黨部領來的為我們軍隊中一切的伙食器皿用品以及贍養家屬的費用,通通都可以叫做餉銀。我們無論在軍隊裡,在學校裡都只是消費,沒有半分生產的能力,我們要體察來源艱難,不可漫不加意。

蔣介石如何對待逃兵?八字概括他的帶兵特點!

其實黃埔學生的覺悟與其他軍閥部隊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周恩來,蔣先雲,陳賡一批共產黨員師生,還是有相當的凝聚力的,雖然偶然有逃兵出現,但絕非主流,但蔣介石卻大為惶恐,說到底他對以前的政治說教主義灌輸並不具有信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看來單一的精神加餐是不夠的,還要輔以物質上的加餐。

光有柔情還不夠,蔣介石十分明白,戰爭是嗜血的機器,戰場是決生死之地,一支鋼鐵之師更需要的是陽剛,是視死如歸,說實話現在他很擔心他手下的這批學生並能否經受住血與火的考驗,能否有軍人的膽量,軍人的氣魄在戰場上塑造輝煌,為他敞開通向權力的道路。

為此,他專門召集了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和其他主要幹部在內的討論會,商量如何保證部隊的戰鬥力和意志精神,蔣介石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認為要建立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並始終保持著鋼鐵一般的鬥志,必須靠嚴肅的甚至殘酷的紀律,讓這些軍紀象劍一樣,懸掛於每個官兵的頭頂,讓他們時刻站立警惕,而不敢稍有鬆懈鬆散,參加會議的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不以為然:軍隊必須有嚴明的組織紀律,這是對的,在無產階級所創造的先進的軍事思想中,紀律只是一種保障的手段,這和舊軍隊的紀律是有本質區別的,例如說,構成軍隊戰鬥力的最基本因素是人,是一個個具體的指揮員,軍隊的戰鬥力也就是指揮員作戰的熱情與積極性。因此提高戰鬥力的首要一點就是調動這種熱情和積極性,調動的手段,除了溫情、金錢、紀律、主義的明確,思想的端正也是必不可少的,蔣介石沒有想到這麼深,他不敢指望通過某種形式的政治教育可以永久的激發官兵士氣,他在思維方式上仍然承襲著封建的治軍理論,從利害出發,從人性的弱點出發來激發出軍隊的火力。一直被國民黨軍隊視為經典法規的革命軍,《連坐法》就這樣出臺了。

蔣介石如何對待逃兵?八字概括他的帶兵特點!

它的核心就是一個“殺”字,以死相激,以死相脅,他要達到的效果便是全軍之中,人人是刀架在頭上,是繩子縛著腳跟,誰也不能脫身,他在道義上是藐視人權的,他的手段是封建法西斯的,但蔣介石卻很得意自己的這一作品,廣州軍界也很欣賞,亂世用重典,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他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東征,終於於1925年年初開始進行,黃埔軍果然不凡,連傳捷報,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開學後蔣介石論功行賞。例如第一個衝進淡水城的士兵,蔣介石挑他去執掌軍旗,這是一個特別的榮譽,其餘有功之臣也得到為數不等的金錢鼓勵,從此以後這也形成了慣例,用以激勵將士用命。

有賞就有罰,連坐法的第一個開刀對象是教導團,一個叫做孫連的連長,此人未接到命令就擅自率部撤退,結果被軍法論處,致使全軍震懾,為了確保連坐法不折不扣的執行到位,他還特地任命軍校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周恩來任軍法處長,因為他認為共產黨人最公正最鐵面無私。恩威並施,寬猛相濟,這就是蔣介石的帶兵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