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更多孩子,《守護明天》的檢察官們「跨界」普法

“一位老婆婆打電話到我辦公室,她說小孫子看了第一季節目後不再泡網吧了,婆婆在電話中叫我‘守護明天的檢察官’,我挺喜歡這個稱呼的。這樣的鼓勵,正是我們主講《守護明天》第一季後依然繼續前行的動力……”10月11日,主講人、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檢察官王亮在“大型未成年人法治系列節目《守護明天》第二季首映式”上這樣表示。

10月14日起,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下稱未檢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下稱總檯)社會與法頻道聯合制作的《守護明天》第二季在社會與法頻道播出。此前,第一季獲廣泛好評,觀眾到達率位居同類節目首位,並榮獲全國首屆公益類節目優秀作品獎。

每個事例都是真實案件

为了更多孩子,《守护明天》的检察官们“跨界”普法

演播室現場,檢察官作為觀眾參加節目錄制。

13歲的小軍流落街頭,為生存加入黑惡勢力團伙,成為“金牌打手”,吸毒、打架、非法拘禁,先後“七進宮”……

“原本單純柔弱的少年,為何會變得冷酷兇殘?當我翻開一本本厚厚的卷宗時,我的內心既震驚又痛心……我就想怎麼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主講人、湖北省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處檢察官阮雪芹在節目中所講述的,是她和同事們辦理的一起真實案例。

據悉,《守護明天》第二季共10期,包括《培訓班裡的“黑手”》《一時衝動惹禍端》《破碎的童星夢》《混在“黑社會”的少年》《我被父母出賣了》《女兒僱兇殺父的背後》《運毒少女》《我為何著了魔》《迷失的父母孤獨的兒》《看了不良視頻後》。

每一集節目均包含檢察官說案、情景劇、專家點評等環節。來自全國未檢一線的10位檢察官擔任主講人。檢察官們通過發生在未成年人身邊的典型案例以案釋法。檢察官講述的同時,演播室播放相關視頻,涉及內心獨白、家庭倫理衝突等方面會有情景劇展示,其間插入專家點評討論、分析成因,提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建議等。在演播室現場,檢察官、家長、老師和孩子們作為觀眾,在主持人組織下參與互動。

“每期節目關注的事例,都是檢察官辦理的真實案例。”《守護明天》第二季總導演喻佳告訴記者,節目在製作中儘量避免用“故事”字樣,即便是演員展示的情景劇環節,也是取材於辦案筆錄、檢察官辦案札記等,旨在讓講述更真實豐滿、更觸動人心。

與第一季的9期節目主要關注未成年人和家長等個人自護意識、法治意識等不同,第二季的10期節目更關注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即家庭、學校、網絡、社會這四大環境,這是因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或者受到犯罪侵害,往往與其所處的不良環境有關。因此,第二季涉及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更加廣泛、深入,更注重“解決問題”的制度建設,希望通過機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推進全社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為此,節目特意邀請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成效突出的部分檢察機關相關負責人、國家有關機構相關負責人到現場互動,介紹國家法律、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最新動態。

檢察官以案釋法十分“走心”

为了更多孩子,《守护明天》的检察官们“跨界”普法

“孩子,你若有溫暖,國家便溫暖;你若得光明,國家便光明。”“希望拉上一把那些站在懸崖口的孩子們;希望推上一把那些因為受到犯罪侵害不敢前行的孩子們。”“希望有朝一日未檢部門無案可辦,所有的未成年人都能遠離犯罪……”

“這些金句,都來自10位主講人,每個人的講述都深深打動了我們。”《守護明天》項目製片人蘇大為對記者說。

這10位來自全國未檢一線的檢察官是: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檢察院王文婷,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李雨聰,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顧琤琮,湖北省檢察院未檢處阮雪芹,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黃旻,山西省陽泉市檢察院郭志燕,雲南省德宏州檢察院楊曉華,河南省登封市檢察院顧貝蕾,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王亮,江蘇省連雲港市檢察院王帆。

其中,王文婷、顧琤琮、郭志燕、王亮參加過第一季的製作,這次又入選了第二季。據介紹,《守護明天》最初的靈感來自2016年以來最高檢、教育部聯合開展的“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所有主講人都是從優秀的巡講檢察官中產生。

“10位主講人的個人素質非常高,我們的錄製都是‘一遍過’!”在首映式上,總檯主持人張越對檢察官們讚譽有加。

據悉,10期節目均屬於“準直播錄製”,對主講人要求很高。檢察官們在繁忙工作之餘,要寫作、還原案例,把法言法語轉化為電視語言,要學會面對燈光、嘉賓、幾百名觀眾,在沒有提詞器的情況下進行精彩講述。“檢察官們以案釋法十分‘走心’,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跨界’普法。”喻佳說。

合作中,檢察官們讓工作人員們感受到“兩面”——關護孩子時的溫情無限,維護法律尊嚴時的凜然正義。來自上海的顧琤琮,雖然看起來秀氣文弱,但在講述網絡性侵幼女案時,面對犯罪嫌疑人的各種推脫,她義正辭嚴地表示:“檢察官認為,依據我國刑法……”那一刻,導演組深刻感受到她作為檢察官在理性、剋制的背後,內心深處對犯罪行為的憤怒、鞭撻。

所有努力旨在形成保護合力

为了更多孩子,《守护明天》的检察官们“跨界”普法

工作人員在製作節目。

“媽媽將8歲的女兒恩恩(化名)送到培訓班學習圍棋,沒想到孩子在培訓班竟被男老師侵犯,恩恩心裡充滿了恐懼和疑惑……”王文婷講述的《培訓班裡的“黑手”》,關注的是未經嚴格“把關”的教學輔助人員,在輔導班、興趣班等“教學幌子”之下,對兒童實施猥褻等性侵害問題。

對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建議,對相關從業人員有過侵害兒童行為的要給予“從業禁止”,對其不良行為要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信息公開。

是否已經有些地方開始試行上述制度?演播室現場,上海市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處處長吳燕表示,2017年7月,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推動相關部門在該區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要求教育、培訓、醫療、文化體育場館等以未成年人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招錄工作人員時,要進行入職查詢。上海市檢察機關也在積極推動在全市範圍建立相關制度。“希望能儘快立法,建立國家層面的相關制度。”吳燕說。

據悉,在每一集案例講述過程中,專家們都會提出中肯的意見,地方檢察機關一些好的做法、相關部委正在積極構建的制度等,都得到推介。

姚建龍、佟麗華等專家們非常用心,不僅專業精到,而且不辭勞苦。上海政法學院副院長姚建龍教授,在拍攝第一季過程中恰好在新疆出差,於是抽出一天飛到北京參加拍攝,而後再返回新疆,三天中飛行一萬公里,令人感動。在首映式上,姚建龍、佟麗華對《守護明天》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最高檢和總檯專業的合作,均給予高度評價。

記者瞭解到,在節目製作中,所有人都特別“走心”——

主持人張越老師不僅專業,而且表達出對未成年人的深切理解關愛、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健康化的美好期待。在錄製前,張越還曾為十名檢察官主講人作了輔導培訓,雙方都覺得十分獲益。

攝影師拍攝了入罪少年在和多年未見的媽媽見面後,用戴著手銬的手擦去媽媽椅子上的雨水……這一編輯語言,讓觀眾體會到安靜的劇情下,湧動著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會想到孩子雖然犯罪了,但他本性善良,成長環境給他造成的童年傷痕更值得全社會深思。

“情景劇”表演中的“媽媽”、“問題少年”扮演者,都是參加過第一季節目表演的演員。他們都特別願意參與,因為覺得為小朋友們製作《守護明天》是特別有意義的事兒。

談及與最高檢未檢辦的合作,蘇大為感慨地表示:“未檢辦的同志們人好、專業,和我們溝通非常順暢。從第一季到第二季,他們在檢察官選拔、案例選擇、主題方向、聯繫觀眾、內容把關等各方面,都付出了大量心血。而這些,都是在他們本已十分繁忙的日常工作上又增加的擔子。他們讓這檔節目更加專業嚴謹,兩年合作下來,大家已成為默契的工作夥伴。”

“一切努力,都是希望全社會形成合力,讓所有孩子生活的環境更安全、免遭傷害。”採訪最後,蘇大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