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人提供專業化“守護”

為老人提供專業化“守護”


慈善公益報(見習記者 郭詩錦)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絕大多數老年人希望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復理療、文化娛樂等專業服務,養老護理專業化成為必須解決的時代課題。走養老護理專業化之路,才能提升養老質量,才能提升公民養老幸福綜合指數。

政府推動專業化養老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社會需要。江蘇海門市整合資源、綜合規劃,在城區40家社區建設具有助餐等日間照料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點,全力破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老服務社會化與專業化水平不高等難題。創建“中央廚房+助餐點+志願者”的運作模式;設立“部門推動+區鎮協作+社區實施”的合作機制;建立“物聯網+定點服務+最後一公里服務”的服務體系,以送餐進社區為落腳點,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家住大同社區的86歲老人陳佔石,一直以來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老伴張元芳,每日要花大量時間為老伴煮飯燒菜,十分辛勞。自從大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點建成後,陳佔石每天在家只需燒一個湯即可。他說:“這個社區服務點建得好啊!還有政策補貼,每份飯菜只要我出5塊錢,省心省力省錢!”全市40個社區服務點,每天送餐千份以上,充分發揮了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廣州市擬推動“家政+養老”融合發展,將生活照料列入基本服務項目,提供專業化家政及生活照料服務,將服務對象範圍擴大到有需求的常住老年人。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將制訂《廣州市助餐配餐服務管理辦法》及服務規範,印發實施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體系工作方案、促進“家政+養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制訂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行動方案,以護理站為切入口拓展醫養結合服務,加快推進助餐配餐上門服務APP等智慧養老城市建設。通過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推進穗港澳養老服務合作發展等方式,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探索“大城市大養老”廣州模式。

重視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有專家表示,儘管一系列國家政策的相繼出臺,為保障老年人權益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細緻部署。但從長遠來看,必須培養一大批較高層次、熱心老年事業管理、對老年人群充滿愛心並願意為他們服務的專業人才,以適應我國快速走向老齡化社會的需要。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瞭解,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超過4000萬人,養老機構僅有約50萬名一線養老護理員,且存在缺乏培訓、文化程度低、職業道德參差不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資源整合和跨界培養,醫療、養老、康復、護理、文化、旅遊等領域之間尚未融通,職業教育、學歷教育互不相通,造成結構性浪費。隨著養老服務勞動力的減少和人力成本的攀升,行業內現有人才隊伍不穩定,招募具有一定素養的服務人才變得十分困難。

養老服務人才總體匱乏,專業化養老服務供給不足,與快速發展的養老服務業要求不相適應,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相適應。養老護理人員的短缺已經引起了國家各個層面的重視,教育行業大力開展了養老服務的課程建設,全國有200餘家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專業。這些專業致力於培養熟悉國家養老產業政策法規,具有國際化視野,掌握健康護理、健康促進、機構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懂得老年服務與管理技能的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者。其中江西省正在加快培養養老服務業人才,擬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職業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重的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培訓一萬名以上養老護理員。福建省則啟動逐步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並將引進臺灣、香港等地區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服務技術和先進人才,推動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鄒文開認為,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對學校來說,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提高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從而造就一大批具備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最終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對政府來說,也應該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對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院校予以支持,比如減免養老服務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學費、在全社會營造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氛圍等。而對社會來說,應繼續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培訓,精準培養複合型人才。同時,進一步暢通基層護理人員的上升通道,明確其職業前景,給予相應的工資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