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把孩子裝進口裡保護 —— 這是動物裡一種高級的繁育方式,名曰口孵(Mouthbrood)。其中魚類是精通口孵的大師,而慈鯛更是把這項技能演繹得出神入化,這也正是慈鯛之“慈”的來源。

在口孵過程中,根據親魚分工的不同又演化出了三種主要的口孵方式:

父魚口孵(Paternal mouthbrooders)

—— 口孵的工作主要由公魚完成,比如我們熟悉的龍魚,這種方式在慈鯛中極為稀少,目前已知只有一些西非的羅非類(Tilapiines),如黑頜鋸齒鯽(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黑頜鋸齒鯽(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圖:cichlidsforum.fr

母魚口孵(Maternal mouthbrooders)

—— 口孵的工作主要由母魚完成,這種方式在慈鯛中相當普遍,從南美到非洲目前大部分的種群都是母魚口孵,其中三湖地區除坦湖部分品種外涵蓋了馬湖和維湖絕大部分的品種。

雙親口孵(Biparental mouthbrooders)

—— 口孵的工作主要由公魚和母魚共同承擔,這種方式在慈鯛中相對罕見。但會比公魚口孵要多,目前已知大部分存在於坦湖。其中還有一種坦湖的俗稱“長鬚緞帶貓”的原生小型鯰魚Phyllonemus typus。以及南美洲和西非水域的幾種慈鯛。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含卵中的“長鬚緞帶貓”Phyllonemus typus夫婦,圖:見水印

無論是上述哪種口孵方式,親魚在口孵中都是一個大量消耗能量的過程,雖然有不少品種在過程中會少量進食,大部分品種還是停食狀態。並且大部分口孵過程會一直從魚卵持續到魚苗“起飛”甚至是能夠自由覓食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公魚母魚一起分擔消耗顯然要比單一公魚或者母魚獨立承擔的消耗要低很多。

有研究指出,雙親孵育關係中公魚的積極參與能加速母魚性腺的恢復,從而使它們的繁殖力最大化。

而且從情緒層面,親魚合作分擔的方式在面對外界壓力(如獵食者等)時必然會積極一些,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必然會穩固許多。所以,一般情況下,雙親口孵魚類都是一夫一妻制(Monogamy)。——這也不正是高級物種如我們人類所提倡的積極的社會關係麼。

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目前三湖裡有哪些品種是幸福的雙親口孵家庭。

1 Eretmodus cyanostictus 藍點狐狸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來自基皮利島(Kipili Island)附近的藍點狐狸,圖:Patrick Louisy

藍點狐狸夫妻關係並不算穩固,但至少在小魚出生的前後幾週會維持住。母魚會在先含卵兩週左右,然後把孵化出的小魚轉移到公魚的嘴裡,公魚一般會接替母魚的工作1-3周直到小魚能夠自由覓食。它們的夫妻關係會比尖嘴狐狸(Tanganicodus)們要強一些,夫妻間的攻擊性也不高。

2 Eretmodus marksmithi 馬克史密斯狐狸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來自基戈馬(Kigoma)附近的馬克史密斯狐狸,圖:見水印

馬克史密斯狐狸口孵的情況與藍點狐狸類似。槳牙狐狸屬(Eretmodus)是狐狸類(Eetmodines)裡的大型成員,成魚體長在9釐米左右,一窩卵一般有30餘顆。

3 Tanganicodus irsacae 尖嘴狐狸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野外的尖嘴狐狸,圖:AD.Konings

尖嘴狐狸是狐狸類(Eetmodines)裡最小的成員,成魚體長只有7釐米左右,並且受限於尖細的嘴型,它們一窩卵的數量只有20來顆,尺寸也比其它狐狸(Eretmodus、Spathodus)稍小。

4 Spathodus erythrodon 紅線狐狸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基戈馬水下1米處的一對紅線狐狸夫婦,圖:見水印

如其它狐狸類一樣,紅線狐狸會在繁殖前組成臨時夫妻關係。口孵的過程也是大同小異,只是公魚比起其它狐狸類要“渣男”一些,承擔口孵的工作時長行業稍短,常常地小魚獨立的最後階段都是回到母魚嘴裡度過,並且公魚在與“原配”脫離關係後往往會不顧情面地暴力攻擊。

5 Spathodus marlieri 馬裡耶狐狸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來自尼安薩拉克(Nyanza lac)的馬裡耶狐狸夫婦,圖:見水印

如其它狐狸類一樣,紅線狐狸會在繁殖前組成臨時夫妻關係。但相對其它狐狸類其公魚甚少會承擔口孵的責任,但有時還是會被觀察到公魚口孵的情況。同時,它們的領地性也比其它成員要弱。所以很多資料都把它們定義為母魚口孵型。

6 Gnathochromis permaxillaris 鴨嘴阿里特斯(尖顎吸塵器)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來自池圖塔灣(Chituta Bay)的鴨嘴阿里特斯,圖:Evert.Van.Ammelrooy

鴨嘴阿里特斯親魚在口孵時一天會把卵或者小魚互相轉移幾次。魚卵一般在第五天後就可以孵化,12天后就能起飛。每窩從30-100只不等。

7 Greenwoodochromis bellcrossi 貝爾克羅斯戰艦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魚缸中貝爾克洛斯戰艦,圖:見水印

貝爾克洛斯戰艦親魚會在口孵開始後約兩週時開始相互轉移幼魚,直到小魚能自由遊動後親魚仍然會在夜晚繼續把它們留在嘴裡守護。一窩卵約200只。

8 Greenwoodochromis christyi 克里斯蒂戰艦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一隻在池圖塔(Chituta)的公魚,圖:AD. Konings

其口孵方式與貝爾克魯斯戰艦類似。在小魚能自由遊動到獨立前,雙親還會守護約兩週左右。

9 Greenwoodochromis abeelei 阿貝勒戰艦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魚缸中阿貝勒戰艦,圖:見水印

目前雖然未有相關的口孵過程觀察記錄,但還是被生物學家們確信是雙親口孵魚,與斯坦尼戰艦(Greenwoodochromis staneri)的口孵過程類似。

10 Limnochromis auritus 阿里特斯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在凱凱瑟(Kekese)的阿里特斯家庭,圖:見水印

阿里特斯母魚會在口孵開始後約兩週時把已經孵化的幼魚轉移給公魚,直到小魚能自由遊動後親魚仍然會在夜晚繼續把它們留在嘴裡守護。一窩卵約100只。

11 Greenwoodochromis staneri 斯坦尼戰艦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夜晚時魚缸中的斯坦尼戰艦夫婦正準備“回收”小魚,圖:kim-jakobsen.dk

泥澤鯛(Limnochromines,包含上述的6-10的成員)裡最大的傢伙,能長至25釐米左右,口孵方式與其它成員相似。一窩卵至少約300只。

12 Haplotaxodon microlepis 兜口關刀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兜口關刀在湖裡的一家(上圖),小魚正在躲回爸爸嘴裡(下圖),圖:見水印

兜口關刀是群居生活,在繁殖時會脫離群隊,魚卵先在母魚嘴裡孵化,10-12天后小魚長至9毫米左右就主要躲進公魚嘴裡尋求庇護。它們的卵細小扁平,一窩達100-200只不等。

13 Perissodus microlepis 細鱗食鱗魚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細鱗食鱗魚親魚在帶小魚,圖:Patrick Noël

食鱗魚有兩個卵巢,而其它三湖慈鯛通常只有一個。它們一窩卵約有200多隻,並會在2天后就能孵化,一週後母魚會把小魚吐出由雙親一起守護在領地裡,一般在第十到十一天時小魚會長至6毫米,這時公魚才會在威脅來臨時把小魚收進嘴裡。在4-5釐米前的小細鱗食鱗魚以浮游生物為食,之後才開始它們的食鱗之路。

14 Perissodus paradoxus 大鉤食鱗魚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大鉤食鱗魚在魚缸和野外(圖上、下),圖:biodivmax

與細鱗食鱗魚的口孵情況類似,且大鉤雙親會在小魚起飛後守護至少6周以上。與細鱗小魚組群覓食不同的是,它們的小魚獨立後便會分散活動。

15 Perissodus straeleni 施特拉倫食鱗魚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繁殖色下的施特拉倫食鱗魚親魚護幼情景(圖上、中:Hans van Heusden),常態下的個體(圖下:unibas.ch)

施特拉倫食鱗魚一窩卵約100只,幼魚能自由遊動後親魚會再守護一個多月。幼魚體型細長並未如親魚般的高身。在湖裡繁殖的親魚雖然不常見,但繁殖並無季節限制。

16 Perissodus elaviae 伊拉食鱗魚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婚姻色下的新鮮採集上來的伊拉食鱗魚,圖:Adrian Indermaur

本種是坦湖裡最大的食鱗魚,能長至32釐米,口孵方式與其它食鱗魚類似。

17 Reganochromis calliurus 卡里樂銀箭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魚缸裡的卡里樂銀箭,圖:見水印

卡里樂銀箭母魚含卵後的第二天就會把卵轉移給公魚,在第一週的口孵期,雙親會頻繁規律地交替口孵,且轉移過程都在隱蔽的洞穴裡進行。第二週開始,主要的口孵工作便由公魚來承擔了。整個口孵期會持續一個多月。每窩約60只。

18 Tangachromis dhanisi 塔尼斯袖珍戰艦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泥澤鯛(Limnochromines,包含上述的6-11的成員)裡最小的成員,成魚體長8釐米左右,口孵方式與其它成員相似。一窩卵約50只。

19 Triglachromis otostigma 蜻蜓阿里特斯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貢貝(Gombe)水下的含卵親魚,圖:見水印

泥澤鯛(limnochromines)成員之一,口孵方式類似其它成員,每窩卵能達300只以上。親魚在繁殖期會數次交替口孵。

20 Xenochromis hecqui 赫克食鱗魚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本種未有繁殖觀察記錄,但經DNA分析發現其與其它坦湖食鱗魚親緣關係密切,因此極有可能具有相同的口孵習性。也是能長至29釐米的大傢伙,曾經在一隻母魚樣本的卵巢內發現有600餘顆卵。

21 Xenotilapia flavipinnis 七彩珍珠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不同地域的七彩珍珠表現,圖:見水印

七彩珍珠是群居性魚類,但在成年時會離開群隊進行繁殖。與其它雙親口孵品種一樣,母魚會先負責魚卵的初期孵化,一週後公魚再接替口孵的工作。兩週後小魚就能自由遊動,這時雙親會繼續口孵保護多兩週左右。

22 Xenotilapia nasus 大鼻珍珠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大鼻珍珠在野外,圖:見水印

大鼻珍珠是雙親口孵裡夫妻關係比較穩固的品種,可以持續數次連續的繁殖期。每窩卵約15-25只,母魚先口孵近兩週時間,公魚會接替母魚工作約一週。而口孵期結束後,親魚會繼續守護小魚數週時間。

23 Xenotilapia papilio 帕碧落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帕碧落在野外,圖:Ad Konings

帕碧落是雙親口孵關係最穩固的品種之一。母魚先口孵1-2周,公魚接著口孵1周左右,小魚釋放後親魚會接著守護至少兩週。每窩卵很少會超過15只。

24 Xenotilapia sp. 'papilio sunflower' 向日葵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不同地域的向日葵,圖:見水印

向日葵與帕碧落親緣關係極為密切,因此口孵習性也極為相似。

25 Xenotilapia spilopterus 斯碧落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長文」來看看22種坦鯛的不同口孵方式

▲ 斯碧落在野外,圖:見水印

斯碧落繁殖習性與七彩珍珠相似,同為群居性魚類,繁殖時脫離群體。母魚會先負責魚卵的初期孵化9-12天,一週後公魚再接替口孵的工作。兩週後小魚就能自由遊動,這時雙親會繼續口孵保護多兩週左右。每窩卵約40只左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