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廣西人的驕傲

劉三姐,廣西人的驕傲

國慶節慕名到陽朔,現不說秀峰矗立、絢麗多姿以20元人民幣為背景的灕江;不說石筍飛瀑、巧奪天工的銀子岩溶洞;也不說圖騰古道、奇山、秀水、幽洞的蝴蝶泉;更不說“到陽朔不到西街非好漢”的繁華樂園。僅要說一說印象·劉三姐。

劉三姐,廣西人的驕傲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我深信電影裡面的劉三姐。她生於唐朝中宗年代,真名叫劉三妹,廣西人,壯族。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她不僅勤勞聰慧,心靈手巧,而且容貌絕倫,長得宛如出水芙蓉。擅長山歌對唱,句如泉湧,悅耳動聽。常用山歌方式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離家出走。17歲那年漂泊到灕江被漁夫及漁夫的兒子阿牛收留,阿牛為人憨厚,正直善良,也喜歡唱歌,共同的愛好,使他倆從相識到相知,情投意合,相互愛慕,於是私定了終身。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劉三姐美貌,欲強行納為妾,遭到拒絕後,陰險設計以唱歌對唱的形式讓劉三姐選擇自己的愛情。她這種不屈服權勢、不唯利是圖,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鼓勵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

聽說印象·劉三姐由世界級導演張藝謀總導,一聽就咋舌。名人包裝如金身打造,讓久負盛名的劉三姐更錦上添花,更光彩照人。

張大導的作品、才氣讓我五體投地,他的劇場一直以大紅為主導,以現代科技、燈光音響為核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張大導總導的印象·劉三姐我認為有四個看點:

一是新。創意新、創作新、形態新、手法新,創意獨特,前無古人。跳出了傳統的舞臺以人為創作的束縛,以“山水實景演出”是人與自然共同的創作。山峰的隱現、水鏡的倒影、煙雨的點綴、竹林的輕吟、月光的披灑隨時都會進入劇場演出,成為美妙的插曲。

二是秀。人物秀、服裝秀、燈光秀、佈景秀。秀出了桂林的山水,秀出了民俗風情,秀出了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給觀眾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

三是真。真的景色、真的物體、真的場地、真的情感。水裡的船,岸上的樹,演員牽的牛都是真的。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將劉三姐的山歌,民族風情 ,灕江漁火等實景有機組合,不留痕跡的溶入山水,達到了如詩如夢的效果。

四是大。大排場、大氣勢、大形式、大膽子。演員就有700多人,漁船有800多艘,周圍山峰13座,這樣的場景還是很少見的,說到膽子大可不是瞎說的,當初月亮船上的那個美女為體現壯族少女豪情奔放,是光條條、赤裸裸手舞足蹈的,每場望遠鏡都很暢銷。

綜觀印象·劉三姐,的確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但筆者認為還有如下三個遺憾。

一是不緊促,感覺“散”,60分鐘左右的演出,要給觀眾足夠的節目去享受,能讓人回味,讓人記得住、記得牢的少,沒有真正突出主題是劉三姐,劉三姐是哪裡人?是做什麼的?去哪裡了?

二是高潮沒達到,感覺沒激情。這個激情不是讓觀眾“捧腹大笑”或是“嘻嘻哈哈”,我說的是劇場要靜中有動,動中有勢、勢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才能得到收穫,才達到觀眾觀看的目的。

三是沒“見縫插針”,沒及時為觀眾提供節目,在導具更換,燈光全部熄滅時,音樂也停了,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讓觀眾可看的可聽的節目。比如在觀眾的左右方裝置移動的屏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