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三缺一」!抱團進軍私募爲哪般?

本文2413個字,大概5

分鐘讀完。


四大行“三缺一”!抱團進軍私募為哪般?


8月以來,四大行紛紛成立投資公司,並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國家隊如此大動作進軍私募,寓意幾何?

1

四大行“三缺一”

所謂四大行進軍私募,並不是說從事私募業務,而是在旗下成立投資公司,並以投資公司的名義申請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債轉股。

8月3日,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率先成功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8月27日,農業銀行的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備案;

9月29日,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完成私募管理人備案登記;

9月30日,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也成立了私募基金子公司中銀資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但是尚未在中基協備案。

自此,四大行均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除了中行還未備案外,工農建均已蓄勢待發。四大行除了備案私募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債轉股。按照政策規定,“鼓勵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由其依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依法依規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實施債轉股。”

2

抱團進軍私募,政策紅利開路

政策支持成立基金公司並不是拍腦袋決定的,得幹事。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農行旗下的農銀投資已與34家企業簽署債轉股框架協議,在同業中首次以“自有資金+募集社會資金”方式投資央企債轉股項目;

建信投資累計簽署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意向框架協議項目51個,簽約金額6400億元,落地金額1105億元。


四大行“三缺一”!抱團進軍私募為哪般?


此外,國有五大行之一的交行也同樣成立了債轉股實施機構——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不過目前沒有備案成為私募管理人,但看這趨勢,基本也是時間問題。

而之所以銀行大張旗鼓債轉股,背後少不了政策支持。

1月份,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做好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相關工作的通知》,允許發起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6月份,銀保監會發布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設立附屬機構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實施債轉股;

8月份,發改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五部門印發的《2018年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明確,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設立子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股權性資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在政策不斷刺激下,債轉股不斷持續推進。

3

什麼是債轉股?

所謂債轉股,就是將債權轉化為股權。例如A公司欠了B公司一筆債務,可現在A公司沒能力還了,於是B公司大慈大悲:這筆錢不就不用還了,就當做是股份,算我投資你的。

這麼一來,A公司減輕了債務,B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更好看了,皆大歡喜。但請記住,這就像投資一樣,風險永遠不會消失,只會轉移。你以為的“沒有風險”,只是別人為你承擔罷了。而債轉股所“轉”的標的——不良資產,就是最大的風險。

當然,實際的債轉股並沒有例子中那麼簡單。首先銀行會將不良資產轉給資產管理公司,再由資產管理公司執行具體的債轉股事宜。債轉股後,資產管理公司便成了股東,並行使相應的股東權利。而資管公司也可通過股權投資,來分享轉股後企業經營效益好轉所帶來的收益。

4

怎麼轉?

要說債權股的歷史,此前我國早已經成立了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處置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名字也是響噹噹,分別是:華融、長城、信達和東方。不過,處置不良資產,實施債轉股的機構也不一定非要是資產管理公司。理論上,債轉股可以有3種方式運作:

1、銀行直接將企業債權轉為股權。但目前這種模式法律明令禁止,一來是加大銀行自身資金壓力;二是在當前債務高企的時代,這種轉股模式會直接將銀行壓垮,進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2、銀行將債權打包給第三方,並由第三方來實施具體債轉股事宜。

3、銀行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來實施具體債轉股事宜。這也是目前國有五大行進軍私募所正在做的事。

但這次的銀行債轉股並不是簡單的轉化成股權就完事了,它還多一步:設立基金。這就相當於發股還債,把股份賣出去,利用基金募集來的資金來償還債務。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通過基金把債轉股打包出去,難免會有轉移不良資產風險的嫌疑。不過別擔心,去槓桿、降不良貸款率是國家意志,你擔心的事國家早就想好怎麼解決了。

6月份的定向降準所釋放的約7000億資金中,就有5000億是用來支持債轉股的。社會上資金多了,銀行壓力也小,也有臺階下。銀行能穩下來,你的錢自然就沒什麼大問題。銀行少了壞賬,企業不用還債,資金又多了投資渠道,可謂一舉多得。

5

對私募行業有何影響?

既然是五大行牽頭,自然就不會是說說而已。目前五大行的債轉股項目多為高負債,但較為優質的企業項目,且個個金額都不少。據悉,建行旗下的建信投資的簽約金額和落地金額分別為6400億元、1105億元,也是目前銀行系債轉股機構中落地項目規模最大的機構。

但問題是銀行的這些投資公司也需要找優秀的股權基金來重整雄風,不然這些風險就永遠在轉移,永遠得不到消除。這對於投資股權基金的投資者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不過,債轉股也並不全是不良資產,根據相關規定,“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所有制企業,以及包括財務公司貸款、委託貸款、融資租賃債權在內的多種類型債權均被明確納入市場化債轉股實施範圍”,因此私募機構能選擇的項目有很多,同時也更理性地優中選優,長期來講是有利於投資者的。

據私募排排網四季度私募基金投資策略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量5024起,涉及投資金額合計達5795.02億元人民幣。整體來看,2018上半年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理念更加理性,在市場整體優質項目稀缺的情況下,以螞蟻金服、京東物流、平安醫保科技為代表的獨角獸企業吸金能力更加凸顯,大額融資案例顯著增多。

不過,私募終究離不開絕對收益,尤其是在新規之後的大洗牌,不合規的將被逐漸淘汰。未來,私募行業的運作在國家隊引導下也會更規範,私募產品也會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