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怎麼孵小雞的?爲什麼會挑選一些「寡蛋」出來?

老實巴交鄉里人


農村裡幾乎每戶人家都會飼養一些土雞,也不完全是為了賣錢,因為自家逢年過節都需要殺雞,母雞也可以用來下蛋,再說家裡的剩菜剩飯就可以用來餵養土雞,不然就浪費了。在農村裡一般都是自家孵小雞的,為了保留土品種。現在很多人都是直接買小雞,因為自家孵小雞不但麻煩而且風險也大。



其實母雞孵小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瞭解,可能城市人就不一定知道了。母雞下了一段時間蛋後就開始抱窩,一般都是選擇在春天天氣變暖和的時候孵小雞,這個時候成功率會更高。

這個時候往往會為母雞重新準備一個暖和的窩,放上20個左右的雞蛋。抱窩的母雞母性很強,會用身體把所有孵蛋蓋住。孵小雞這段時間,母雞基本上都是蹲在窩裡面,一天只有在進食的時候才會離開窩,非常敬業。


很多城裡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寡蛋”,其實就是母雞沒有受精所下的雞蛋,因為母雞下蛋不一定要受精的,寡蛋是肯定不能孵出小雞的。到現在也沒人有辦法判斷出雞蛋有沒有受精,因而一旦運氣不好孵一次小雞,就會有好多枚寡蛋。農村裡在孵小雞一週左右就會開始篩選寡蛋了。

農村篩選寡蛋都是採用自己的土辦法,晚上用手電筒照射孵蛋看,全憑經驗觀察雞蛋內部變化,母親有時候也會有判斷不正確的,早一點發現寡蛋也許還可以吃,太久了那就完全變質只能扔掉。通常寡蛋都是給大人吃,小時候父母說小孩不能吃,直到現在也沒弄明白為什麼小孩不能吃,可能是因為變質怕危害身體吧,而父母可能是捨不得扔掉。


小雞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會破殼而出,有時候遇到母雞中途不抱窩了,農村叫做“消抱”,這是最頭疼的事。母親一般都會採取急救措施,比如會烤燙一些穀類埋住孵蛋,每天都要烤燙幾次,儘量孵出小雞,減少損失。小雞出殼後,會準備一些碎米粒用來餵養小雞,母雞往往會帶著小雞覓食,這個時候的母雞極具攻擊性,當你靠近小雞就會受到母雞攻擊。


老實巴交鄉里人


過去生活艱辛,關中農村有“看(養)雞稱鹽,看豬過年”之諺,家家戶戶都要養雞、豬。

奶奶是孵雞娃的行家裡手,每到春暖花開之際,家中老母雞都要譟牳(抱窩),不吃不喝,咕咕亂叫。奶奶總是顛著一雙小腳,跑遍半個村子,以每個高於市價2分的價格,收購帶“月兒”的雞蛋:半掩房門,將雞蛋拿到門扇下方,藉助門縫透過來的亮光,看雞蛋的大頭是否有一圈圓圓的暈。若有,則為受孕蛋,若無,則未受孕,為寡蛋;暈圈扁而大是母雞,尖而圓是公雞,十分準確。

另盤一雞窩,鋪上柴草,將20個左右有“月兒”的雞蛋平鋪在上面,老母雞就會張開翅膀,臥在上面,用翅膀笘嚴雞蛋。期間,每天只出來吃、拉一次,非常敬業。老母雞出來吃、拉時,須用被褥蓋上雞蛋以保暖,防止受寒而蜷黃,導致毛蛋。約21天,小雞會鵮破蛋殼,自行出來。幼時,以煮熟之小米飼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