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世上所有的愛都以結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近日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青年演員朱雨辰的古稀老母徹底火了一把。這位自詡“以整個生命為兒子奉獻作為終生信仰”的母親,深陷於“無私奉獻”的崇偉感中而不自知,彷彿是一個老齡巨嬰正操控著兒子的人生。在節目中,朱母對兒子的所言所行簡單概括為兩個主題:一是吃,二是控制。以匪夷所思的吃喝照顧表達對兒子的愛,以控制兒子的婚姻自主來索取愛。

朱母自豪地說:“我沒有自我,我完全沒有自我,我現在還能奉獻,我在家裡的位置就是,我頂兩個菲傭!”。十年來,跟隨兒子生活、跑劇組,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為兒子熬製果汁,一日三餐盯著兒子吃,無論在哪裡都隨身帶鍋,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朱母的廚房。朱雨辰曾在節目中說,他每天都喝不了兩口純淨水。有時著急出門,喝不下帶不了水,朱母非讓他喝掉,他就說:“我還是人嗎?我怎麼覺得我是個桶,你有什麼就倒?”

朱雨辰並不像朱母擔心的生活低能。有一次,朱雨辰親手為母親做了一頓美味的飯菜,朱母的第一反應是愧疚,認為兒子做飯太受苦,此後硬生生地賴著兒子,跟隨跑劇組。若用心理動力學解釋,朱母此舉並非是滿足兒子的需求,而是滿足自己的需求罷了。她把個人的口欲依賴投射給兒子,再通過照顧兒子的方式滿足個人潛意識裡的依賴需求。這就是頗具迷惑性的病理性利他,這種防禦機制的解釋是“否認口欲慾望,並把它投射到貧困者(需要被照顧的人)身上,然後自己感到被滋養。”

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如果留心我們會發現,朱雨辰參加諸多電視節目,每次話題都集中在母子關係上,幾乎未提過父親。2010年,在北京衛視財經頻道《非常靜距離》中,他說在母子關係好的時候,他會稱朱母為“小朱媽”,朱母則稱朱雨辰為“伊特爺(老伴)”,這就很像一個老爺照顧小姑娘的感覺了。

從選兒媳標準看,朱母懷有強烈的全能控制觀念,根本不在乎兒女的心理感受。談到兒子的情感時,朱母一語雷人:“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會去幹擾。”,絲毫不掂量“干擾”這個用詞是否合適。一個心理發育正常的成人,應該既在乎別人的看法又能體驗他人的內心情緒。然而,朱母似乎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朱母透露,朱雨辰姐姐40多歲,至今未婚,這源於母親的付出讓她恐婚,無法擔負像母親那樣的責任。說這句話時,朱母滿臉雲淡風輕,甚至帶有笑意。

朱母要求兒媳必須是賢妻良母,“女人嫁人以後,就應該相夫教子,用生命去奉獻。”女人首先是個賢妻良母。其次,穿著不能暴露,是淑女型。最後言行得體,坐沙發時不能坐在扶手上。在兒子找對象的標準上,朱母稱“不能降低標準”。 40歲的朱雨辰至今未婚,朱母滿不在乎地說:“我兒子真的不著急,他分分鐘就可以(找個媳婦)!”(將誇大幻想投射到兒子身上,朱雨辰的痛苦似乎完全不能被母親理解)。朱雨辰與湯唯、姜妍的戀情終結於朱母的干涉。“我結婚50%是為了媽媽”,朱雨辰曾說。

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抑鬱的本質是將指向他人的憤怒指向自身,內疚感便是導致攻擊轉向的情感動力。全能控制的母親會養育出抑鬱的兒子。朱母以自我犧牲的名義誘發出孩子的內疚感,從而奪得對孩子的控制權。作為孩子,一旦反抗,疚感就會從TA的道德良心裡冒出來。朱雨辰的憤怒首先指向母親,隨後內疚感告訴他“恨母親是不對的”,最終憤怒會以無能和無力擺脫的感覺指向自身,形成抑鬱情緒,嚴重者會導致自殘和自殺。

朱母巧逼兒子吃雞毛菜就淋漓極致地再現了上述心理現象。從小到大給朱雨辰做菜後,朱母慣用苦肉計,常言“不吃就是不孝”。某日,朱母買了在北京很難買到的雞毛菜。吃飯時,朱母一根雞毛菜都不夾,朱雨辰頓時就火了,放下筷子就走。朱母當晚讓兒子看著她的手說,“媽媽為了整這個雞毛菜,把手都弄裂口了,你怎麼說不吃就不吃呢?”,朱雨辰立刻向媽媽求和,請母親給他煮麵條,並把那一盤雞毛菜統統加進去,硬撐著吃光了所有的面和菜。

朱雨辰對母親的控制堪稱絕望,曾說:“你會把我搞死的!”,“我有時候會累,就是很無奈,又氣又愛,她就那樣,你也沒辦法說她。……自己想想又何必呢?橫豎是個接受,又何必搏鬥一番呢?”,這簡直就是一個抑鬱者的內心獨白。

朱雨辰,別再慣著你媽了好嗎?|心理諮詢

有人總會以這句話勸導母親放開孩子:“世上所有的愛都以結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然而,從心理上來說,朱母似乎就是一個嬰兒,寄託於嬰兒主動和父母分離根本就是幻想。8年前,朱母就曾說過:“我下決心,我要改”,可是至今依然如故。由此可見,這個分離-個體化的任務只能靠兒子來完成了。某主持人在專訪節目中提醒朱雨辰:“千萬不要成為媽寶啊!”。“不會的,我還有理智!”朱雨辰說。最後想對朱雨辰說的話是:“別再慣著你媽了!再慣著你媽,老媽真會‘返老還童’的!”,獨立自主就從擺脫內疚開始吧。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