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穴位点刺加大蒜汁外敷治疗口唇疱疹

口唇疱疹又称颜面疱疹,是一种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易好发于秋季干燥、温度多变季节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初起患部往往先有灼热、瘙痒及潮红,继则在口唇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历时一周左右小水泡破裂后会有糜烂、渗液,逐渐干燥结痂后可自愈,愈后患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常由于感冒、发热、疲劳、睡眠不足、抑郁、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因素致使免疫力下降,使潜伏于体内的疱疹病毒大量繁殖而发病。该病具高度传染性,亦可反复发作。需要与口炎、手足口病等病症相鉴别。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穴位点刺加大蒜汁外敷治疗口唇疱疹


口唇疱疹可归入中医学的“上火”;“口唇湿烂”;“唇风”;“紧唇”;“瀋唇”范畴。《外科大成?唇部》言:“唇风生下唇,发痒不痛,肿裂流水,由胃火上攻也。”明确指出口唇疱疹是由于脾胃积热上攻口(唇)舌,加之外感风热之邪浸渍口唇而致病。治宜清热解毒,镇痛止痒,消肿祛湿。穴取耳尖,令患者取舒适端坐位,术者一手拇食指在患者耳郭的上方力量适度的上下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捏持耳尖部,右手持小号三棱针(亦可用消毒后的缝纫针、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露出约1、2分长的针尖对准穴位局部快速点刺一下即可,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后,接着术者用双手拇、食指做一捏一放的挤压尽可能的是颜色较深的血外泄变至淡红色为佳。术毕将血迹搽拭干净后再用络和碘常规消毒。针刺处当天24小时内应保持干燥、清洁,禁止湿水。针刺同时嘱患者于家中取紫皮独头大蒜一头捣烂如泥,用消过毒的医用棉签蘸大蒜汁均匀外涂口唇疱疹处,每日早晚各一次。《灵枢·口问》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遵《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血实者宜决之。”之古训在具有止痛、祛风、开窍、活血、消肿、泻火、解毒、散瘀、调和阴阳之效的经外奇穴耳尖处放血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以治本。取具有天然抗氧化、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的大蒜汁直接外涂口唇疱疹患处来治标。可使口唇疱疹症状发展得以控制,痛痒表现随之解除便能在很短时间内痊愈。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