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兒童自理能力非官方統計報告。這些從哪裡來?

今天的開頭,要說一個小程序的偶然雞湯史。

「面向兒童(不論障礙)、面向生活技能、永久免費、永久更新」的七維檢核評估小程序推出到現在,我們很懶地只做了一波的宣傳。

這都半年的時間,想著光埋頭寫新量表可不行,是時候再自我吹捧一下。

然後去後臺一統計,點擊量居然過萬。再除去自己人、除去無效數據、除去做得太快的數據,發現已有1312個用戶參與,得到了4372組較為真實的數據。而這些人裡,有34.2%在近一個月內有過新的評估。也就是說,已經有了專屬的粘性用戶。

對很多熱門產品來說,這可能就是一天的量。但對一款評估類、而且更聚焦特殊兒童生活技能的小程序而言,還是很亮眼的數字。

為了不浪費數據,我們索性就做一次《小齡兒童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報告》。但得出的分析,卻讓人大吃一驚......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最不受歡迎的,是安全技能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非常!

非常出乎意料的結果!

安全技能,居然墊底,點開率3.9%。

社區適應,5.7%,緊隨其後,倒數第二。

這兩個我們予以眾望的種子選手雙雙滑鐵盧,加起來還沒有後續更新的「走訪親友」的一半多。

說好的「以未來為目標的融合」呢?可能的解釋是,這些受測孩子的年齡都比較小,都被爸媽們保護得很好,暫時沒有「安全」的需要。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在安全技能裡,「學校安全」又是做的人最最少的。

也許家長潛意識裡覺得,「這個量表不是對我說的」。不過,送到學校就該是老師包辦一切嗎?這點值得思考。

當然,飲食毫無疑問TOP1,點開率佔總體的25.07%,也符合一貫的中國特色。

孩子最配合的,是乘地鐵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從量表條目的通過率來看,我們基本可以找出這1312個孩子們在得分上的共性:

前五位的高分技能分別是——

技能

得分率

乘地鐵

80.3

做客規則

72.4

喝水技能

62.8

運動安全

60.4

使用餐具

58.7

很明顯,在前五名裡戶外社交就佔了三個

雖說安全技能和社區適應不怎麼受歡迎,但統計結果表明,對這群已經把孩子推向融合的家長來說,成效還是顯著的。

所以,帶孩子出去玩吧!也許可以預測,隨著融合的普及和社交訓練的增多,大部分的孩子,無論障礙,都能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家長最崩潰的,是擤鼻涕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在日常的家長群答疑解惑裡,如廁問題是諮詢的大頭。但大數據告訴我們,擤鼻涕才是那個最困擾人的生活「黑洞」。

同時,它也是蟬聯了「最受歡迎的訓練方案」榜第一名。這個下一段細聊。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會自主擤鼻涕,恭喜你,你已經成功讓66.4%的家長嫉妒了!

訓練方案的紅榜黑榜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這個回合主要比試的是「查看訓練方案的次數/做題的次數」,篇幅限制,這裡只列出了前五和後五名選手。

可以看出,擤鼻涕和學校安全分別名列榜單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與之前相呼應。也可知這次所選的4372組數據還是較為可靠的。

根據這些反饋,我們也在籌備下一階段的整改,比如對這些重點需求的技能多加一些訓練方案

用戶畫像:中年媽媽是大頭


1312個孩子+4372組數據: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完全統計


1312個用戶裡女性佔到67.45%,是男性的2倍還多,其中30-40歲的中青年佔了40.4%。不意外。

要說意外,那就是18-24歲的用戶居然能佔到23.8%,幾乎和25-29年齡組持平。現在的媽媽好年輕啊!(當然,也可能是亂入了一些特教老師)

總 結

從這次的數據整理中,我們試圖去拼湊出小齡孩子家庭的訓練軌跡,發現大部分家長仍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煩惱裡,願意/敢於帶孩子做社區融合的比我們預期要少,而對安全意識的關注仍然處於非常萌芽的階段

但同時,我們在整理後臺留言時,又很感慨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將育兒當做一種雙向的使命,在育兒中「育己」——

@噴泡小蟹:

能不能加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很容易感到無奈和壓抑。我是單親媽媽。

@Miss ANDY:

後面希望可以有情緒發展的模塊,還有想學一些如何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酉心十九:

實用的!孩子別的得分還可以,就是安全技能太差了,心有餘悸。看來是我一直忽視了......不能不學習!

注:小程序仍以3-15歲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主,大家留言集中的情緒、模仿能力等量表,我們將陸續開放。

但很遺憾,暫時不會做面向家長的心理疏導量表。不過,我們公眾號準備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可回覆關鍵詞「家長心理疏導」查看噢。

還有一些突如其來的好評。對待特殊群體,人們的態度正在越來越開化——

@康宏:

感謝你們對特殊人群的關懷,真有意義!雖然我是無聊看到附近的小程序,但是真的很棒!

@李明旭:

從公眾號上看到這裡。我是一名普校老師,雖然還沒有接觸過特殊孩子,但謝謝你們,讓我發現這群孩子的可愛,希望能有機會教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