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ICO項目存活不過4個月 真金白銀換來竟是無用代碼

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大約有56%的ICO項目存活時間不超過120天,參與ICO無疑是重金買來一串沒有意義的代碼。不僅如此,禁令之下ICO代投與變相ICO詐騙時隱時現,投資者安全誰來擔?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之後,我國ICO項目已被肅清。但在投資者群體中,ICO依然以某些形式存在著。今年1月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呼籲進一步打擊ICO及變相ICO行為。

近日,在臨近9.4監管一週年之際,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題為《關於進一步開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的通知》的公告,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可見,我國對ICO以及各類通過虛擬代幣集資詐騙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以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金色財經針對國內外存在的一些常見ICO與代幣詐騙手段做了整理,希望投資者時刻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近六成ICO項目存活不過4個月 真金白銀換來竟是無用代碼

ICO造富神話已破 風險高存活率低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譯為首次代幣發行。ICO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部分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很多投資者懷揣百倍財富夢不顧政策警示參與ICO,最終往往得到的是歸零幣的結局。

首先,即便在那些ICO合法的國家,ICO也並非網傳的那樣一本萬利。相比股票市場,代幣市場的波動要更為巨大,風險也更高。特別是在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持續低迷,ICO代幣破發的情況比比皆是。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大約有56%的ICO項目存活時間不超過120天,參與這些ICO項目無疑是花錢買了一串沒有意義的代碼。而存活下來的44%的ICO項目,他們的代幣在上線後,也有較大概率出現上線交易所後破發的狀況。可見,參投ICO早已不是穩賺不賠的暴富捷徑,而是一條危機四伏的荊棘之路。

其次,在世界範圍內由於ICO目前都缺乏有效、合理的監管,市場也非常的不成熟,導致不少投機者以圈錢為目的進行ICO,發行毫無價值的“空氣幣”,不僅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讓很多合規ICO,乃至整個區塊鏈行業蒙受了不白之冤。也正因為如此,我國監管採取果斷的監管措施,及時制止了ICO亂象。

瞎子過河 ICO代投坑你沒商量

雖然即便是參與ICO也很難獲得豐厚的回報,但在許多投資者看來投資ICO依然要比投資二級市場機會更大,所以仍有ICO、私募的需求。在我國,ICO已被明令禁止,因此催生出海外ICO代投產業。

由於ICO代投是上不了檯面的違法行為,所以主要通過Telegram、QQ、微信等社區傳播。ICO代投風險極高。首先,通過社區做ICO代投,沒有信用良好的平臺做背書,也沒有嚴格的KYC,你甚至連對方的真實姓名都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去參與海外ICO項目的代投、私募,無疑是瞎子過河,自己往坑裡跳。

ICO代投詐騙案件屢見不鮮,例如今年2月12日凌晨,ICO代投社區“六點鐘工會”的Telegram電報群突然被解散,組織者捲款跑路,大約40名群員共損失309個以太坊。

有一些海外的代投平臺也面向中國用戶。他們雖然已經規模化、組織化,甚至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一旦項目方出現問題,平臺也不負責維權 ,加之國內投資者還存在語言上與區域上的障礙,出現糾紛時跨國維權將舉步維艱。

ICO代投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詐騙,比如有這麼一種很低級的騙局,想要加入代投群就要繳納100元入群費,也許你會想著反正100是小錢,損失了也不心痛。但騙子騙的就是這樣許許多多的100元“小錢”。

另外,即便你所投的ICO機構比較靠譜,但諸如代投手續費怎麼收,代幣怎麼發,什麼時候發,有沒有鎖定期,上線那些交易所,要是代投失敗怎麼退還,有沒有其他什麼收費等等,這些環節都可能存在無數等著你跳的坑。

總之,ICO在我國屬於違法行為,由此催生出來的代投產業也是非法的,在沒有合理的監管與市場秩序下,不僅面臨被欺騙的風險,而且一旦出現糾紛,也將面臨維權難的風險。

用“創新”掩蓋風險 變相ICO與代幣詐騙盛行

ICO的造富神話已經破滅,一項項目方、交易所為了尋找新的利益點,使用新概念對ICO進行重包裝,其中IFO(首次分叉發行)、IMO(以礦機為核心的代幣發行)與IE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代幣發行)都曾在某一段時間內盛行過。

IFO是通過現有幣種,比如比特幣硬分叉發行新幣的方式,由於分叉幣的背後往往沒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市場也不需要更多的像BTC這樣的“空氣幣”。因此,分叉幣很容易價格歸零。截止目前,已有不少分叉幣宣佈破產,還有一些分叉幣莊家操盤嚴重,“割韭菜”投資IFO項目的風險很高。

IMO是一種通過礦機發行數字資產的方式,涉足其中的既有像迅雷玩客雲(後經改名為“鏈克”)這樣的傳統互聯網企業的項目,也有區塊鏈初創企業。IMO的目的不一,有些是為了掩蔽ICO行為,有些則是概念炒作,利用區塊鏈的熱度來抬智能硬件產品定價,增加銷量。無論是哪一種,都存在潛在的風險。為此,2018年1月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風險提示稱: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IEO一般是指交易平臺通過某種方式發行加密貨幣,並進行公開的募資、銷售。有些海外交易所對外宣傳其加密貨幣擁有很高的升值空間,甚至不惜用“百倍幣”等誇張的宣傳語句來吸引投資者的目的。但實際上它們與其他加密貨幣一樣,價格受多種市場因素影響,並非只漲不跌,投資風險同樣很高。

綜上可見,在我國出臺監管政策之後,雖然本土ICO已經不復存在,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與海外機構在我國境內開展各類變相ICO活動,無論從市場角度還是從法律角度都存在很高的風險。金色財經呼籲大家謹防ICO與各類變相ICO,避免上當受騙。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