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武阳买茶” “烹茶尽具”

出自西汉王褒的《僮约》,这是茶器具以主奴契约的形式第一次有了文字记载。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时光机一下子来到晋朝,杜育的《荈赋》有对茶具的记载,“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杜育在赞颂茶的同时,顺便提出茶具要选择“出自东瓯”的青瓷器;酌取茶汤要用的匏瓜做的盛器,就是饮茶用器。

即使如此,那时茶器与酒器、食器仍然处于混用的状态。

唐代,一个文化绚烂的时代,茶文化也不例外。这时茶器才从酒、食、茶混用中独立出来。陆羽《茶经》正好记述了唐代煎茶所用的24器,明确了茶器对茶的重要性。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千百年来,茶器对茶的苦苦追随,与人间情痴无异。从此,茶在器便在。

明代许次纾对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有这样的描述:“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洹,缺一则废。”泡茶器具的讲究与茶、水、火一样重要。

潮州人最是明白这个道理。潮州工夫茶起源于唐代煎茶道,它讲究“工夫”,水、火、器具和冲泡技艺缺一不可。潮州人做事的精细在潮州工夫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潮州工夫茶具极其精细,最为讲究。茶壶、盖瓯、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筷、锡罐、茶巾、竹筷、茶几、茶担,共十八种茶具。陈香白老人说:“十八种工夫茶具,饮茶之家,必须一一具备,方可称得上‘工夫’二字。”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只要提到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四宝便如影随形般地出现,孟臣罐、若琛瓯、潮汕风炉、玉书煨。

孟臣罐

即江苏宜兴朱泥壶,潮州人喜精巧,而惠孟臣为明清时期的制壶名家,他擅做小壶,所制小壶精细巧妙,最为潮州人推崇。现在多用潮州本地的手拉壶,同是以小为佳。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若琛瓯

《潮州工夫茶经》中道:“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潮州工夫茶茶杯以薄、小、白为佳。若琛瓯名称的由来很多:或是爱喝茶的大臣之名,得皇帝赏赐专制的杯子,后人取名“若琛瓯”;或为商贾李若琛所制茶杯得人们喜爱,其落款为“若琛珍藏”,后人称为“若琛瓯”。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玉书煨

即煮开水用的砂铫,在潮州当地又叫“茶锅仔”。砂陶质地,水开声动,与小壶搭配使用,以潮安枫溪做的最为有名。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潮汕风炉

工夫茶茶炉煮水烧炭用的炉子,其顶盖及火门盖可自由控制火起火灭,两盖关则火灭,两盖开则火起。一般配羽扇、铜筷、橄榄炭一同使用。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筷被电煮水壶所替代,茶担、龙缸、水钵等不必要的泡茶器具被省略,潮州工夫茶21式也化繁为简。

就像“茶道新生活”团队采写潮州时,陈香白老人说的话:

“一切得从实际出发,顺其自然,贴近生活。泡茶之前,我不是已经介绍了凤凰单丛和白叶单丛的特点了吗?我再边泡边重复着说,这简直像在演戏!你们不嫌累才怪呢?所以我把 21 式渗透进冲泡的过程中了,诚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随遇而安就好。”

工夫茶具也是如此,“吾道一以贯之。”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那么潮州工夫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化石”,是中国茶文化的具象表现。

潮州街头,一个茶盘,一个冲罐,三个小杯,一把茶叶,“来!来!来!喝一杯潮州工夫茶。韩信点兵,点精华,尽善尽美,茶文化……”

部分文字来自《茶源地理 潮州》

部分图片摄影:丘、幽鸣

来和茶道君约茶吧

茶源地理|最是讲究的潮州工夫茶具

▼点击阅读原文,精《茶源地理》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