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亲征。作为天可汗,他已经征服了突厥,摧毁了这个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成为西域诸国的共主。此时的他,正在向着隋炀帝未能完成的目标迈进,他要向东方征讨辽东,灭掉高句丽这个心腹大患。

这一战,李世民带了当时唐朝的家底,最为精锐的将士和最为知名的将领都跟随他来到了辽东。然而,他悲哀地发现,初唐那批将星,陨落的陨落,衰老的衰落,虽然给予了高句丽最为沉重的打击,占领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人口,但最终还是受阻于安市城,未能给高句丽致命一击。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这一战,唐朝军队是胜利了,来得雄伟,走得潇洒,可与此前战必胜,攻必取相比,还是留下了遗憾。可是,唐太宗却没有半点失落之色,他知道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如同世上没有不败的军队,不灭之国一样。在归途之中,他非常高兴地对一位低级将官说:

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这个评价,已经是非常高了。要知道,唐太宗一生戎马生涯,手下的优秀将领多如牛毛,然而他却认为,这些人都已经老去,只有这个年轻人,才是大唐的希望,也是最好的接班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大红大紫的薛仁贵。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作为一名低级军官,薛仁贵被唐太宗所注意,还有一段故事。就在即将到达安市城的时候,已经溃不成军的高句丽又凑齐了二十五万兵马,要与唐朝军队殊死一战。这一战也是整个辽东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战。

薛仁贵出身贫寒,他进入行伍之后,每战都冲锋在前,立下了不少功劳。但自始自终,没有扶持的他,只是一名低级军官。说白了,就是敢死队队长,无法成长为独当一面,指挥若定的大将。对于,这一战,薛仁贵有一个大胆冒险而又出人意料的打算。

唐朝之所以能够征服四海,唐军之所以能够胜多负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唐军的铠甲精良,武器尖锐。凭借装备上的优势,唐军往往能占据很大上风,这也是整体素质的表现。然而,薛仁贵决定,不穿铠甲,仅仅披上一袭白袍。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一战是高句丽的背水一战,输了以后唐军就直面安市城,此后的道路一马平川,高句丽很有可能会为此而被灭国。所以,无论是唐军还是高句丽军队,都会异常重视。届时,高级将官一定会亲临前线,薛仁贵就是盘算着要在他们面前露脸。

薛仁贵成功了,而且是大大的成功,他吸引的不光是高级将领,而且还有亲政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此时已经老了, 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亲自冲锋陷阵了,然而当他登上山顶,看到战场厮杀时,彻底被白袍小将薛仁贵征服了。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薛仁贵多次冲锋,在各个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如同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他神采奕奕,潇洒不凡,在唐军看来如同战神一般,对于高句丽看来却如同死神一般。薛仁贵的勇猛彻底激发了唐军的战斗力,也同样让唐太宗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当唐太宗激动地指着白袍小将问道:这是谁?竟然没有一个高级将领认识。当战斗结束之后,薛仁贵被迅速带到了唐太宗的面前。依旧是那一袭白袍,只不过上面浸透了血水,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在战场上,他的一袭白衣最为显眼,李世民大喜:这就是我想要的

由此,薛仁贵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担任了右领军中郎将,镇守最为重要的玄武门。此后的他,更是逐步成为了唐朝最闪耀的将星,他的作秀没有白费,也征明了唐太宗的眼光的确老辣独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