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打造「付費會員」需提升消費體驗

電商打造“付費會員”需提升消費體驗

近日,新京報以“付費會員 電商價格戰之外的另一個戰場”為題,刊發一文。文中指出:從阿里、京東、蘇寧易購,到網易考拉、貝貝網、每日優鮮,雖然各家電商的玩法不盡相同,但都在付費會員服務的賽道上露出了野心。

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電商服務步入付費時代,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從“免費”到“付費”,不能僅限於優惠和打折。在提升服務體驗上入手,才是長久之道。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5.69億人,較同期同比增長了10.2%。網購人群越來越多,用戶分化也會日趨明顯。在“精耕細作的下半場”,電商平臺通過付費會員制度,尋找優質用戶,固化消費群體,其目的顯而易見。

然而,在現今的互聯網市場,“付費會員”已不再新鮮。雖然,有不少用戶有“氪金”傾向,可面對花樣繁多的“特色服務”,用戶的消費意識也日趨理性。加之,有不少所謂的電商付費會員,只不過是線下VIP制度於線上的變形,缺乏平臺特色和直觀的實用性,亦讓不少消費者搖擺不定。

當前,我們正慢慢進入“體驗式經濟時代”。消費者對消費過程中的各色體驗更為看重。電商平臺賣的“付費會員”,不應該是短期的價格優惠,應該更注重線上與線下協同的情感及文化互動,讓用戶感受到“買買買”之外的付費體驗。

對電商平臺來說,打價格戰的結果,也只會讓會員服務,處於低質徘徊階段。當市場中的會員服務趨於同質化,今年來京東當會員,明年到淘寶當會員,兩者有什麼區別的呢?對此,電商平臺不妨在社交服務、專屬服務、大數據體驗等方面提供更多有創新色彩的活動。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日,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購物形式,它伴隨著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已萌生了不少文化內涵。“雙十一”於社交網絡中的火熱討論就是一種實例。若能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意味,並經由付費會員傳播出去,勢必也會帶動消費者的購物慾望。

同時,需要注意的事,從過去到現在,有不少互聯網行業的付費化過程都是十分粗糙的。消費者付費之後,卻感受不到明顯的提升,亦讓消費者對“付費”失去信心。電商平臺必須防止盲目收割流量的傾向,不能只注重收錢,不注重服務的提升。付費會員也是一種商品,只有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他們才願意長久掏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