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中醫認為,“夏溼秋除”。夏天一到,身體就會積累起來過多的溼氣,秋季必須想方設法的除掉,否則一個冬天身體都不會好過,各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

所以,秋季給我們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祛溼排毒”,徹底根除溼氣,身體才能越來越健康。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對於溼氣的瞭解並不是非常詳細,甚至不知道溼氣主要是從哪裡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瞭解一下。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第一,吃出來的

冰鎮食物: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發生冷熱交替都是非常不好的。

當我們大量的喝冰鎮飲料、吃冰鎮食物,這些都會對我們溫熱的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會傷害脾胃。

脾胃的運化功能一旦受損,體內的水溼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就會導致人體中的溼氣加重。

辛辣、肥甘食物:一些辛辣的食物以及油膩肉類,是不能經常吃的。

因為過度的攝入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脾胃失調,溼氣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就會在身體內部堆積起來,日久天長,溼氣重就難以避免了。

第二,外界環境

氣候的冷暖:秦嶺淮河將中國劃分為亞熱帶和溫帶兩部分,這兩種氣候的夏天雨水都比較多,尤其是南方以及沿海地區。

不僅夏季持續的時間較長,而且因為氣候炎熱,地表水分蒸發的快,空氣中的含水量十分豐富,因此,溼氣就會比較重。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季節的變化:夏季來臨時氣溫上升,天氣變得炎熱,於是,我們開始大幅度的減衣服,穿上短袖、短褲和裙子。

冬天來了氣溫降低,天氣變冷了,我們又開始加衣服,穿上毛衫、外套、厚棉襖。

冷熱交替之下,我們的身體可能會因為適應不了這種變化,而出現水溼積聚的情況,於是溼氣就加重了。

身體確實很容易就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就會經常出現溼氣的相關症狀。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溼氣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

一、口乾、口苦、口臭,口腔有異味。

二、虛胖,有小肚子,腹部有幾層游泳圈。

三、眼睛容易痠痛、疲勞,或有視力減退的感覺。

四、近期食慾不佳,容易噁心、反胃、消化不良。

五、大便燥結或是黏滯不爽、不成形,小便赤黃。

六、皮膚長痘痘,溼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七、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八、經常感覺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特別愛發熱、出汗。

九、身子昏昏沉沉、感覺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目眩。

十、頭髮才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皮屑,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十一、經常感覺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者突然莫名的突然驚醒。

除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

第一招,重視日常飲食

飲食的量:

日常飲食要注意節制,不要暴飲暴食,吃飯最好只吃八分飽,才能防止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食物加工:食品儘量選擇最新鮮的,離餐桌越遠的食品中的添加物質就越少。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還要儘量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避免油膩厚味之物,保持少鹽多醋飲食。

食品種類:食品一定要保持多種多樣,以粗糧和蔬菜、水果為主。

尤其要最多的攝取新鮮的蔬菜,比如韭菜、菠菜、蓬蒿、莧菜、大白菜、空心菜、馬鈴薯、山芋、南瓜、竹筍等。

第二招,自制健脾祛溼茶

日常喝祛溼茶——烏草根砂仁茶,不僅能夠起到祛溼的功效,還能夠健脾養胃。

烏草根砂仁茶是一款由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紅豆、枸杞、佛手等20種食材搭配而成的祛溼茶。

閒時可以將其製成茶包,每天取一包,健脾祛溼的作用也非常大。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第三招,適度排汗

促進排汗對於祛溼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要保證適度,出汗太多也是不利於祛溼的,因為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或者發生感冒等情況。

要想適度排汗,就要進行合適的運動,最好的排汗運動就是有氧運動。

比如快走、慢跑、瑜伽、打太極拳、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能夠促進氣血循環順利進行,還能增強體內水分進行合理的代謝。

喜歡偷懶的人,體內溼氣一定非常多,最好趕緊採取運動排汗祛溼的方法,動起來吧。

秋季,除夏溼正當時,牢記“四個小妙招”,養生、祛溼兩不誤!

第四招,艾灸合谷穴

艾灸祛溼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祛溼方法,既簡單又有效。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艾灸祛溼穴位——合谷穴,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溼功效。

長期堅持這種艾灸方式,祛溼效果也會大大增強。

合谷穴取穴方式:一手的拇指處,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距離合谷穴3~5釐米,進行艾灸,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

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就能起到很好的祛溼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