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館裡這架「劫後餘生」的支奴干,你知道它的來歷麼?

和中國航空博物館裡那些狀態完好的珍貴機型比起來,這架默默停在洞庫裡的“支奴幹”,無疑是保存狀況最“慘不忍睹”的。機身上被打得千瘡百孔不說,就連旋翼以及內部的設備也被拆得七零八落。很長時間它的來歷都是航空博物館的一個未解之謎。不過更廣泛的說法是,這架劫後餘生的“支奴幹”,其實是當年我們從越南戰場上揀來的“洋落”之一。至於為什麼會拆成這幅德行,想必咱軍工兔們的“優良傳統”你們懂滴。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能被我兔看上的,果然都不是什麼泛泛之“機”。在全世界範圍內各種大量裝備的直升機裡,還就數美軍的CH-47“支奴幹”最與眾不同。它不像常見的單旋翼直升機那樣只有一副旋翼,而是分別在機頭和機尾上方裝了兩個。通常,這種造型獨特的設計被稱為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

航空博物館裡這架“劫後餘生”的支奴幹,你知道它的來歷麼?

別看現在這種旋翼佈局只此“支奴幹”一家,別無分號,可是在那個直升機還普遍造不大的初創時期,為了能讓直升機有更高的承載能力,給它裝上兩個旋翼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曾研製過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的,只有美蘇兩家。比起美國人來,蘇聯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也並不算晚,早在1952年,著名的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就曾研製過一款名叫雅克-24的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1955年才與公眾第一次露面,後來不但試飛成功而且還裝備了部隊。可是使用後才發現,這種直升機卻存在著很大的設計缺陷。

我們知道,一般的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飛行時,旋翼在產生升力的同時,也會產生作用於機體的反作用力矩。如果沒有尾槳作為平衡的話,直升機就會像沒頭蒼蠅一樣轉個不停。而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卻與之有很大的差異。兩副旋翼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旋轉的方向也正好相反,這樣一來反作用力矩就可以互相抵消,並不存在扭轉的問題。

航空博物館裡這架“劫後餘生”的支奴幹,你知道它的來歷麼?

但是,這種結構型式的直升機所存在的缺陷也十分明顯。從氣動佈局來看,前旋翼產生的渦流會對後旋翼造成很大的氣動干擾,這導致後旋翼始終是處在非常不利的氣動環境中。為了降低干擾程度,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通常都會把後旋翼裝得更高一些。可是這個問題當時的蘇聯人卻並沒有考慮周全。雅克-24的兩個旋翼距離太近,再加上中間有複雜的傳動系統,導致了機身有嚴重的顫振問題。

也許正是因為被自己的直升機給“顛”出了陰影,此後蘇聯人便再沒有類似的直升機設計。可是同樣的旋翼佈局,在美國人手裡的境遇卻是大相徑庭。幾乎與蘇聯人同時,採用縱列式雙旋翼的CH-21“飛行香蕉”直升機,也獲得了美國海軍的青睞。隨後,波音公司所推出的CH-47“支奴幹”則更是大放異彩。

得益於縱向式雙旋翼佈局有較大重心範圍的優點,CH-47的機艙也被設計得足夠寬大。起初,“支奴幹”只是作為一款起飛重量不足15噸的中型直升機來設計,但是現在,經過幾輪改進的CH-47D其實已經具備了重型直升機的載重能力。在高強度的作戰條件下,甚至可以將一個成建制的榴彈炮連運送到的任何作戰地域。

航空博物館裡這架“劫後餘生”的支奴幹,你知道它的來歷麼?

由於沒有尾槳,這意味著“支奴幹”直升機可以節省下7%-10%的功率用於增加載重。此外,也並不存在尾槳妨礙人員裝備進出貨艙的問題。而且因為有兩副旋翼提供升力,這樣每副旋翼的尺寸都可以做得小一些。相比於其他重型單旋翼直升機,“支奴幹”對起降條件及空間的要求則會更低。因此,對於複雜的地形,特別是高山峽谷等極端環境而言,CH-47擁有著其它機型所不具備的超強適應能力。遇到幾乎沒有著陸場的情況,它甚至還能上演懸崖邊懸停的獨門絕技。

也正是因為這些特性,決定了這款年過60的沙場老兵,直到今天的反恐戰爭中也仍有用武之地。可是,這款功勳直升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卻屢屢受人質疑。自阿富汗戰爭以來,美軍被反美武裝擊落的17架直升機中,光是“支奴幹”就佔了有一大半,而且當年還造成過幾十名“海豹”喪命的慘劇。儘管CH-47體型龐大,速度不快,機動也算不上靈活、又很容易遭到攻擊,可如果換作你是指揮官,一邊是最多隻能搭載10人的“黑鷹”,一邊是能輕鬆搭載30人的“支奴幹”,你又能做什麼樣的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