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知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名作《笑傲江湖》里,极为嚣张的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曾经提到,他最为佩服的人有三个半,这“三个半”全都是当世江湖上的顶级人物。这“三个半”论,其实并不能算是金庸先生的首创,历史上曾经提起“三个半”的大有人在,比如说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袁世凯。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曾经一度权势熏天的袁世凯自然有着狂傲的资本,天下能够入了他“法眼”的真是不多,他就曾经说过:“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口气非常的大,然而在看过这三个半人的简历后,真的让人难以反驳。

张佩纶(1847-1903)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张佩纶,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河北唐山丰润人,1871年(同治十年)中的进士,授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在清廷中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等人被称作为“清流”主将。

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任职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是这场战争中的主战派,曾主管过福建海疆事务,因福建水师被法国舰队攻灭,被褫职遣戍。之后,获释后,他做起了李鸿章的幕僚,甲午战争期间,因被弹劾干预公事,迁居南京。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张佩纶被李鸿章启用随办和约,之后,李鸿章曾保荐张佩纶,清廷以四品京堂起用,但张佩纶没有出来任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张佩纶病逝于南京。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李鸿章对张佩纶颇为看重,还将自己的小女儿李菊藕嫁给了他做填房(第三任妻子),两人的儿子张志沂有个非常著名的女儿,即后来的民国时期女作家张爱玲。张佩纶的学问非常渊博,时人认为足以和张之洞并驾齐驱。

徐世昌(1954-1939)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出生于河南卫辉城曹营街,是袁世凯身边的重要谋士。

徐世昌早年丧父,家道中落,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已袁世凯结识很早,因袁的资助,得以前往科举,并中进士,被清廷编入翰林院任职,认识了不少朝中大佬。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翰林院待了将近十年的徐世昌,就任新建陆军的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助手。之后,徐世昌又回到朝廷中工作,官职屡屡升迁,不仅做了军机大臣,还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排名还在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之上。

徐世昌身在高位,与袁世凯的联系很是紧密,后来袁世凯的复起、掌权背后,都有着他的身影闪现。

1914年(民国四年)徐世昌受袁世凯之邀,出任了政府国务卿的职位,同年,又因探查到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而辞去职位,过起隐居生活。1918年(民国七年),冯国璋被赶下台,人缘关系极好的徐世昌被选任为大总统,直到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曹锟的逼迫下离职。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徐世昌晚年时期也极其关注时局,对于日本人极为痛恶,屡次拒绝日本人的官位,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徐世昌病逝于天津,时年八十五岁。

杨士骧(1860-1909)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杨士骧,字萍石,号莲府,祖籍盱眙,江苏淮安人,家庭条件优越,祖父杨殿邦曾是漕运总督,1886年(光绪十二年),杨士骧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被选庶吉士,授予编修。

杨士骧在朝中极有人缘,又擅长于处理各种事务,后来就被外放为了直隶通永道,不久又升为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只是十几年时间,就成为了清廷的重要官员。杨士骧在时人眼中以“干练”著称,1897年(光绪二十二年)的曹州教案以及1898年(光绪二十三年)的胶州湾事件,都是由他出面妥善解决,

1904年(光绪三十年)杨士骧接替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任上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使得山东境内的黄河没有泛滥。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杨士骧又再次接替袁世凯升任为直隶总督,期间为袁世凯训练新军,提供了大量经费,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极为亲密。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杨士骧曾上书治理永定河,并主张改革京畿地区田赋和徭役,虽为清廷重视,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1909年(宣统元年),杨士骧病逝在任上,享年50岁。

张謇(1853-1926)

袁世凯“混混”出身没文化,可他平生最佩服这“三个半”文化人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清末状元,积极创办实业,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还多处兴办学校,是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公认的“东南实业领袖”。

张謇出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因张家祖上三代人都没获得过功名,属于“冷籍”,后来冒充如皋县的张家的子嗣报名才获得学籍。他16岁考中秀才,之后屡试不中,后来于1876年投奔了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与袁世凯一起成为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

在吴长庆手下,张謇干得小有名声,当时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争相礼聘他为幕僚,他都拒绝了。1885年,张謇终考中举人。之后,他又屡试不中,直到41岁的时候,在翁同龢的提携下,成为当年的恩科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

1896年,张謇受张之洞委派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901年,他又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之后,随着资金增长,他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形成了唐闸镇工业区。在他的努力下,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大力发展实业的同时,还积极兴办学堂。1898年,张謇建立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是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随着资产增加,1904年,张謇又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开辟了外江航线,之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开辟了苏北内河航线。1904年后,他又在清廷任职了江苏咨议局议长、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等职务。

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张謇被推举为实业总长,之后又出任了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直到1926年在南通病逝。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更多精彩历史内容尽在夜狼文史工作室历史专栏: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