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歡迎未來的物理學家!歡迎未來的哲學家!”63年後的金秋,哲學系樓宇烈教授仍然清晰記得1955年他從南校門進入北大時看見的迎新標語,他從中感受到了北大對新生的期望。2018年9月21日晚,厲以寧、樓宇烈、袁明、段晴、孫慶偉、周飛舟等六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資深“北大人”,以“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為主題,分享了他們各自在北大求學、教學與治學的故事。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陳岱孫先生講一學年經濟學史,歷史上經濟學家的貢獻和不足在他那個小本上全有,比如亞當·斯密的貢獻和不足;周炳琳主要是搞經濟史的,最拿手的是資本主義的起源,他從農奴制開始談起,告訴大家資本主義究竟是怎麼來的……”在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的講述中,正是陳岱孫、周炳琳、趙迺摶、羅志如、陳振漢、張友仁等一批卓越的前輩學者,讓他能夠“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書育人。對青年學子,厲老寄予兩點希望:“多讀書,光聽老師的是不行的,要用好北大的圖書館;多逛書店,逛舊書攤就像尋寶一樣,能找到我們在圖書館裡看不到的書。”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馮友蘭先生的著作非常清楚明白,所以我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幾十年裡,一直像馮先生一樣,講課深入淺出,讓從來沒接觸過的人也覺得清楚,而專門研究者又能聽出一些新意”,樓宇烈講述了老師的點點滴滴中傳承的北大精神。前輩學者的潛移默化遠不及此,“蔡元培先生開始倡導的‘學術自由,兼容幷包’一直在延續、傳承,今天我們也要傳承這種學術的傳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樓老強調:“反思我們延續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繼承、學習、發揚其中很多對當今社會非常有意義有啟發的精神,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自覺到自律,自我身體力行,社會才會和諧、有序。”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在時代的洪流中得到法律、外語、政治、外交、歷史等學科老師“合力的託舉”,這是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國際關係學院袁明教授對從老師身上受益的概括。“沒有新東西,就不要寫;沒有新發現,就不是學術”,老師們的話語始終印在外國語學院段晴教授心間,這也是她在絕學中開拓探索的指引。“在北大當老師,就是要不甘居二流,才能創建一流”,考古文博學院孫慶偉教授分享了研究夏商周三代的考古人延續的精神血脈。“為了王漢生老師學習社會學,想要成為王老師那樣的人”,這是社會學系周飛舟教授難以忘懷的師生之情。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傳承:我們的北大學緣——六位資深“北大人”講述求學治學故事

在今年四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舉辦的第一期“傳承”活動中,七位青年學者登臺分享了他們求學路上前輩學者的風采。本次活動是該院成立兩週年紀念活動之一,近日,該院還將以學術講座和論壇討論等形式舉辦系列學術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