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穿城到環城,一條路「盤活」一座城,惠澤一方民

2015年6月,國道318線雅安至二郎山段—雅安城區過境段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北外環線)通車試運行。

噪音及汙染少了,市民“吐槽”的聲音也少了;繞城而過的貨車節省了更多時間,運輸效率明顯提升。

改革開放初期,雅安城區人均道路用地面積不足4平方米,僅有一條“骨幹道路”——挺進路“苦挺”交通和發展重任數十載。

“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北外環線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納入災後恢復重建規劃並付諸實施。

一條路不僅讓市民的幸福感有量與質的昇華,同時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中雅安城市化進程的年輪與芳華。

一條“複合路”

讓人愛恨交織

“走一走,停一停,耽擱半天又再行。”

改革開放初期的雅安城市交通舊貌,給年近八旬的市民李炳文留有很深印象。“道路沒有硬化,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基本靠腿。”

據1979年的相關統計,雅安城區主要道路僅11條,全長7136米;次要道路21條,全長8189米;住宅區道路40條,全長4907米;城市道路總長20232米,總面積227000平方米,人均道路用地面積僅為3.07平方米。

1983年,撤縣建市(縣級)的雅安市(現雨城區),在原江北、江南、上壩三個綜合區的基礎上,由內向外擴展,新建沙灣工業開發區及沙溪、周公山麓、飛機壩等新區,老城區道路一律按規劃要求,將主幹道拓寬至24—35米,次幹道18—22米,一般街道14—16米,同時,儘量裁彎取直,儘可能拆除擋道建築。

从穿城到环城,一条路“盘活”一座城,惠泽一方民

北外環線車輛有序通行

康藏路、挺進路,單從路名就不難看出該路段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這段複合道路是河北片區功能組團的道路,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車輛逐年成倍增加,人氣旺了,沿途經營的餐館和旅店也跟著紅火起來。不少進出藏區的車輛都把挺進路作為燃料補給和歇腳休息的中轉站。”老雅安人葛明德對上世紀80年代挺進路的繁忙場景記憶如新。

改革開放的浪潮滾滾向前,昔日城鄉結合部的河北片區成為中心市區之一,挺進路也不僅僅是過境公路,也成為城市主要街道之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挺進路附近的商業活動日益活躍,車流量日益增大,同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日益突出。

圓“繞城路夢”

市民幸福感倍增

2009年5月,雅安被列為全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12個區域性次級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其功能定位是物流配送的次級樞紐。

隨著過境物流的增多,尤其是川藏物流的增多,加之我市自身保有車輛的增加,一條單一的道路——挺進路和康藏路一線,已經難以“挺住”國道318線和國道108線川流不息的車流。

2014年4月,全長11.8公里、雙向4車道的繞城路啟動建設。該路起於雨城區姚橋新區雅洪公路交叉口,東連省道305線,沿光華山西側、金鳳山南側佈置,穿青鼻山隧道,順碉堡山南側,止於北郊鎮斗膽村康藏路西端,順接國道318線。

北外環線建成只用了一年左右,但雅安市民的“繞城路夢”卻盼了幾十個春秋。

如今,北外環線上,重型貨車在雅安主城區穿城而過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噪音擾民等問題已成為歷史。雅安城市形象和品位顯著提升,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屬性更加凸顯。

從出入城區僅有一條交通主線到城市擴容,從雅安中心城區發展提速到北外環線建成通車,市民陳凱認為,城市交通改善不僅讓城市有“面子”,也讓市民生活有“裡子”。

“‘面子’指的是城市形象。”陳凱說,近幾年雅安城市發展很快,尤其是北外環線通車後,不僅拉近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同時也扮靚城市形象。

有“裡子”指的是市民真實感受。陳凱認為,從市區第一棟電梯公寓到注重管理和品質的商品房小區,從公園到商場,市民對城市生活的要求從單一向多元發生轉變,這個過程中城市交通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

雅安繞城路建設並未止步。城區以南,一條全長約5公里的環線目前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南外環線由東、中、西3個路段構成,項目建成後將在相關連接線的輔助下,與已經建成的北外環線形成一個環繞主城區的環線交通。目前,南外環線中段已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

不僅如此,南外環線還將連接雨城區草壩、大興、南郊等鄉鎮,通過對巖、多營與國道351線連接後,能夠形成一個在雅安主城區南側的過境交通大通道。以後,通過國道318線、108線和351線往返於成都、甘孜、阿壩、涼山的過境車輛,可以經此通道便捷通過雅安主城區,而不再進入城區穿城而過。

記者:高小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