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雖萌 拍它們可不是件易事

熊貓的確是憨態可掬,能萌化人心。但是,攝影師艾米·瓦伊塔爾(Ami Vitale)並不是因為它萌萌的外表而愛上它的。實際上,為了給《國家地理》雜誌的讀者呈現不一樣的熊貓,這個可愛的生物反倒成了最棘手的拍攝對象。

過去三年,瓦伊塔爾去了很多由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管理的大熊貓基地,比如最著名的臥龍和碧峰峽基地。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四川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一隻大熊貓寶寶躺在草地上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這三隻熊貓是碧峰峽基地的同一只熊貓媽媽所生。飼養員會從熊貓媽媽身邊帶走虛弱或是不受關注的熊貓寶寶,交由另一隻雌性熊貓撫育,幫助熊貓寶寶更好地長大。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三個月的熊貓寶寶躺在碧峰峽的熊貓保育室中休息。如果一位熊貓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她通常無法給予兩隻熊貓寶寶同樣的關注。飼養員會定期交換熊貓寶寶的位置——確保它們既能得到飼養員也能得到熊貓媽媽的同等關愛。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飼養員劉娟(音譯)正在遊客的觀看下,和一對熊貓寶寶進行互動。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熊貓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視力極弱,幾乎沒有毛髮,會發出吱吱的叫聲,只有熊貓媽媽的九百分之一那麼大。但這種狀態並不會持續太久。熊貓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之一,在出生後的一個月內,熊貓可以從110克長到1800克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保育室裡的其中一隻雙胞胎熊貓寶寶,它會定期來到保育室,然後再回到熊貓媽媽身邊。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八九個月到一歲,熊貓寶寶會逐漸斷奶,它們一般會與熊貓媽媽一起生活兩年。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飼養員張欣(音譯)在稱一隻熊貓寶寶的體重。“我們會關注成年熊貓以及熊貓寶寶每一天的狀態,它們吃了多少,它們粑粑的狀態,它們精神好不好,等等。我們唯一的願望就是它們能健健康康,”她說。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一隻熊貓媽媽抱著自己的寶寶。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兩隻得到精心照顧的熊貓寶寶正在嬉戲。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六個月的熊貓寶寶正在都江堰基地裡玩耍。滿一歲後,熊貓寶寶會被帶到這裡交朋友。這些熊貓會在保護區里長大,如果在野外,大熊貓會更喜歡獨居。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大熊貓櫻花(音譯)正和自己的寶寶待在一起。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臥龍基地,兩隻大熊貓正在練習爬樹。為了培養大熊貓野外生存的能力,在這裡出生的大熊貓通常不會和人類來往。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都江堰基地,幾隻六個月大的熊貓正在啃胡蘿蔔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臥龍基地,一隻熊貓寶寶正在探索自己的地盤。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臥龍基地,葉葉(音譯)正在和兩歲的寶寶花椒(音譯)探索自己的地盤。沒有人類插手,葉葉能夠慢慢教會寶寶如何在野外生存。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一位熊貓媽媽和她的寶寶正在臥龍保護區內玩耍。如果飼養員認為熊貓寶寶適合在野外獨自生存,例如它能夠識別敵人,那麼飼養員就會安排這隻熊貓重回野外。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拍攝:Ami Vitale

碧峰峽基地的竹海,大熊貓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這裡,享用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很早很早以前,熊貓既吃肉,也吃素。到了200萬年前,熊貓開始改食竹子。

“通常,我們看到的熊貓都是動物園裡活潑的樣子,或者是動畫片裡傻傻的樣子,但是,真正的熊貓和這些形象是完全相反的,人們很難捕捉到它們的身影,” 瓦伊塔爾說。在臥龍保護區,熊貓的棲息地非常廣袤,攝影師很難透過茂密的竹林或是樹梢捕捉到熊貓的身影。

這裡的熊貓雖然出生在保護區,但人們的最終目標是將它們放歸大自然。因此,它們與人類的接觸非常有限,瓦伊塔爾想要接近熊貓就更難了。她必須要穿上熊貓的服裝,再沾上一點熊貓尿液和粑粑的氣味,打扮成熊貓的樣子,從日出等到日落,等待最佳的拍攝時刻。

攝影師必須要讓熊貓以為你只是個長相奇怪的熊貓,而不是一個人類。

熊猫虽萌 拍它们可不是件易事

臥龍核桃坪基地的熊貓需要適應野外生存,因此它們不能看到人類,包括攝影師。拍攝:Ami Vitale

拍攝熊貓的挑戰

碧峰峽基地有許多拍攝熊貓嬉戲的機會。但是,這裡的飼養員會24小時不間斷地看護熊貓,比起拍一張好照片,他們更關心熊貓是否健康快樂,攝影師要想抓住機會,就只能見縫插針了。

“不光是要接近熊貓,獲得信任,而且要有能力和野生動物打交道。熊貓寶寶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傷害。出生六個月之後,它們就會長出牙齒和爪子。”瓦伊塔爾說,“畢竟,它們是熊。”

在新書《熊貓之愛:熊貓的秘密生活(Panda Love: the Secret Lives of Pandas)》中,瓦伊塔爾分享了一些自己在拍攝熊貓時學會的小技巧。

要是值得拍攝的畫面即將出現,你必須要做好準備。瓦伊塔爾回憶說,自己曾不眠不休地等了兩個日夜,等待一位熊貓媽媽分娩。一點一點地,“我注意到她的行動出現了一點不同,所以我開始做好準備。接著,熊貓寶寶生出來了,發出了叫喊聲。這一切發生地特別快。”

“在幾秒之內,”她說,“明明(音譯)就將熊貓寶寶叼起來,背向了我們。”

在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親眼目睹並用鏡頭記錄熊貓寶寶降生的畫面,深深觸動了瓦伊塔爾。“最開始,我對野生大熊貓並沒有那麼狂熱的喜愛。和大熊貓相處到現在,我終於理解了。”

動物與自然,動物與人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瓦伊塔爾逐漸認識到,大熊貓不僅僅是因為可愛的外表廣受喜愛——更因為它們與大自然的奇妙聯繫。

“真正觸動我的心扉的,是我開始意識到,它們是特別神奇、神秘、珍貴的生物,”她說。

野生大熊貓一生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在山上度過的,只有當求偶期或是分娩期到來的時候,它們才會聚集在一起。幾百萬年以來,它們逐漸養成了一種與自然棲息地完美契合的飲食習慣——竹子,大量的竹子——但這也意味著,一旦棲息地消失,它們就會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熊貓非常依賴竹子,難以應對棲息地的流失,熊貓的數量也因此不斷減少。20世紀90年代,熊貓被列為瀕危動物,中國開始傾注全力保護熊貓。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熊貓列為“易危動物”,熊貓數量銳減趨勢得到控制。但是,大熊貓棲息地仍然面臨威脅,而且大熊貓生性獨居,要想在保護區裡保證繁殖難度極大。

瓦伊塔爾回憶道,她整整拍攝了三年的大熊貓。在拍攝行程的最後一天,她來到了臥龍保護區,想給一對熊貓母子好好拍一張親子照。“熊貓寶寶要麼一直在睡覺,要麼熊貓媽媽會把它藏起來。我就想,算了吧,就這樣結束吧。就在我準備離開的時候,熊貓媽媽把寶寶叼到嘴裡,走上了山丘,將寶寶放在爪子上,將它舉起來,就好像是在專門讓我看到一樣,然後她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這可能只是一個巧合而已,但對瓦伊塔爾來說,這意味著熊貓和人類的內心產生了感情上、精神上的聯繫。她說,正是因為她意識到了這種聯繫的存在,所以才愛上了熊貓,並且開始有勇氣去為那些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吶喊。

“保護自然,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瓦伊塔爾說。

翻譯:尉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