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祖國青少年被網絡「俘獲」


莫讓祖國青少年被網絡“俘獲”

網絡圖


“要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不少農村學校的老師憤懣地說,說完後他們一臉無奈。

被稱為“互聯網原居民”的這一代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註定要經受網絡的考驗。網絡的感官性、成癮性很容易讓自主性不強的青少年兒童“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幫助青少年越過網絡的溝坎,顯然是重大公共議題。

12歲小學生打賞網絡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積蓄;13歲少年沉迷某款網絡遊戲,疑似模仿遊戲中翻牆跳樓動作而身亡……百度上搜索“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詞條,就會彈出3,070,000個鏈接。人民日報也頻繁討論著“青少年沉迷網絡後果如何”的話題,還有無數家長正在網絡上搜索“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不解答好“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問題,我們終將遭遇“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難題。

一個社會如何對待青少年,最能衡量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互聯網時代,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但也要警惕它為青少年成長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正視“青少年沉迷網絡問題”,是解決“青少年VS網絡”難題的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6月份,將網絡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而今年九月公佈的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中,近視、超重、吸菸,以及抑鬱等心理問題和網絡成癮等9項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問題被納入。這意味著,預防和解決青少年網絡問題,已不單單是個體之事,更是關乎國家民族未來的大事。保護未成年人,就要在外部干預網絡成癮上達成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合力。

網絡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內容目不暇接,青少年成為最容易“被新內容模式挖坑”的群體。如今互聯網娛樂內容生產,很多都定位在青少年身上。網絡遊戲且不說,這兩年短視頻成為信息行業的“爆點”,2017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快手、抖音、B站位居“90後”網民最愛三甲。從青少年身上最容易賺快錢,“算法推薦”“獎賞反饋”等成癮機制,給青少年挖了一個個坑,“根本停不下來”。而其中,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兒童成了“重災區”。這些孩子由於父母在外打工或疲於養家餬口,沒有多少時間陪伴,有些藉助手機“哄孩子”,從而造成“手遊圍村”的局面。他們聊起遊戲時,不由眉飛色舞,談起別的,則往往興趣缺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煩惱。這一代人一定要越過互聯網誘惑埋下的溝坎。互聯網時代出生長大的孩子,要經受住網絡的考驗。未來沒有人能脫離網絡生存發展,要把握好互聯網給學習生活帶來的機遇,但網絡是把雙刃劍,這意味著,不可沉迷其中,否則就是受到精神鴉片的荼毒,誤了當下也可能毀了一生。如今青少年網癮的惡果已經顯現,比如鄉村學生厭學,青少年視力普遍下降,家庭教育越來越難,全社會亟須反思保護未成年人的文明議題,回應“互聯網發展對青少年成長構成挑戰”的難題。

青少年網絡成癮,不是哪家之事,而是全社會要共同面對的公共議題。去年底出臺的《關於嚴格規範網絡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對網絡遊戲畫紅線進行集中整治;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路上,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其被網絡俘獲,關係到國家民族未來,引導好管理好青少年正確用網,需要全社會群策群力共同破題。(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程振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