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 AI 觸手可及

讓 AI 觸手可及

無論是在幫助人們跨越語言障礙,協助醫生診斷病症,還是預測地震餘震,人工智能 (AI) 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幫助人類解決現實難題。由於 AI 在解決諸多領域的實際問題方面有著巨大潛力,因此Google的目標就是 讓 AI 觸手可及, 讓 AI 的益處惠及每個人。

今天,我們在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舉辦“AI 觸手可及”主題論壇,重點便是如何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在為期半天的活動中,來自 Google 的頂尖研究人員、中國高等院校的教授以及開發者圍繞 AI 的應用、Google 在全球的 AI 戰略以及如何實現長期的、負責任的發展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 石博盟致歡迎詞

在會上,Google 全球副總裁、工程研究員 Jay Yagnik,介紹了我們讓AI的益處惠及每個人的戰略 —— 通過 AI 使應用程序和服務變得更有用,幫助企業和開發者運用 AI 進行創新,為研究人員提供工具和資源來解決在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難題。此外,Jay 還介紹了 Google AI 的原則以及在未來我們如何運用它來指導 AI 的發展。Google 產品經理譚家東向我們展示了幾個 AI 在應用程序中的例子,如:計算機視覺如何使你通過 Google Translate 中的 Word Lens閱讀 外語文本;運用 Google Lens 識別狗的品種;通過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與 AI 進行互動等。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全球副總裁、工程研究員 Jay Yagnik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巴黎實驗室負責人 Laurent Gaveau,在會上分享瞭如何通過科技手段讓藝術文化遺產變得更容易被傳播和欣賞,包括來自 31 個博物館的 6000 件中國藝術文化作品。他講到:“在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實驗室,我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如何運用Google不同的科技,幫助合作伙伴實現振奮人心的創新。而 AI 正是創新的核心。” 此外,他與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經理 Pierre Caessa 一起展示了多個由 AI 驅動並幫助人們探索藝術新疆界的例子,如:“Art Selfie(藝術自拍)”,它能夠根據你的自拍,從 Google Arts & Culture 的數千張肖像畫作中找到與之相似的那一幅。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巴黎實驗室負責人 Laurent Gaveau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經理 Pierre Caessa

TensorFlow 工程總監 Rajat Monga,則展示和分享了 AI 如何幫助企業和開發者進行創新。TensorFlow 中國產品負責人梁信屏,介紹了這一開源機器學習系統的發展情況。自 2016 年以來,該系統已被下載超過1700 萬次。梁信屏還展示了 TensorFlow 在中國的應用情況,例如美團點評通過使用TensorFlow,對商家上傳到網站的數億張圖像進行自動分類。機器學習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商業應用中。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人員運用機器學習準確預測出了海平面的溫度,而這在將來也可被運用於海洋研究和海事預測當中。

讓 AI 觸手可及

TensorFlow 工程總監 Rajat Monga

讓 AI 觸手可及

TensorFlow 中國產品負責人 梁信屏

AI 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Thorough Images 高級算法工程師 Calvin Ku,在會上展示了他們如何將 TensorFlow 運用於病理診斷。他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全球需要 100,000 名病理學家從事相關工作,而這是我們現在實際擁有的病理學家數量的十倍。”Thorough Images 創建了一個機器學習系統,該系統診斷胃癌的準確性能夠達到與醫生的診斷相媲美的水平。目前,他們正在將該系統與 301 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的診斷系統進行整合並開展相應的合作。

讓 AI 觸手可及

Thorough Images 高級算法工程師 Calvin Ku

Google AI 醫療影像產品經理 Lily Peng,在會上分享了 AI 如何幫助醫療服務欠缺的國家改善糖尿病眼病的診斷。她指出,在經過最新的提升後,系統已經能夠與美國醫學委員會認證的視網膜專家做出一樣準確的診斷。Lily 的團隊還發現,通過分析眼底造影的圖片,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幫助預測部分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目前,醫生還需要採集血液用以評估患者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Lily 表示:“希望通過更多的訓練數據,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模型,從而能夠替代或補充目前從血液化驗結果中獲得的信息,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風險評估。”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AI 醫療影像產品經理 Lily Peng

Verily 軟件工程經理 Joelle Barral,在會上討論分享了 Verliy 的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程序項目,該項目旨在運用機器學習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獲取信息。Joelle 的團隊正在將 AI 運用於手術視頻中,分析每次手術過程中的一些指導性問題,包括所實施的手術類型、所使用的器械、對患者的影響等。其目標是最終建立一個整合的臨床知識庫,為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提供實時的信息與手術方案建議,使醫生能夠利用這些來自手術現場之外的數千名外科醫生的知識。

讓 AI 觸手可及

Verily 軟件工程經理 Joelle Barral

除了醫療健康領域,AI 還在其他科學領域幫助科學家做出了新的發現。Google AI 高級軟件工程師 Chris Shallue 與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合作,運用 AI 發現了新的行星。他們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在 NASA 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中尋找行星,並發現了兩顆新的行星:開普勒-90 i 和 開普勒-80 g。今年早些時候,他們公佈了該研究項目的所有代碼。Chris 說到:“我們希望這些代碼能夠幫助在未來發現更多的行星,不僅是使用來自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還可以使用來自未來的太空望遠鏡的數據。”

讓 AI 觸手可及

Google AI 高級軟件工程師 Chris Shallue

在最後的圓桌討論中,Google 廣告技術全球總監陳曉,做為主持嘉賓邀請 Jay Yagnik 和 Google AI 中國中心資深研究科學家王京濤,與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吳志宏、及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主任王小勤共同討論了 AI 的未來以及如何負責任的發展這項技術。Jay 表示:“AI 如何發展與應用將在未來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正確引導它的原因。”他解釋了最近公佈 的AI 原則將如何指導 Google未來的工作,並提出確保負責任地發展AI的一些實踐。參與討論的嘉賓一致認為,在越來越多的領域,AI在 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在醫療健康領域和教育領域已經產生的積極影響令人感到振奮。陳曉在活動結束時表示:“希望通過這場活動,能讓大家充分了解 AI 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解決世界範圍內的重大問題。”

讓 AI 觸手可及

圓桌討論關於 AI 的未來以及如何負責任的發展這項技術

更多來自現場的精彩圖片

讓 AI 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