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過剩

知識分子過剩

以前的舊社會,讀書是一件少數人從事的事情,因為對於壽命較現在要少得多的古人來說,讀書應該是一件對普通人及不划算的事情,專注於讀書就意味著不能從事生產活動,對於考取功名來說,這也是一件極為看運氣的事情。

所以,道德教育是每一個人要接受的,但知識教育不是每一個人要接受的。現在的教育更看待功利性的知識教育,因為知識可以轉換為技能,而技能能換取錢財以購買商品,商品經濟時代的壓力下,一個人生存必須依靠商品買賣,勞動力交換才能活下去。知識在不斷的被傳授個新的學子們,但是道德卻擱置一邊。知識越來越多,因為研究人越來越多,信息傳遞的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快。

由此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產生了知識付費這種東西,有人說“古時候有錢人不讀書,而是僱人讀書”,我從查找了資料,缺沒有找到相關的描述和事實,唯有相近的是有人會僱傭人幫他蒐集書籍以供閱讀,古人的書籍很多隻在部分地方或私人手中流通,書籍不像現在一樣隨手可得。

這讓我不得不懷疑這是個偽事實,是被杜撰出來的廣告語。在我上學時,教學環境都已經發生改變,教學大綱也不再是單一的教授知識,尤其是語文上更加鼓勵學生們有開放的思維,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如果你得出的答案與主流思想不同也是允許的,但是會讓大家分析討論這結果的真實性。

而這種知識付費給你的卻是一個唯一答案,沒有商量討論的餘地,並且結論往往是反主流的,所謂的顛覆性思維,這種知識傳播行為真的是一種類似於傳銷洗腦,邪教佈道的知識傳播。它能厲害的什麼程度?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就能明白其中一些了。

我有個曾經一起學習的同學,充滿激情,充滿對成功的渴望,樂於學習。有一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和這次疫苗事件差不多,都是關於孩子,就是紅黃藍幼兒園的那次事件,我那一段時間在朋友圈分享了與之相關的新聞及文章,然後他找到了我。

具體的他說的原話我已經忘記了,大概意思是某胖說了,我這種行為是一種恐怖行為,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你們不在朋友圈裡分享,卻總是發這些令人不開心,感到不安的事情,你這是恐怖主義的行為等等之類的話,所以他對我說,要屏蔽我的朋友圈,然後說我人很好,但是這種行為不是很好。

我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髮了張好人卡!事情過去這麼久我還是記憶猶新,他在這次事情中的處理方式真的令我驚訝,他用了你們這個詞,說明在他的朋友圈裡不止我一個人分享了這次事件,你打開朋友圈看到的都是這個事情的消息,要麼這個事情真的很重要,要麼自己的朋友圈朋友結構很單一。

屏蔽他人卻要先讚揚一下,再告訴我一下,好像這個事情對我很重要似得,如果你不喜歡我,請悄悄的離開我,不聯繫我就好了,我們又沒有多深的交情。這樣當面的侮辱和詆譭我,如果按照《菊與刀》中所講述的日本人關於義理的理解,我必須要復仇才能夠洗刷恥辱。

知識付費,讓更多的知識白痴出現了,他們不思考,不閱讀一手的信息,樂於去尋找別人咀嚼過的東西,不需要自己思考,他人直接給出結論就好了。學了知識,失了道德,失去了獨立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大學不斷擴招,但是中國人在國際上的素質評價與日俱下,每個人都有了對知識的解釋權,知識卻被肆意的歪曲,扭曲。

知識分子有些過剩,你不覺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