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日本已獲18個諾貝爾獎,日本稱目標:50年獲30個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曆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

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但如今18年過去了,日本已經獲得18個諾貝爾獎,平均一年一個諾貝爾獎。日本憑什麼如此牛氣?

18年日本已獲18個諾貝爾獎,日本稱目標:50年獲30個諾貝爾獎

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這些年以來,日本比美國投入比重還要高!

但是,絕不只是足夠的科研經費那麼簡單,論科研經費的投入,中國數十年來也不少。更重要的也是無法相比的原因是,日本從明治時代開始就一直極端重視的國民教育才是不斷獲得諾貝爾獎的主要因素。

18年日本已獲18個諾貝爾獎,日本稱目標:50年獲30個諾貝爾獎

日本“全民讀書”風氣,讓諾獎獲得者受益終身。日本人對知識淵博的人表達最大敬仰。在絕大多數國家,鈔票上的人物,往往都是政治家。日本則是例外,清一色學者。

一千元日元鈔票,上面人物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

五千元日幣上的人物,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葉。

一萬日元上的那個人物,則是日本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18年日本已獲18個諾貝爾獎,日本稱目標:50年獲30個諾貝爾獎

從錢幣上的秘密,不難看出日本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對大自然和周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是引領諾貝爾獎獲得者走進科研世界的原動力。日本教育的秘密其實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