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人吃哪些肉食好呢?

jrtshe


高血壓患者是可以吃肉的,很多高血壓患者患病後就覺得肉中脂肪高熱量高,肉就是一個禁忌的食物,實際上並非如此,高血壓患者可以適當食用肉類,只是不要過量,儘量挑選瘦肉吃,多用禽肉、魚蝦肉來代替畜肉,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量,減少脂肪攝入量即可。



其實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沒有非常明確的限制,雞鴨魚,豬羊牛肉都是可以吃的,避免過肥的肉,少吃五花肉,多吃瘦肉。每日攝入肉類的量不要超過40~70g,大概是一個拳頭大小,熱量脂肪較高的畜肉類可以少吃一些,熱量較低的魚蝦、禽肉可以適當增加比例。這樣吃的話對血壓、血脂其實並沒有太大影響。

另外要注意的是烹飪方式的問題,肉類本身其實並不算是高熱高脂食物,但如果油炸、爆炒,會增加其中油脂含量,特別是裹上面粉油炸的炸肉,油脂較高,糖分也不低,總熱量較高,對血糖、血脂影響都會更大,當然對血壓也不利。另外儘量不要吃加工類肉製品,加工類肉製品中原料不明,也可能混合更多肥肉油脂,另外一些非法廠家可能還會加入過多的亞硝酸鹽(2A類致癌物質), 這些對健康都有不利影響。

另外,高血壓除了對甘油三酯、膽固醇攝入的控制,也同時應該注意低糖飲食,不要過量攝入糖分,糖分、脂肪之間一樣可以互相轉化,如果血液中葡萄糖、脂肪酸較高,可能會劃傷血管,在血管內壁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誘發血栓,阻塞血管,高血壓症狀也會更嚴重。


王旭峰營養師


首先要明確,高血壓患者是可以吃肉的,動物蛋白質對血壓有益無害,但要注意選擇低脂肪、低鹽、低油的肉類,以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鹽。

1.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兔肉等低脂肪肉類可以食用,平均每天50克(1兩)左右。但儘量少吃不吃肥豬肉、肥牛、肥羊、五花肉、排骨、豬蹄、牛腩等高脂肪肉類,也不要吃肥腸、豬腰、豬腦等動物內臟(肝臟和血液可以少量食用)。

2.魚類和海鮮可以食用,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所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血脂和血壓有益,多不飽和脂肪酸中最著名的是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正是它發揮了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吃50克(每週吃二三次)。DHA也是深海魚油的主要成分。

3.雞胸肉含脂肪很少,雞腿肉和雞翅含不少脂肪,但含量仍然比肥肉、五花肉等少一些,可以替代畜肉類食用(畜肉禽肉合計每天50克),但不要吃雞皮或雞肥肉。鴨肉、鵝肉等禽類與雞肉相仿,有些部位脂肪特別少,有些部位脂肪特別多。

4.上述肉類一律不能油炸,炸肉串、炸裡脊、炸丸子、炸魚、炸雞等,否則脂肪含量大增,對高血壓不利。建議採用炒、煮、蒸、紅燒、做餡等烹調方式。尤其是那些肥胖或年齡較大的高血壓患者。

5.不要吃肉類加工製品,如臘肉、臘腸、火腿腸、香腸、培根、鹹魚、鹹肉、午餐肉等,這些高鹽(高鈉)肉類對血壓非常不利,而且它們還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一級致癌物。

6.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雞蛋、脫脂奶類、大豆製品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應該從這些食物中獲得蛋白質,從而減少吃肉,避免過量。

7.大量新鮮蔬菜(低鹽少油烹調)和水果有助於降低血壓。

8.每天運動,減肥也有助於減低血壓。

作者: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新浪微博醫療大V;中國營養科學十大傳播之星;從事臨床營養治療、營養培訓教學和營養科普傳播20餘年,出版《吃的百科》《長胎不長肉》等科普書籍20餘部。



1. 去皮雞肉

相比豬、牛、羊等紅肉,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白肉更加適合血脂異常的人群。不過吃禽肉時一定要記得去皮,去皮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脂肪。

2. 鴨肉

鴨肉脂肪含量適中,且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比羊肉、豬肉要少。

研究發現,鴨肉中的脂肪與豬油、黃油不同,它的化學成分接近橄欖油,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所幫助。

3. 牡蠣

牡蠣富含鋅及牛黃酸等,牛黃酸能夠促進膽固醇分解,有助於降低血脂水平。

而蝦、蟹、螺貝類海鮮普遍膽固醇含量高,尤其是八爪魚、魷魚等,應儘量少吃。

要注意的是,海鮮的膽固醇大部分集中於頭部和卵黃,吃時去除它們,可減少膽固醇攝入。

4. 鯉魚

在淡水魚中,鯉魚是很好的降脂食物。雖然它的脂肪含量高,但是大部分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因此鯉魚適宜水腫、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39健康網


如果合併腎功能不全,不建議吃肉!

如果腎功能正常,建議吃些肉類!適量攝取優質蛋白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從而增加尿鈉的排出,這對於控制血壓是有益的。首選魚肉,其次牛羊肉,不建議吃豬肉。

魚類蛋白質每週吃2到3次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蛋白質攝取的總量要合理控制,每千克體重攝取1克左右即可。牛羊肉也可以按照此標準攝取。豬肉脂肪多最好是不吃,肥肉會加重動脈的粥樣硬化,加重高血壓的病情。

高血壓病人不建議喝雞湯!

雞湯的營養價值很高,而多喝雞湯又會使膽固醇和血壓增高。因此,雞湯不能盲目地作為病人的營養品,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人,不宜喝雞湯。否則只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對身體有害無益。

高血壓病人不能吃狗肉!

高血壓病病因雖多,但大部分屬陰虛陽亢性質,狗肉溫腎助陽,能加重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病情。其他類型的高血壓,或為腎陽虛,虛陽上擾,痰火內積,瘀血阻絡等,食用狗肉或躁動浮陽或加重痰火或助火燥血,均與病情不利。所以不宜食用。

希望幫到您,謝謝1


營養師張淋琳


不吃鹹肉

血壓高不一定是吃肉的問題,主要是鹽等鹹的調味品用多了所致。對高血壓病人來講,主要是應避免吃肉太鹹。有人說吃肉會導致多種疾病,有人說不吃肉就不健康,還有人說要吃素才健康。我認為這些觀點都太片面,應該說肉本身是一個很有營養的食物,對人體非常重要。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健康的食用方法。

量要適度

一個人吃100克~ 150 克肉沒有太大問題,但每天吃250克~ 500 克肉,可能就容易導致血脂高。

其次,肉的品質和烹調方式。若你總喜歡吃肥肉,如常吃回鍋肉、紅燒肉等,這也容易導致高血脂,而且容易出現肥胖和高血壓,若清燉脂肪很少的裡脊肉,量再多一點,也沒啥大問題。

白肉為主

高血壓者宜選擇白肉為主。白肉包括禽類(雞、鴨、鵝、火雞、鵪鶉、鴿子等)、魚(淡水魚和海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花甲)等。

大豆及其製品

適合的有整豆(如黃豆、青豆、黑豆等)、豆芽、豆漿、水豆腐、幹豆腐(如豆腐乾、豆腐衣等)、凍豆腐等。但是油豆腐不適合。



高血壓是一個慢性長期的疾病,基本上是無法治癒的,而且高血壓併發症也是很多的,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多注意,飲食健康也是高血壓最主要的預防治療的辦法。高血壓的飲食準則一般就是“少鹽多醋,少葷多素”,所以說高血壓對於肉類一定是要少吃的,特別是那些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肥豬肉,還有一些肉皮等等都是要儘量少吃的。

那麼哪些肉類是可以多吃點的呢?高血壓吃肉的一個觀點就是,低脂肪高蛋白的肉類,那麼哪些肉類是低脂肪高蛋白的呢?

我們平時吃的比較多的就是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魚等等這些。那麼可以多吃點的就是雞肉,還有一般的魚肉都是可以吃的。這些肉類的脂肪含量很低,而且蛋白質含量比較高。

然後就是牛羊肉,豬肉時一定要少吃的,瘦肉偶爾吃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高血壓患者平時吃飯要定時,而且吃飯的時候要不飽不飢,七分飽就可以了,不能暴飲暴食。多吃一些含鉀比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油菜,西紅柿等等。

而且生活中飯菜一定要清淡,特別是對於鹽的攝入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吃一些醃製食品,還有食物鹽分過多,或者喜歡鹹味道重的等等。

晚上的時候要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多喝點湯。平時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等。平時自己也要經常量到血壓,不能等到有不適的時候再去檢查的話就有點晚了。


小伍吃吧


健康先知道:肉類可以為人體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罹患高血壓也應適量吃肉,在選擇方面要避免選擇加工肉食,建議選擇脂類含量較低的肉食,同時亦要注意肉食的烹飪方式。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心臟收縮時的血壓為收縮壓(高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為舒張壓(低壓),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血壓≥140/90mmHg,則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由別的疾病所導致的),如不加以干預控制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飲食與高血壓存在一定的關係,肉類可以為人體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罹患高血壓也應適量吃肉,在選擇方面要避免選擇加工肉食,建議選擇脂類含量較低的肉食,同時亦要注意肉食的烹飪方式,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 高血壓患者應控制鹽的攝入量,故應避免選擇含鹽量相對較高的加工類肉食,如醃肉、火腿、臘肉、香腸等

  • 選擇脂類含量較低的肉食,應優選魚禽肉,吃畜肉應選擇瘦肉

  • 攝入肉食要適量,每天攝入肉量不要超過自己一個拳頭大小

  • 烹飪肉食時應注意低鹽、低油,儘量避免油炸,如油炸雞腿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收穫,關注我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賬號可獲取更多健康相關知識,我是您身邊的健康管家,如有幫助請點贊支持,如有疑問可評論同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